Wu Shi 脸书 | 转自 新世纪
图:被软禁的张先玲(路透社)
余英时政论集《民主与两岸动向》,附录了表妹张先玲的回忆。原来余英时的妈妈是康雍干三朝重臣张廷玉之后、安徽桐城「相府」的大小姐,余英时的外婆是江西布政使千金,看不起余英时的爸爸只是乡绅之子,留学回来在北京的大学教书而已,不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大小姐相亲欣赏他的学识风度,坚持要嫁。
生下余英时,难产过世,外婆气到不跟女婿来往。余英时十六岁住进二舅家,由二舅妈也就是张先玲的妈妈照顾,每隔几天就带他去看中医,治好了营养不良。后来他搬去南京二姨家读大学。
三十二年后,余英时带汉代研究团访北京。张先玲的妈妈写信联络上了,激动落泪:「这孩子从小没妈妈,身体又弱,不知现在怎样了?」得知成了美国名校教授,才笑了:「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张先玲带妈妈和两个儿子去饭店探余,那时张先玲的小儿子王楠八岁。妈妈一见余英时就哭了。余英时揽着舅妈肩膀安慰她不要伤心,这不是见着了吗。
●
一九九二年,张先玲写信给余英时,花了一年才转寄到他手中。内容是四年前小儿子王楠十九岁,读高中,在六月三日晚上十一点半,带了相机去天安门,说要去纪录历史的真实镜头,要伸张正义。
凌晨两点多,刚到天安门附近的南长安街南口,遇到戒严部队,头部中弹。旁人说他倒下前手还比了V字。
救护车赶到,部队不准救。
在北京小医院当医生的亲戚,到美国探亲时,告诉余英时,那天抬进几十个伤者,所有医生全力抢救,却一个也没活。因为部队用开花弹,在体内爆开。
●
王楠爸妈找不到儿子,告诉学校,学校通报公安,才通知爸妈认领。大医院的太平间都满了,人在小医院的太平间。长安街的遇难者,部队埋在西长安街一号的二十八中学门外,八、九日挖出来。
相机、用生命换来的底片,都没了。
信上附了王楠的照片,笑得很甜,清秀,聪慧,温厚。还有他高一写的一篇给天下父母的信,诉说他和妈妈彼此慈爱又互相了解,因此希望爸妈们都和儿女成为朋友,消弭代沟。
镇压人命只是数字,需要韩江《少年来了》整本书还原少年的纯真青春,使人哀惜,不该失去。
余英时唯一见到王楠那次,王楠才八岁。一个自小没有妈妈的少年,跨越时空,遇见了失去儿子的妈妈。余英时无法写一本书解释王楠,于是写了这本书解释凶手。
一九八九年,余英时说,早在三月,旅美异议人士刘宾雁就告诉他,五四七十周年会有盛大示威,要求肃贪、改革开放。但刘也以为前后两三天就过了,没人料到会全国如火如荼。升级的原因很多,关键是《人民日报》四月二十六日社论将示威定性为动乱、要镇压,激起学生绝食,要求谈判还我清白,肯定学运爱国、合法。社论、戒严、镇压,都是邓小平下令。
●
蒋雨融:「不要忘记那些被我们贴上敌人标签的也是人,看到他们的人性,我们也找到自己的人性。」
食人魔主张,人类若没被它吃掉,就不够有人性。
不愿被吃的大家,请帮忙连署:
林思铭(竹东、宝山、北埔、峨眉、横山、五峰、竹北东)
江启臣(丰原、石岗、东势、新社、和平)
杨琼璎(潭子、大雅、神冈、后里)
颜宽恒(沙鹿、龙井、大肚、乌日、雾峰)
铲除黑芯撕芯蜂6/4(三)-6/6(五)17:00-20:00台北捷运市府站二号口补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