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中英语老师指出,近两年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了。 (China Daily CDIC/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人们热衷学习外语,尤其是英语更是大学的热门科系,但随着「文化自信」不断提升,近两年越来越多中国的大专院校裁撤英语系。

北京「谷粒文化传媒」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书单SHUDAN」日前一篇报道指出,湖南、福建、河南、湖北许多大专院校都在撤销英语系,开启这波风潮的是位于安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 2023年10月发布「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成了第一所裁撤英语系的「985高校」(中国排名前列的一流大学),并指原因是与校方的人才培养与定位不大契合。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2023年9月也曾发出通知,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校内英语水平考试和校外其他各类英语考试成绩,与本科生毕业和学士学位挂钩,虽然校方一再强调并不是第一所将「英语四六级与学位脱钩」的学校,但仍掀起了一轮「去英语化」的讨论,不少民族主义者更是赞赏,认为这是「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信」的开始,而「文化自信」正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上台以来所一直强调的。

北京一直推行去英语化政策

当时有网民称「中国人用中文把论文写在华夏大地上,才有了这个取消英语能力作为科研前提的底气」、「英文很重要,但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英文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也该轮到外国人学中文了」。

据《美国之音》报道,中国政府近年一直在推行「去英语化」政策,2021年,中国「两会」期间有建议不再将英语列为高考必考、义务教育必修的课程,结果教育部以上海作为试点,取消了小学生英语考试;2021年底,北京天津地铁标志中的英文改用拼音,「站」从英文的「station」变成了拼音的「zhan」。

当局在2021年还实施「双减」(减轻校内作业与校外补习压力)政策,很多补习机构被逼关门,截至2022年9月,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缩减比例高达95.6%,网上的亦达87.1%,当中数量最多的英语培训机构所受的影响也最大;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新课标)推出,公营中小学英语课时数被进一步缩减,英语与道德法治并列,比重仅为6%至8%,在所有学科中排在倒数第三。

越来越多学生指英语不重要

「书单SHUDAN」的报道引述在河北某独立学院教英语的王芸(化名)说,早年英语专业不愁招生,每年能开10班,去年却出现转折点,只招到6班,且还是跟校方高层争取得来的,而独立学院和公立学校不一样,完全跟着市场走,校方明显是觉得英语专业不再吃香了。

一名英语补习业者点出了当前中国教育政策和现状的矛盾:「双减要减负,新课标却又上(增加)难度,但同时又要弱化英语,这些要求完全是不搭边(沾不上边)的」。

报道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以及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英语不再是被认为是一种必须掌握的语言」;在邯郸市教初中的英语老师樊博文(化名)也认为,近两年越来越多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了。

「写的东西还不如AI翻得好」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很多中小学英语老师被裁员、英专生找不到工作的帖文。根据「阳光高考网」数据,中国共有994所大专、大学设有英语系,占总数近八成,可见僧多粥少,如今中国经济下行,企业招聘更是倾向于技术型人才。

王芸说,如果英语系学生学了英语但没学精,别的专业又不会,这反而成了缺点,「现在AI和翻译软件越来越发达,有些英语专业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还不如AI翻得好,哪人家还要你干甚么?」。

樊博文亦指出,商务、翻译等工作尤其是最赚钱的同声传译(同步口译),现在已经能被AI替代,甚至笔译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即使学了多年英语,找工作依然非常困难;他感慨:「10几年前英语还是一个辉煌的专业,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编辑:李向阳(台北) 网编:程皓楠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