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 2025年06月20日来源:上报
面积广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对中国一向具有多重意义,近十年来,尤其借「一带一路」的推展,它已不仅是幅员辽阔,拥有丰富地质地貌、美景众多的边陲地带,大型工业园区和经济合作区一一崛起,世界最大太阳能发电厂出现,沙漠绿洲计画如火如荼,就像其官方宣传所说──新疆正在成为一个现代与古代交汇的桃花源。
「新新疆」现已成中共治下乡村振兴的典范,甚至比上海更有资格「说好中国故事」。前不久,新疆官方发布了一项具宏伟目标的观光计画,预计在2030年之前,迎接超过4亿旅游人次。这项计画号称可为新疆创造一兆人民币(1400亿美元)收入,但「钱」是其次,「观光客」才是他们在乎的核心,因为中共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人为其见证「新疆奇迹」。自两年前疫情渐歇,新疆便突然成了多国网红的朝圣点,且各个无不强调自己亲眼目睹了「新疆的真实面貌」,并为眼前高品质发展的缩影啧啧称奇。
【延伸阅读】李濠仲专栏:一個被變造的新疆竟值得林依晨這樣讚嘆
但1、20年前,新疆旅游气氛不都是如此。当时新疆尽管景色壮丽,但许多旅游业者通常会特别提醒参团游客「远离不友善的当地人」。那时旅疆经验,不难感受到在地居民对外来者的不欢迎眼光。外来观光客多半以为那是新疆维吾尔人的排外心理作祟,遂把新疆的景和人分开看待,一边歌咏美景,却又漠视「主人」的存在。
不过,那是维吾尔人的问题吗? 2019年,英媒BBC一则調查採訪,一举揭露中共在当地所从事的「洗脑教育」,「新疆再教育营」从风声传闻,终被证实确有其事,中共无法说它不存在,于是频频以「纯粹为了打击极端主义」,试图混淆再教育营里对维吾尔人的思想灌输、改造和惩罚。
事实上,自2016年左右,即有人权组织、西方媒体陆续调查中国政府如何利用扫荡恐怖分子之名(主要为「追求新疆独立者」),大肆逮捕维吾尔人,也就是在一路查对那些受不透明审判而遭关押的数十万成年人口,才又挖出了再教育营的内幕。之后,有感事态不妙,再有学者、记者和人权团体,于中国之外创立多个关切新疆人权的组织、杂志,接力将中国迫害维吾尔人的事迹公诸于世,同一时间,亦有愈来愈多逃离新疆的维吾尔人,对外口述家乡不为人知的惨况。
说穿了,整个新疆就是一个大型再教育营。首先,中共不只饬令全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全面推行普通话,一并禁止维吾尔族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母语;其次,除灌输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它还要求有伊斯兰信仰的维吾尔人接受汉族传统习俗,要他们过端午节、中秋节;再者,他们不只在新疆导入汉人传统食物(如八宝粥),最令人惊心的是,它再不尊重维吾尔人基于宗教因素不吃猪肉的信条。中共在新疆推动的「现代化」项目之一,还有大兴养猪场。
陆陆续续,一再有逃离新疆的维吾尔人证称自己在家乡的不快。诸如有维吾尔人被同事带到当地一家汉人餐馆,结果被迫品尝店家招牌菜──红烧蹄膀,时值「(思想)再教育营」警示,谁敢不从?甚至还有人被特意强制在「星期五」(穆斯林圣日)吃猪肉,直令当事人感到无比羞耻和内疚。
今天的新疆,当然是中共一手「打造」出来的,只是它的手段,几乎是把维吾尔族一代人的精神思想通通抽光,完美构成一幅民族和谐景象。现在几乎可以保证,任何观光客再到新疆旅游,将不会再感觉到「当地人的敌视」,他们之中,有多少是在中共另个「家庭寄宿」计画(被安排和汉人同住)里,便已「束手就擒」。
没有错,新疆真的能「说好中国故事」,却有多少是压着维吾尔人为之编撰?外国网红将本求利,摆明对新疆的变异成因视而不见,已让人觉得非常遗憾,今天,再有台湾知名作家张曼娟,贴了篇看似持平简述新疆公厕的短文,如此云淡风轻地描绘新疆庶民一隅,其实反更让人倒抽一口气。
「作家平台」(One Stop For Writers)创办人Angela Ackerman曾这么期许自己创办的平台,说希望透过作家们的笔,去触发读者更深刻地思考这个世界,又作家们笔下的故事、文字,或可让多少边缘群体不再遭到不公平待遇,甚至集结「粉丝」引领变局。
纵然不是每个作家都需要走向这般人道(权)主义者,但以为「铁拳过后的生活恬淡」也是恬淡,和Ackerman以为的作家,就是完全地反向了。
张曼娟的贴文,重点根本不在她如何用浅白的字句描述新疆的公厕,而在她文末特意标注了:本人从不带货也不代言,没接受过任何党派的资源;请扣别的帽子;我是自己的党,望周知;配上美丽的溪流洗涤人心。
她的「自清」,不真正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既是如此轻松写意聊新疆公厕,何必需要声明再三?显然,她不是不知道新疆怎么了,但她还是决意写出一段「不痛不痒」的新疆,一篇旁人每读一遍,就忍不住为维吾尔人留下两行泪的贴文。
※作者为《上报》总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