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角24小時 20250623 | 转自新世纪

 

 

美国「午夜之槌」(Midnight Hammer)行动轰炸伊朗,美国的参战令中东局势再添变数。然而经过美军轰炸之后,目前伊朗的核设施实际破坏情形为何仍未可知;局势会否升级的关键之一,是伊朗将会采取哪些回应。截至目前为止,伊朗没有发动强烈的武力报复;当前伊朗国会已批准将会封锁全球石油运输要道的荷姆兹海峡,消息一出也立即让国际油价上涨。与此同时,伊朗外交部长也在6月23日紧急飞往俄罗斯与普丁会面,在伊朗固有的「抵抗轴心」盟友接连被削弱之际,俄国与中国成为伊朗求援的可能选项。

但无论伊朗计画发动什么样的回击,各界分析多半相信,伊朗唯一且最重要的目标,仍是维护当前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li Khamenei)领导的神权政府,所有行动的逻辑都会围绕此核心。升高与美国的正面冲突不会是当前第一选项,因为伊朗深知——美国能带来难以想像的巨大伤害,硬碰硬只会危及政权。

美國B-2幽靈戰略轟炸機(Northrop Grumman B-2 Spirit)。 圖/美聯社

美国B-2幽灵战略轰炸机(Northrop Grumman B-2 Spirit)。 图/美联社

GBU-57巨型鑽地炸彈。美軍在「午夜之槌」使用的炸彈一枚重量約3萬磅。 圖/美聯社
GBU-57巨型钻地炸弹。美军在「午夜之槌」使用的炸弹一枚重量约3万磅。 图/美联社

▌欺敌成功的「午夜之槌」轰炸任务

美国时间6月22日,美军已成功空袭伊朗之后,由美国国防部正式对外公布了本次「午夜之槌」(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任务的细节。

作战从美东时间21日凌晨开始,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先派出一组B-2轰炸机起飞、航向美国西面太平洋方向的基地,但实际上这是用来欺敌的战术,并且透过刻意对外释出的飞航资讯,来掩护美军真正的轰炸任务——另外7架B-2轰炸机向东边起飞,每一架飞机上都各自搭载2枚GBU-57巨型钻地炸弹,这个机队总共携带14炸弹,一路飞越大西洋和地中海,在经过空中加油机协助、以及美国战斗机队护航下,经过18小时后于22日凌晨抵达伊朗,过程中完全没有被察觉。

美军接着展开一系列多面攻击,第一波是由美军一艘核子潜舰向伊朗核设施之一的伊斯法罕(Isfahan)发射20多枚战斧巡弋飞弹,接着美国战机机队进入伊朗领空,而后于伊朗时间的凌晨2点10分左右,7架B-2轰炸机向伊朗的2处核设施:福尔多(Fordo)、纳坦兹(Natanz)发动攻击,总共14枚的GBU-57巨型钻地炸弹,2枚落于纳坦兹、12枚落于福尔多。

总共有福尔多、纳坦兹、伊斯法罕3处,在这次「午夜之槌」行动中直接遭到空袭。美军任务执行过程到结束,都没有遭遇任何伊朗的防空火力,负责解说午夜之槌」行动的美军参谋长凯恩(John D. Caine)表示,任务完美执行成功,也证明了美国优越的联合作战实力,只要有决心的话随时可以在短时间内部署压倒性的武力。

「午夜之槌」是美国军事史上规模最大的B-2轰炸机任务,发动前后也极为保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表示「全世界都不晓得我们的B-2轰炸机进出」,但不晓得飞机路线经过的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是否收到相关情资。而《美联社》也指出,从川普在上周6月19日宣称「要给两个星期评估」的说法开始,表面上要争取时间缓解冲突,实际上已经是「午夜之槌」欺敌作战的前奏。

不过美军首次投掷GBU-57巨型钻地炸弹,到底造成什么样的破坏?根据伊朗方面的消息,除了证实3处地点确实遭到轰炸之外,目前尚未可知实际的破坏程度。而伊朗也对外表示,并没有侦测到辐射外泄。根据Maxar公开的卫星影像,轰炸后有看到6个坑洞,判定应为投下GBU-57所造成,但仍无法确切得知投弹后的破坏程度,目前难以证实美国所说的「已经造成严重毁坏」说法。

 

圖/美國國防部
图/美国国防部

 

福爾多遭到空襲後的衛星圖,但尚無法判斷實際的破壞情形。 圖/路透社
福尔多遭到空袭后的卫星图,但尚无法判断实际的破坏情形。 图/路透社

 

福爾多遭到空襲後出現的坑洞。 圖/路透社
福尔多遭到空袭后出现的坑洞。 图/路透社

 

伊斯法罕(Isfahan)遭到20多枚戰斧巡弋飛彈攻擊後的衛星圖。 圖/路透社

伊斯法罕(Isfahan)遭到20多枚战斧巡弋飞弹攻击后的卫星图。 图/路透社

▌抵抗轴心保持观望,伊朗向俄罗斯普丁求援

「午夜之槌」之后,美军是否还要进一步行动?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强调,「午夜之槌」空袭伊朗是单一任务,并没有后续接连的攻击、而美国也没有要进一步让伊朗政权更迭。截至目前为止,美军没有任何其他后续行动,而总统川普除大力赞扬任务完美之外,也再次强调伊朗「应该立刻实现和平,否则将面临更严重后果」。

国际担忧美国的参战,将直接导致中东局势全面升级。不过目前关键可能在伊朗会采取何种回应手段:是否军事力量进行强力报复?报复对象是美国或以色列?在「午夜之槌」结束后,伊朗截至23日清晨,只有对以色列发射数枚导弹、以及立场上强烈谴责美国,除此之外还没有更升级的回应。

伊朗的国会现在已批准封锁荷姆兹海峡(Hormuz),如果伊朗最后确定封锁,将会对全球油价造成剧烈影响。荷姆兹海峡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路线,占每日的世界石油运输量约20%,可以预期若荷姆兹海峡被封锁,油价将会上涨、连带冲击世界各国。

荷姆兹海峡是目前伊朗可能较为明显有效的施压手段,评估伊朗的「抵抗轴心」盟友们,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哈玛斯、叶门胡塞军等势力,在从2023年以来被以色列的大幅度削弱实力后,目前都没有足够回应支持伊朗的余裕,采取保持观望的态度。

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已经在6月23日立刻飞往俄罗斯,寻求盟友普丁的协助,目前还不知道双方会谈的细节,不过精力和资源几乎都投注在对乌克兰用兵的普丁,会如何帮助伊朗犹未可知。另一方面,伊朗另外一个盟友中国,除了与俄国同声谴责美国的行动外,也很难有实质上的行动协助伊朗。在国际战略的相关分析认为,可能仍是会引导伊朗重回谈判,以外交来缓解冲突。

 

6月22日伊朗外長於土耳其伊斯坦堡。 圖/歐新社
6月22日伊朗外长于土耳其伊斯坦堡。 图/欧新社

▌伊朗可能有什么动作?

无论伊朗计画发动什么样的回击,各界分析多半相信,伊朗唯一且最重要的目标,一定是维护当前由最高领袖哈梅内伊(Ali Khamenei)领导的神权政府,所有行动都会围绕此核心目标。升高与美国的正面冲突不会是第一选项,因为伊朗深知美国能带来难以想像的巨大伤害,硬碰硬只会危及政权。

伊朗将有所反应,但不会对美国有具体严重伤害,这一点从川普第一任期尾声的美伊关系冰点就能看出端倪。 2020年1月美军在巴格达发动空袭,炸死了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Qassem al-Soleimani),当时伊朗扬言强烈报复,但最后只向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发射了一波飞弹,仅造成极少毁损,美方甚至没有伤亡——整起事件最倒楣的竟是一架乌克兰民航客机PS-752,遭伊朗飞弹误击坠毁、机上176人无人生还。此后伊朗与美国都没有再让冲突升级。

从以色列发动攻击以来,也不断有分析警告,伊朗可能将赶制出核弹以求威慑敌方,但伊朗政府至今只透露,浓缩铀早已被移至安全地点、没有受到攻击与外泄的可能。国际媒体采访的多方消息来源也坚称,伊朗政府没有考虑过制造并动用核武。

 

伊朗民眾6月22日在德黑蘭高舉哈梅內伊肖像,抗議美國攻擊伊朗核設施。 圖/歐新社
伊朗民众6月22日在德黑兰高举哈梅内伊肖像,抗议美国攻击伊朗核设施。 图/欧新社

但是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而言,从1979年建立政权至今,美国始终是国之大敌,即使没有能力直接与美国杠上,伊朗仍然必须给予强烈反应,否则哈梅内伊颜面无光。伊朗政府内部消息来源即告诉《金融时报》,伊朗相信美国也不想让战争全面升级,而为了展现立场,伊朗最有可能的下一步是拉大对以色列空袭的规模。

「美国只袭击了三个地点。如果他们想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他们会摧毁更多地方,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这位匿名人士说:「而既然是(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把美国拖进这场战争,继续轰炸以色列也很合理。」

就在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几小时后,伊朗确实没有停下空袭以色列的动作,伊朗革命卫队称,他们向以色列发射40枚「新一代」(new generations)导弹。以色列表示伊朗发射了20多枚导弹,但没有报告是否有人员死亡。该匿名人士坚定表示:「无论什么情况,伊朗绝对不会主动要求停火。」

不过根据分析,空袭以色列也不是伊朗能够长期执行的计画。外界分析认为,伊朗仅拥有约2,000颗弹道飞弹,可以越过上千公里轰炸以色列,而过去一周伊朗至少已投下400枚至700枚,这样下去可能很快就要耗尽库存。以色列的「崛起雄狮」(Operation Rising Lion)行动也摧毁了伊朗近三分之一的飞弹发射器,伊朗的军事能力确实被削弱不少。

另一种可能性,或许比轰炸以色列更能展现伊朗的「对抗」意志,那就是攻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众多基地、资产和能源设施,伊朗官员已发出过类似的警告。查塔姆之家(Chatham House)中东事务主任瓦基尔(Sanam Vakil)即认为,哈梅内伊可能再次使用「升级以求降级」的策略,也就是发动打击,但其实采取降低冲突风险的方式,以保留之后采取外交手段的可能性。

举例而言,伊朗可以再次攻击美军驻伊拉克的阿萨德空军基地(Al Asad Air Base),那里虽有2500名美国士兵,但只要在攻击前事先预告,应该只会造成极小的损害。另一种可能性是伊朗在中东的其他代理人/盟友协助出手,包含黎巴嫩真主党与叶门胡塞军等,但这两个受到伊朗政府资助的组织,去年来早已在以色列和美国攻击下奄奄一息,恐怕很难发挥实质助益。

 

2020年1月伊朗轟炸美軍駐伊拉克的阿薩德基地,但沒有造成嚴重損傷與傷亡。 圖/美聯社
2020年1月伊朗轰炸美军驻伊拉克的阿萨德基地,但没有造成严重损伤与伤亡。 图/美联社

当然,伊朗也有可能软化、妥协,遵循川普要求的「无条件停火」并重新坐上核协议谈判桌,但如此一来,伊朗势必面对它最不想接受的美国的要求:放弃当前所有浓缩铀及核武相关研究。即使如此,伊朗也不可能相信美国与以色列会遵守协议,遑论会尊重其国家安全和主权。伊朗外长阿拉格奇也在社群平台X表示:「上周,我们正在与美国谈判,而以色列却决定破坏外交。」透露对美以破坏协议精神的不信任。

最后,各界亦有不少人期待,专制威权的伊朗伊斯兰政权可能会在这次危机中垮台,尤其纳坦雅胡本人也公开呼吁伊朗民众「团结起来,对抗这个邪恶压迫的政府」。但过往历史早已显示,暴政的背面不一定是民主,也可能是无休止的混乱,特别是当政权更迭的契机来自外部力量干预的时候。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就流亡美国的伊朗巴勒维王室,其「末代王储」(Reza Pahlavi)也公开对伊朗民众呼吁:「伊斯兰政权的压迫系统正在瓦解,现在只要全国起义,就能永远终结这场噩梦。」

然而,若真的推翻哈梅内伊,伊斯兰政权就会后继无人而倒台吗?这本身就是个大问号,毕竟早在危机前,伊朗政府内部也不乏争权夺利,找到继任者恐怕不是问题。而数十年不曾回到故土的巴勒维王室若打算争权,也必然面对与父祖辈一样的问题:因为受美国扶持而在人民眼中缺乏正当性。

至于伊朗境内的少数族群和异议团体,包含亚塞拜然人、库德人、俾路支人等,当前更缺乏组织,也没有有力的领袖能够统一带领,关于推翻政权后将由谁领导、组成何种形式的政府等未来方向,全然是一片迷雾。对于这个拥有璀璨古老文明的国家和其人民而言,「民主」至今还是一种非常新鲜、不曾完全拥有的制度,远远不是一场外敌入侵就能建立。

 

伊朗少數族群雖偶有反抗,但整體而言缺乏組織和領袖。圖為伊朗庫德人表演傳統舞蹈。 圖/美聯社
伊朗少数族群虽偶有反抗,但整体而言缺乏组织和领袖。图为伊朗库德人表演传统舞蹈。 图/美联社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