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正经说说   正经杂说 ,作者郑经卫

日本,有一些专门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公司,号称“商社”。这些机构中,有些规模属于中小型,有些则说富可敌国的巨人。住友商事,就是类似的机构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在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北京被全球孤立,可以说筚路蓝缕。决策者心中的苦涩,恐怕不在其位的人根本无法体会。

但是,在这种难以想象的压力之下,有一些商社,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愿意和北京政府保持一定的互动。可以说,这些企业,当时真的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好在当年苏美两国对抗日渐升级,美国政府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去制裁那些违规的机构。

 

这些企业,当时由周公钦点,封号“友好商社”、或者“使者商社”。从周公的钦点——以及背后可以推知的耄的默许——可以说明,这些机构给全国带来的那一丝透气的窗口,那一条窄窄的、可以联结世界的窗口,是何等的珍贵。可以说,这绝对是绝望的沙漠中的一股甘露!

我记得的名字当中,应该有“住友商事”,还有一个很小的企业“和光交易”(我甚至不知道这个企业现在是否还存在)。而住友商事,作为使者商社的代表,甚至在另一次风雨飘摇的瞬间——90年北京亚运会——高调赞助了一回。

再然后,则是邓公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日本成了全球第一个向中国提供政府贷款的国家。在1980年,第一笔累计6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来到中国政府的账上。

到那个时间点为止,其实中国的外汇储备早就已经枯竭,甚至于邓公1979访美时曾经透露说:当时国家手里的外汇,都不够给全体成员买头等舱的往返机票。

从这个角度大家可以想象,第一笔6亿美金的低息贷款,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何等的珍贵!

然后,一部分日本的企业,马上开始和中方接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卖给中国。大家知道的丰田皇冠、尼桑蓝鸟、电影《追捕》、三洋录音机,都是那时候来到中国的。

一般的商业谈判中,买家基本上都有一个习惯,会在一切基本决定后,再试试看能不能多少再杀一点儿价。更何况,当时的中国人也是穷怕了,所以国家的谈判主管、当然也拼尽全力给国家节省外汇。

不过,在一部分的谈判中,当一切基本谈妥、大家来到最后关头时,有些情况下,中国政府的代表最后的要求是这样的:我们可以直接接受你们的报价。但是,我们要求你们把XXX金额的佣金,付给某某使者商社!

毫无疑问的是,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相当高的频率!

后来,每次这些使者商社收到钱,都不得不直接向中国政府发明码电报询问说“请告诉我们这笔钱来自哪个产品的销售合同,我们需要合同号、才能报税”……

投桃报李投桃报李,我们回馈使者商社如此丰厚,恰恰说明当时他们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这当然说明,和全球做整体意义上的分隔,是何等铤而走险……

遗憾的是,这些天好像有人在讨论“内循环”了……

也许,是“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饥”?

不过在我看来,这句话完全是装傻充愣,因为现实中,没人能保证自己明天依然能吃饱。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