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250713 | 转自 新世纪

(中央社网站)今年是香港回归中国28周年,全世界默默关注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8月中旬,香港即将展开连续8天的「黎智英案」大审结案陈词。这位曾经援救六四民运领袖、创办「苹果日报」改变港台媒体生态的亿万富翁,2020年12月因违反香港国安法被捕,在狱中的劳动是折信封,每个月薪资25.64美元。他靠着信仰、绘画支撑自己,深知自己的使命:他必须保持尊严活下去,必须在精神与心灵上保持自在,始终忠于自己的原则。

黎智英被控两项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以及一项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他每月可以见家人2至4次,每次30分钟,全程受到监控。他的信件受到审查且数量有限,他被视为香港抗争的象征,当局试图让他消失在公众眼前,他入狱头两年写下的部分手稿被设法带出赤柱监狱,成为《黎智英传:从亿万富翁,到中国最惧怕的批评者》的部分内容。


《黎智英传》由前壹传媒董事祁福德(Mark L. Clifford)执笔。 (祁福德提供,摄影David G. McIntyre, ZUMA Press)

 

前壹传媒董事祁福德(Mark L. Clifford)执笔,是全球最详细的黎智英传记,详述黎智英年少流离、发迹致富、事业转折、民主奋斗、坐监等人生过程,还包括了他过去救援六四民运领袖、长期支援中国地下天主教会等不为人知的细节,并独家披露未曝光过的黎智英狱中日记,引述黎智英重要谈话记录、关键亲友访谈纪录等诸多第一手资料,文笔紧凑,详述香港民主运动始末,并让读者首度窥见黎智英的致富之道,以及台湾新闻史苹果日报之卷。中央社取得授权,与您分享部分内容。

黎智英狱中心灵比以往更自由 保持尊严活下去

中国共产党透过低调威吓控制香港,通常威胁当事人的生计,或施压其父母。黎智英坚不退让,打乱对手的步调。从骚扰佐丹奴,到抵制《苹果日报》,黎智英始终拒绝将商业利益放在他的自由信仰之上,即便得付出高昂的财务代价。现在他仍旧拒绝在新国安法体制下默默屈服,黎智英要逼中共向世界展现出自己冷酷无情的一面。

黎智英选择走上抗争的道路。他愿意承受苦难,为自由发声,揭橥中国统治的真相。他以数百页的每日书信,记录身为政治犯的监狱生活。他以铅笔用英文书写,通常在一天结束时动笔,有时也会在隔天清晨回顾前一天的事件。

他入狱前两年写下的部分手稿被设法带出赤柱监狱,生动刻画出狱中生活的景象。无从掌握时间,甚至连开关牢房灯光的权利都没有。禁锢必然带来的无奈挫折,反而在狱中的精神与个人挣扎里逐渐退居次要。他的文字展现出一个超越身体囚禁、心灵却比以往更加自由的人。笔触刻画出一名平静的人。他选择以监狱展现出他对自由的信念。狱中生活反而让他更加清晰专注。

黎智英深知自己的使命非常简单:他必须保持尊严活下去。他必须在精神与心灵上保持自在,始终忠于自己的原则。他的日常生活简单规律,像个天主教本笃会修士。他清晨早起,整日阅读、沉思、绘画,并履行监狱规定的劳役。

监狱的设计明显就是为了羞辱跟剥夺囚犯的人性。从睁开双眼的那一刻起,黎智英就被不断提醒,他的命运掌控在狱方手中。监狱规定不许使用钟表。 2022年6月28日他在破晓前的黑暗中醒来,一名狱警告诉黎智英,现在是凌晨4点半。

「我请他帮我开灯,他说:『不行,也许等我(巡过)几圈后再说。』于是,我开始晨间伸展运动,吃下早上的柳丁(昨天晚餐留下)……当我梳洗完,狱警走过来,帮我开灯,仿佛他的良心推翻了先前不帮忙的决定。他不是对我心存偏见,只是对规则格外严格。这份同情之举令我感动。他再次经过时,我递给他一张基督受难图,他很开心。」

2021年4月,法官裁定黎智英因为公民抗命而被控的罪名成立。他脱下无保在押囚犯的灰色囚服,换上象征正式定罪的棕色囚服。定罪还带有强制劳动要求,因此他被分配折信封的工作。他花了不少时间试图提高效率,以便腾出更多时间来画画、冥想与阅读。即便是监狱劳动,他依然秉持着最早经营公明织造时养成的效率原则。思考制作信封的最佳方法,逐渐成为对「希望」的冥想。

「当我专心折信封、贴封口时,一位相熟的狱警走过来,看了一眼我的工作,停下来说:『何必这么拼?放轻松点。』我笑了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这是我唯一会的做事方式。没错,这是微不足道的工作,我仍想全心投入。这关乎我自己,而不是这份工作。这是我的本性。』他笑了笑,继续巡逻。我刚开始折信封的时候,我还在摸索最好的做法。很快,我就能达到每小时89枚,当时觉得这已经不错了。结果狱警告诉我,厉害的人每小时能做100枚。两天后,我做到105枚。我告诉跟着狱警过来送信的狱友助手,对方说:『嗯,有几个人可以做到每小时120枚。』于是一周后,我也达到120枚。接着,另一个狱友助手说:『最快的人1小时能折140枚。』天啊,这可是个挑战!现在我的目标是每小时折150枚信封,这样每天只需工作两小时,两天内就能完成工作配额。但过了几天,我仍然卡在120枚,140枚可能超过我的极限。

有目标是好事,让我时刻保持专注,不断尝试。这不只是要达成目标,更是为了保持希望。你期望自己没有的事物。每次希望的行动,都是个人的自由行为,同时也是主的恩赐。」

黎智英时常想念食物。他特别期待周日的咖喱酱,「让整顿饭变得可口许多。这里的食物淡而无味,辣酱带来巨大差异。」2021年中,他开始沉浸在普通家常美食滋味的念想里,回忆起在家中跟妻子李韵琴自由享受的时刻。 「我真的很饿时,总是忍不住想着食物。等我出去后,我要吃一顿简单的早餐──吐司、奶油、果酱、蜂蜜跟咖啡;午餐只要一碗汤配饭就够了。」

黎智英的狱中手记充满对生活诸事的惊叹,以及对探监者、甚至狱警的同理关怀。他将监狱禁锢视为培养心灵自由的修行。漫长的仲夏日子里,清晨随着鸟鸣醒来。 2021年6月19日的日记里,他在狱中度过第一个夏天,写下:「监狱生活真是改变人的观点」,「每天清晨3点的鸟儿合唱,如此欢欣,让我对新的一天充满期待。」清晨5点半,黎智英起床,开始晨间冥想、祈祷与运动。

有一天,为了奖励这群悦耳歌唱的鸟,他撒下一些面包屑。没想到,首先赶来的竟是一只蟑螂。 「蟑螂吃完后,在面包上留下一颗粪便,替自己保存食物。鸟儿见到面包上的粪便,连看都不看就飞过去。蟑螂的粪便气味一定极为浓烈,否则鸟儿不会刻意避开。如果不是在狱中,我会有兴趣观察这种事吗?不可能。监狱生活建立起新的生活模式。」

晚上,蟑螂溜进他的牢房。 「我熟睡时,它们会爬过我的脸,我只是随手拨开。但祈祷时,它们会爬过我的腿,我不得不中断祈祷,将它们拍死。此举也许冒犯了主,我为此请求宽恕,但我真的没法忍受它们爬来爬去。太诡异了。我每天早上至少会杀掉一只蟑螂,但通常不止一只。」

黎智英抓住监狱里的每个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外面,黎智英是个急躁的企业家,凡事雷厉风行,不愿被繁文缛节耽误他达成目标。过往总是急切行动、快言快语的人,却在监狱里培养起耐心。有一次,狱警催促他动作快点,停下手上的事,去见访客。

「我对狱警勃然大怒。『我是囚犯,不代表我不是人!』我无视狱警催促,直到完成手头的事。他沉默不语,似乎被我的脾气吓到。前往探访室的路上,他一直低着头,看起来有些羞愧。我很抱歉,我不该发脾气。我转过身,诚恳向他伸出手,握手道歉。他显得很意外,然后露出笑容。从那天起,他变得友善起来。真诚忏悔的心可以轻而易举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我不禁思考,过去的我为何没有更常这样做?」

黎智英深知,狱警跟他一样,都是这个体制的受害者。狱警们常跟囚犯打趣:「我们也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7点的囚犯。」上班时,他们得交出手机,接受搜查,只能穿着制服进入牢房区域。有位狱警在他运动后,给他倒了两杯冷水。当他对另一位狱警提起此事时,对方立刻提醒他:「如果我们任何人对你特别好,千万别告诉别人,否则会给他惹上麻烦。」(书摘由明白文化授权,经中央社节录;编辑:李念庭)1140713


黎智英传:从亿万富翁,到中国最惧怕的批评者
作者|祁福德
译者|林玉菁
出版社|明白文化
出版日期|2025/07/02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