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的贡献是什么
顾准的贡献是什么?那就是顾准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信仰变成了科学。
信仰,贵在坚定,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科学,就是追求真理,不断创新,是多变的。
科学的结论是不可以当作信仰的。把科学结论当成信仰,固定不变,就让科学失去生命力,信仰也就无法持久了。
可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既是科学,也是信仰。
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因为从传承来说它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圈中的一个思想流派。在不断的吸收其他学派的成果和自我修正中马克思形成了自身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发展和变化的。为此,马克思明确反对把各国历史都一概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曾经对那些曲解他的人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还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蛋。”马克思主义的很多结论现在已经明显不再适用了。这是科学发展中常见的现象。
说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因为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了信仰的位置上:不容辩驳,不容猜疑,不容挑战。这样才能实现全党对最高领袖的绝对服从。其实,说他们是马克思主义者,实在是抬举了他们。他们并不在乎马克思主义本身。他们都是在指鹿为马,把一党一派一时的政治主张硬说成是马克思主义。
顾准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离不开与其他学派的互相补充。即使在文革中,顾准都没有停止关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
顾准的科学精神,与党的权力,一定会发生冲突。
顾准的挑战
现在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狂热。那时的社会主义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个战无不胜的领袖,领导着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学习苏联的成功经验,带领着勤劳勇敢的全国人民,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经济。没有资本家的剥削,没有市场上的人心败坏,整个国家蒸蒸日上,日益强大。所有的国内外反动派,都被吓得发抖,在走向灭亡。
当年的中国社会相信的就是这个现代迷信。
可是,敏锐的顾准偏偏就发现了问题。他写出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顾准认为,建设社会主义,还是需要商品生产。那时候,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按照苏联的教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两者决然对立,绝对不可能共存。如果既有计划经济,又有商品经济,企业是服从党和政府的计划,还是顺应市场的需要?如果企业可以不听党的话,党的领导怎么实现?
所以,结论就是,顾准居心不良。
回顾这段争论,如果只当作经济理论来讨论,很容易认为顾准说的商品生产只是对于计划经济的补充。所以,没有什么开创性。
其实不然。因为当年人们追求的社会主义太完美了,不容许有一点瑕疵。所以,只要有人说出其中的一点点不足,让人产生怀疑,整个完美形象就会轰然倒塌。
再者,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人人都明白,这时候从任何侧面提出的不同意见,都会被认为是在挑战那无所不在的党的权威。大多数人都知难而退了。顾准却当仁不让。
正因为如此,顾准必须受到整肃。顾准也就真的被整肃了。
还可以再补充一点,做一个可能不是十分恰当的对比。当年启动欧洲的新教改革的,只可能是在宗教界有影响力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相应的,在中国首先破除现代迷信的,只可能是象顾准这样的在党内有深厚基础的共产党理论家。
继往开来的历史任务
顾准,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种历史趋势。
漫长中国的历史,一直有两种历史趋势在相互作用。
一是皇权的历史趋势。一切动力来源于建立皇权,保卫皇权。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皇权一定是唯我独尊的。
二是追求真理,探索自然法则的趋势。一切动力来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由此,产生出了各种信仰,学派,技术,等等,相伴随的一定有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战国时代的百家,到明清的儒释道,中国的信仰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皇权时代有过个人专权,却从未有个人崇拜。皇帝从来都不是宗教领袖。
可是,科学从西方传入中国,被当成了真理。共产主义就变成了信仰。党的领袖变成了宗教领袖。中国社会因此而面目全非。政教合一,唯我独尊,个人崇拜,都破土而出。马克思主义更是从科学变成了权力的注解。各级党政官员个个都以为真理在手,完全没有对社会和自然法则的敬畏,做起了土皇帝,为所欲为,毫无心理障碍。他们掌握的权力,比皇帝更大,更不受监督,给社会带来的灾难更深重。谁能想到,西方的科学在中国的大地上,会结出这样的果子?
漫漫黑暗降临。
走出这样的黑暗,首要的就是还原科学的真正面目:科学不是真理。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而不是为权力做注解。
这件事,谁来做?谁在开始做了 ?
这个人就是顾准。一九五六年他对商品经济的论述,就是创新。在顾准的研究中,一切已有的科学结论,不论来自哪里,都必须重新接受现实生活的拷问。在这样的拷问中新的生命开始了。终于在二十年以后,文革结束,马克思主义开始从信仰回归科学。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开始流行。百家争鸣的局面又出现了。
顾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呐喊唤醒了千百万人的良知。那时的我们,读了顾准的文章,如大梦初醒。科学的光芒终于融化了愚昧信仰的牢笼。
中国的传统在这里回归,国家的未来在这里看到了希望。
中国的继往开来,少不了顾准。
后来的开放和改革,都是顾准和他的战友们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的结果。
观念在先 然后才有成果
决不要低估了顾准。
人类社会的进程,一定是先有观念,才有成果的。如果没有种地的愿望,就不会有万顷良田。如果没有产品交换的愿望,就不会有市场。观念在先,然后才会有我们今天人人肉眼可见的社会现实。
没有顾准带来的观念上的突破,中国是不会走上开放和改革的道路的。
从一九七八年开始的开放和改革,实际上就是晚清的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继续,其间相隔半个多世纪。为什么要这样好事多磨?教课书上都说,晚清政府又反动又腐败。可是晚清政府早就垮台了。后来的革命政府一个接一个,又做得怎么样呢?至少,在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等方面,直到今天都还远远没有达到晚清的水准。
为什么?因为社会的观念是陈旧的。
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过来的。列宁派人到中国,建立了两个党,一个叫国民党,一个叫共产党。国民党的领袖蒋介石提出了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治主张,没能实现。打败了蒋介石的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终于实现了蒋介石的主张。全国人民以为找到了大救星,欢喜雀跃。什么自由竞争的市场,什么言论自由的社会,都被看成灾难临头的表现,只能被抛弃。
就是这样的观念,就是这样的文明水准,怎么可能去开放和改革?即使从开放和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也还会开倒车。不是吗?
实际上,开放才是胜利的法宝。当年,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就是依靠开放的经济。有了农村根据地,共产党就有了生存的空间。可是,养军队,那是多大的消耗啊!仅仅依靠农民种地的产出是绝无可能的。开放的经济让根据地从敌占区获得了源源不断战争物资,军费,枪支弹药,药品,等等。在战争让欧洲所有的国家都陷入财政破产的时候,中国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却能越战越强。
当年的顾准既是根据地里重要的负责人,又是敌占区里多家公司的老板,经常来往于根据地和敌占区。他为根据地提供的支持,无人可以替代。
可是,那时的共产党人都迷信计划经济。获得政权以后,就不再开放,以为只有自力更生才是成功之路。二战结束以后,全世界都在蓬勃发展,中国却陷入了泥潭。观念如此,谁都救不了。
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确,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文革结束,当年开创根据地的老人重新掌权。他们看到了计划经济的恶果。人为的大饥荒导致几千万人饿死。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抗日战争。他们领导了三十年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结果是比之前更加贫困。他们亲生经历的根据地的成功经验终于被唤醒了。他们重新评价了顾准,提出了开放和改革的政治主张。
我们能够张开双臂欢迎开放和改革,少不了顾准当年给我们种下的新的观念的种子。否则,整个国家就还在自力更生,自以为最伟大的深井底下沾沾自喜。
所以说,顾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先知。他带领我们,是漫漫长夜里的星光。他让我们有了直面残酷世界敢于战斗的勇气,他让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有了神性的光辉。
顾准的人格
顾准曾经对他的老同事孙冶方说过一句话:”你们手上都有血,我没有。”这是那些老党员之间常有的话题。
血,谁的血?共产党人的血,还有共产党的追随者的血。
教课书上都说,国民党杀了很多共产党,血流成河。可是,在很多时候,共产党杀掉的共产党比国民党杀掉的更多。看看文革就知道了。文革期间打倒一切,全面内战,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七个人中就有两个成了党代会上确认的反革命份子,死在文革中。毛泽东说文革是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继续。可是,没有投降的国民党都在台湾岛上毫发未伤,死的全是共产党,还有那些愿意跟着共产党走的资本家,知识分子,等等。
人,只可能追求真理,却永远不可能掌握真理。可是,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相信自己就是真理。战胜国民党以后,这种思想的毒素很快就弥漫到了全国。各级党政官员都把自己看成真理的代表,唯我独尊,容不得反对意见。而且,巴不得别人在自相残杀中遭殃,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在这样的气氛下,内斗不断。反对派早晚都会变成反动派,被专政。文革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顾准,就是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顾准说:”你们手上都有血,我没有。”这是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自我宣告,也是他热爱生命,对朋友和同事的深情忠告。
顾准的手上没有血,绝非容易。正如我们在文革中所见,共产党大规模的自相残杀遍及每一级党组织,每一个党支部,全党参与,直到城乡的每一个家庭。叫你杀害别人,你敢拒绝,可能就是你自己应该被杀的罪证。不杀自己人,需要宁死不屈的决心。有几个人能做到?
顾准做到了。
除了勇气,还有爱心。
事后回想起来,共产党党内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犯罪,只有很少的人是清白的。所以,清白的人得不到赞扬,还会被人忌恨。
这就是顾准的处境。
即使如此,顾准还是在坚持。而且,毫不掩饰。同时,还在劝告同事们不可继续同流合污。
顾准爱他的同事,超过了爱他自己。他不计较别人对他做了什么。他对人性的幽暗有深刻的理解。可是,他仍然无条件地爱着那些曾经加害过他的同事,一次次的宽恕他们,希望他们早日醒悟。这就像耶稣遭人反对,在愤怒的人潮中被钉上了十字架,可是临死前还在祈求上帝对人们的宽恕。
顾准有一颗圣徒般的心。
不管怎么说,顾准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人的弱点。可是,他在追求真理。他的身上闪烁着神性的光辉。
还需要看到,顾准是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是内生的,自发的,本乡本土的。上个世纪的一个开放百年的上海,就能孕育出具有神性光辉的顾准。现在全国都在开放了。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会有更多的顾准,中国会有更好的未来。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