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恩(Ryan Hass) 自由时报-星期専论 20250803
川普相信自己能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 (美联社档案照)
在第二届川普政府迄今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并未被视为需要最优先处理的议题。相反地,川普将相当多的心力集中在乌克兰、以色列、伊朗,以及维护美国边境安全等方面。在国内,川普忙于推动美国税制改革、遣返非法移民,以及打击他的政治对手。最近,他还因为过去与一名身败名裂的性犯罪者的关系,陷入一起政治丑闻,所产生的后续效应更让他焦头烂额。
川普2.0对中战略 团队尚无共识
当川普政府聚焦于中国时,不论是政策方针还是公开声明,都没有展现一致性的主轴。这种缺乏整体叙事的现象,可能反映了多重因素,包括政府内部对中国议题的意见分歧;川普的个人决策风格偏向即兴,而且亲自介入对中政策过程;以及国家安全会议(NSC)在跨部门协调中的角色被削弱。
这种作法与川普第一任期时有所不同。当时,川普的国安会是拟定战略与执行协调的核心机构。国安会幕僚拟出一份十页的印太地区详细战略文件,并在川普任期最后几天将其解密公开。在这份文件中,川普的国安会指示,美国的战略应该以维护在印太地区的「外交、经济与军事优势」为核心。
当私下被问到第二届川普政府是否有一套中国战略时,官员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人表示,第一任期的政策框架依然有效;有人认为,战略体现于川普总统已经签署与中国有关的一系列决策与行政命令之中;还有人说,目前仍属于第二任期的早期阶段,团队的方针是为川普保留政策弹性,俾便其依个人判断做出决定。换句话说,川普团队内部对于是否存在一套对中战略,目前还没有共识,遑论其具体内容究竟为何。
即使白宫的保险柜里没有一份详细的机密计画,川普政府应对中国的作法,依然呈现出某种模式与方向。这种模式与方向的起点,是对拜登政府的全面否定,认为拜登太容易预测、过于照本宣科,而且天真地投入大量心力,试图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其次,这种态度带有对美国近年来逐渐流失国家威望、财富与自信的遗憾情绪。最后,川普政府还高度怀疑,透过外交途径尝试解决与中国之间的问题,是否有其价值。
川普自信 能与习近平达成协议
即使如此,川普仍然是美国对中政策的核心决策者。他持续将国际关系拟人化,将其视为他个人与外国领袖关系的延伸。而且,川普相信自己能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协议。
如果川普一如外界广泛预期,在今年秋天与习近平举行高峰会,他很可能会趁机验证这项命题。在此次会晤中,川普可能会寻求习近平做出以下承诺:中国增加采购美国出口商品;扩大中国对美国经济非国家安全领域的投资;拓展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准入;加强对强效类鸦片止痛剂「芬太尼」(fentanyl)前驱化合物出口的管制;批准短影音平台TikTok出售;并确保稀土产品的供应不中断。
如果这场会晤成真,习近平也会向川普提出自己的要求。他可能敦促川普公开肯定美中经济关系对两国人民的重要性;争取川普放宽美国对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就像川普最近批准辉达(Nvidia)向中国客户出售H20半导体晶片一样。此外,习近平还可能要求川普对台湾议题表态。
如果真是如此,这也不是中国外交官第一次试图利用领袖级会晤,向美方施压以确认或调整对台立场。事实上,在多年来的历次领袖级峰会之前,这一直都是中国外交官的关注焦点。
当川普为可能与习近平举行高峰会做准备时,他若能将台湾视为一个机遇,而非阻碍他实现目标的问题或障碍,将会大有助益。毕竟,台湾企业掌握川普发展人工智慧(AI)雄心的关键。他们生产美国顶尖企业所依赖的半导体晶片与关键零组件。要是没有台美一流企业的密切合作,美国迈向代理型人工智慧(agentic AI)与通用人工智慧(AGI)的道路,将会更为漫长,脚步会更缓慢,成本也会更高。
经济与科技互惠 美台聚焦方向
这正是美台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聚焦的方向。现在正是展现美台经济与技术伙伴关系深度、强度与互惠性的时刻,也是凸显台湾致力于维护两岸现状的时刻。毕竟,美国最重要的利益,就是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
我了解台湾目前党派攻伐的情绪高涨。围绕能源、国家认同及国际地位等议题,还会有更多的辩论。然而,当前是展现稳健与政治风范的时刻,对于这些议题的论辩不需要急于一时。
(作者何瑞恩为美国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心主任、辜振甫暨辜严倬云台湾研究讲座;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