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中国现代哲学家学会   | 转自 新世纪

 

 

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切政治化。无论是哲学、学术、文学、艺术,还是道德、家庭乃至日常生活,都深深陷入政治逻辑的网罗之中。思想不能单纯地追求真理,文学不能单纯地抒发人性,艺术不能单纯地表达美感,道德不能单纯地指向普遍价值,它们都被迫成为政治的附庸。正是在这种结构之下,中国文化虽然看似宏大辉煌,却在思想独立与精神自由上长期处于贫瘠与停滞的状态。

一、政治化的历史根源

中国文化的政治化起源极早。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皇权制度。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表面上是国家统一的措施,实质上是政治权力对文化生活的全面整合。法家思想在这一时期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它强调权力高于一切,个人与群体的存在价值都必须服务于君主意志。文化在这里失去了独立性,它的首要任务是维系权力结构。

汉代的儒家化进一步固化了这种模式。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思想从此进入一元化。儒家并不是单纯的道德学问,而是政治合法性的核心支柱。所谓”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都是为皇帝提供神圣性的包装。儒学表面上讲求仁义礼智信,但它的实际运行逻辑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是一整套政治化的伦理结构。学问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它能服务于政权,而不是因为它能够探索真理或开拓自由。

在此之后,中国文化的基本走向就定型了。无论是隋唐的佛教文化,还是宋明的理学哲学,最终都绕不开政治中心。佛教最初强调超脱尘世,但为了立足中国,它必须接受”护国”的政治角色。理学家更是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转化为维护封建秩序的工具,强调臣民必须服从纲常名教。思想一旦脱离政治,往往就被视为”异端””妖言”,而遭到压制乃至消灭。

二、学术与思想的政治化

在西方传统中,哲学和学术有着相对独立的空间。希腊哲学家可以质疑自然、探讨存在,即使在宗教统治下,欧洲仍逐渐孕育出科学与理性精神。而在中国,哲学从未真正诞生。虽然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出现过诸如老子、庄子那样追问宇宙本体的思想家,但自汉以后,所有学术都被纳入政治秩序。

读书人被赋予的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治国”是核心。学问的最高价值不是探索未知,而是为帝王治理提供辅佐。士大夫群体的社会理想不是学术独立,而是入仕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正体现出文化与政治的天然绑定。学问成了一种政治资本,读书成了一种仕途投资,思想的自由价值因此被严重压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孕育出现代科学。科学的根本在于质疑、在于怀疑权威,而中国文化中的学术却以”尊师重道”为第一原则。师道、道统,本质上是政治化的知识权威体系,它要求学生接受而不是挑战,要求继承而不是创新。学术从属于政治,也就必然压制了批判精神。

三、文学与艺术的政治化

文学与艺术同样没有摆脱政治化的命运。中国古代诗歌强调”诗言志”,但所谓”志”,大多指向家国天下,而不是个人心灵。唐宋诗词虽然华丽无比,却往往绕不开”忠君报国”的主题。那些表达个人孤独、自由或存在追问的作品,往往被边缘化,或者必须以含蓄、隐晦的方式传达。

绘画与书法更是如此。文人画的最高境界被定义为”格调”,这种格调实际上与士大夫的政治身份紧密相连。书法被奉为”圣道”,它不仅是艺术,更是人格与政治身份的象征。艺术因此失去了独立的审美价值,而成为政治伦理的装饰品。

戏剧与小说虽然有一定的民间性,但在明清时期同样被纳入官方秩序。戏剧必须讲究”教化”,小说也常常以”忠孝节义”为主题。真正对权力进行讽刺或质疑的作品,往往被查禁或焚毁。中国文学艺术因而缺乏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精神。

四、道德与伦理的政治化

道德伦理在中国文化中,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化的伦理。三纲五常并不是普遍的人类道德,而是服务于皇权统治的规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政治秩序直接植入人伦关系,使得家庭成为政治的缩影。父权、夫权、家族权力,本质上是皇权的延伸。

这种伦理体系的核心是服从,而不是自由。所谓”孝”,不是个体对亲情的真挚回应,而是对等级权力的顺从。所谓”忠”,也不是对公共价值的坚守,而是对君主个人的绝对效忠。整个道德体系因此失去了普遍性,而成为权力关系的政治化表达。

五、日常生活的政治化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政治化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基于平等和契约,而是基于等级和权力。一个人在家庭、宗族、社会中的位置,取决于他与权力的关系,而不是他的个性与创造。即使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也往往带有功利和权力色彩。

这种政治化逻辑形成了一个全面的文化生态。家庭是小政治,官场是大政治,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在以权力为中心运转。人情、面子、关系,本质上都是政治化的社交方式。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长期无法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

六、近现代的政治化加剧

进入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政治化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清末民初的思想启蒙,本有可能打破这种结构,但很快又被政治斗争所吞没。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孙中山、毛泽东,最终都将文化与学术工具化,作为政治革命的手段。

五四运动虽然提出了”民主与科学”,但很快被卷入政治漩涡,沦为不同政治派别的武器。20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思想、教育几乎完全被政治操控。知识分子的价值不在于独立思考,而在于是否符合某种政治路线。即使在今天,许多学者、作家、艺术家依然无法真正摆脱政治的压力。

七、政治化的后果

中国文化的全面政治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首先,它压制了思想的独立与自由,导致中国没有诞生真正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其次,它扭曲了道德与伦理,使得社会关系充满等级与服从,而缺乏平等与契约精神。第三,它使文学与艺术失去了独立价值,只能作为政治教化或权力装饰。第四,它阻碍了公民社会与现代制度的形成,让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反复受挫。

这种后果直到今天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政治逻辑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文化依然难以建立独立的精神空间。

八、走出政治化的可能性

要真正走出这一困境,中国文化必须完成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首先,学术与思想必须独立于政治,真正以探索真理为目的,而不是服务政权。其次,道德必须回归普遍人性,而不是为权力背书。第三,文学与艺术必须追求个体表达与美的自由,而不是充当政治的附庸。最后,社会必须建立在平等、契约和公民精神的基础上,而不是权力和等级的逻辑。

这条道路并不容易,但如果不能摆脱政治化的束缚,中国文化将永远停留在权力的阴影下,无法真正实现现代化。

结语

中国文化的主要问题,就是一切政治化。历史证明,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够维持权力的稳定,却在长期中扼杀了思想与创造。唯有正视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彻底的文化反思与重建,中国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一个真正自由、开放与创造的未来。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