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天主教中华殉道圣人 – 刘河北绘

中国 120 位殉道圣人封圣 25 周年,信仰见证仍触动政治敏感神经

(米兰—2025 年 10 月 6 日)2025 年 10 月 1 日,天主教会纪念 120 位中国殉道圣人封圣 25 周年,包括唯一来自宗座外方传教会(PIME)的圣人——意大利籍神父郭西德(Alberico Crescitelli)。尽管时间过去四分之一世纪,这一事件至今仍在宗座与中国政治当局之间保留敏感与张力。

这 120 位殉道圣人——包括 87 位中国人及 33 位外国传教士——于 2000 年 10 月 1 日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梵蒂冈隆重封圣。他们的信仰见证跨越三个世纪(1648–1930),多数人死于 1900 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其余在明朝及清朝间被迫害致死。

他们的年龄由 7 岁至 79 岁,当中包括 62 名教友,23 名神父,15 名修女,8 名修生,6 名主教,4 名传导员及 2 名慕道者。他们主要来自贵州,河北,山西和四川省。其中,圣赵荣司铎(1746 年至 1815 年),原籍贵州省,30 岁时领洗,5 年后晋铎。他因拒绝放弃信仰而被监禁折磨。在极端艰困的处境下,他们宁死不背弃信仰,展现出深刻的灵性力量。

尽管这些殉道者并非现今中国政权的直接受害者,北京方面对封圣仪式的反应极为激烈。官方媒体指责他们为“外国侵略工具”,将部分传教士定性为“帝国主义者”,其中甚至包括被封为圣人的郭西德神父。中国政府亦对选在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举行封圣典礼感到不满,视其为政治挑衅。

罗马方面则一再澄清日期选择纯属礼仪与教会安排:2000 年 10 月 1 日适逢主日,又为圣年期间的主日礼仪;此外,该日亦是传教主保圣女小德兰(St. Thérèse of Lisieux)的纪念日,自 1998 年起即已保留为封圣可能日期。当时教宗私人秘书斯坦尼斯瓦夫·济维什(Stanisław Dziwisz)负责筹划典礼,但未意识到该日期对中方的敏感性。

面对中国方面的激烈反应,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封圣典礼上刻意淡化政治色彩,强调这 120 位圣徒并非被高举为“历史对抗”的象征,而是作为信仰的楷模,激励世人追随基督。他在圣伯多禄广场对数万名朝圣者表示:“他们是勇气与坚贞的典范,也为高贵的中华民族增添光荣。”

教宗并在典礼后写信给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重申圣座无意评判历史,而是希望借此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与敬意。信中指出,教会不追求政治特权,而是渴望建立互信与友谊。这封信未获北京回复。

一年后,在纪念利玛窦(Matteo Ricci)抵达北京400周年之际,教宗再次向中国发出善意呼吁。他特别提及利玛窦于 1595 年所撰《中国第一书》名为《交友论》,象征教会希望以对话与友谊为基础,而非对抗。

教宗也罕见表达教会的反省与歉意:“我为过去一些传教士与教会人士所造成的误解表达遗憾。他们可能让一些中国人民误以为教会对中国缺乏尊重,甚至怀有敌意。对此,我请求宽恕与理解。”

尽管北京严防相关纪念活动,中国天主教徒仍以隐秘方式缅怀这些圣人——无论是属于国家认可的“官方教会”或忠于教宗的“地下教会”。香港曾由胡振中枢机公开主持弥撒,纪念封圣典礼,并向大陆教会传达团结与希望。

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与菲律宾的教会团体,也每年纪念这些中国殉道圣人,强调他们在传教与信仰见证中的普世价值。

封圣 25 周年,殉道者的故事仍然激发争议,但对教会而言,他们不仅是受害者,更是基督徒信德的象征。

对华援助协会高珍赛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