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宇 2025年10月07日 来源:上报
中共为了加强社会监控,除了在各地设置数位化系统加强基层管理外,也配置「网格员」来关注贫穷人口和精神病患。不过,由于网格员须花费大量时间上传监控报告,作业程序相当烦杂,因此也获得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一称。
网格员行事宗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经济学人6日报导,一栋单层的中共办公室坐落在村子里一条宁静的街道上,这个村子有1.5万人。屋内,一面数位萤幕占据了整面墙,村子被划分成由十几个不同单元组成的网格。在每个单元内,地图标出了需要特别关注的个体,包括贫困者与精神病患者。另一个区块显示已知的毒品使用者:共58人。
这些人是中共希望帮助的人——同时也是党担心如果放任他们不管,可能会危及社会稳定,地图上则记录了「网格员」最后一次查看他们的时间。一位官员说道:「我们试着了解他们的需求。」
这套数位化系统是中国基层治理模式的一部分,旨在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同时也使其更具渗透性。该官员表示,这源自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指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即地方官员应该自行解决问题,而不是只把问题交给上级。
(延伸阅读:一个卖监视器一个渗透政坛 中俄在乔治亚联手打造监控国家)
数位系统的另一部分,是供网格员使用的报告平台,用来登录他们遇到的各类问题,大多数都是日常琐事,例如对施工废料的投诉。官员说,拖欠工资的纠纷是最棘手的问题。一名网格员表示:「对警察来说,重点是关注那些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的人。对我们而言,则是服务人民。」
排解纠纷拦截上访 减轻警方工作负担
网格化管理最早于2004年试行,过去十年已扩展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中国政治学者裴敏欣表示,其目标是将全国划分成超过一百万个独立网格,每个网格约包含一千名居民,由几名网格员负责管理。
中国媒体报导了大量赞扬网格员如何利用手机应用程式促进社会和谐的案例。在上海的一起报导中,一名外送员因顾客抱怨其服务后差点失控,但网格员熟悉这位脾气暴躁的外送员,据说在情况恶化前便进行了干预。山东省夏津县官员报告称,去年网格员处理了6万3,000件的问题,当场解决率超过98%。
广东省汕尾市的一位官员表示,网格员必须每月对高风险族群进行检查,并且「减轻了警方的压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个镇上的网格员每天必须上门拜访访民(即曾经上访──向政府官员投诉或喊冤的人民)一次,目的是让这些访民保持沉默或被拦截,而不是真正帮助他们。多年来,地方政府一直派打手拦截那些成功前往北京上访的人。网格员的角色,就是在源头上阻止他们成为访民。
数位化案牍劳形 业务过多不堪重负
网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每天要照顾老弱病残、监测环境、调解劳资纠纷并压制潜在的抗议活动。他们很容易不堪重负。为了获得更高的完成分数,忙碌的网格员倾向于只报告容易解决的问题。
先进的数位平台导致网格员每天须花费数小时上传报告。网格员通常要在多个应用程式中填报讯息,这些应用程式对应不同部门,每个都需要密码和独特的数据输入格式。繁杂的流程使当局给这种现象取了一个名字:「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也就是说,网格员花在管理应用程式上的时间,比花在服务民众上的时间还多。中共的手指可以透过数位监控系统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这些「指尖」大部分时间都在萤幕上打字和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