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一座城市里的桥梁,以及防火墙之下的互联网,彭立发为中国人演绎了非暴力抗争的精髓。
三年前的今天,2022年10月13日,时年48岁的彭立发(网名彭载舟),在北京四通桥上,点燃轮胎用烟雾吸引注意力,并在桥的外侧悬挂出醒目的白底红字手写抗议横幅,同时用高音喇叭播放口号,直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为独裁者,为民众呼唤自由权利,并号召民众罢课罢工。
抗议持续几十分钟后,彭立发就在桥上被捕,其后下落不明。一直到2025年,有消息称彭立发因寻衅滋事罪与纵火罪,已被秘密判处9年有期徒刑。
彭立发的抗争发生在中国政府针对新冠疫情的清零政策让中国民众忍无可忍的时刻。在彭立发被捕一个多月后,2022年11月27日,白纸运动在中国的多个城市爆发,当年12月初,中国官方放弃了清零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解除了封控。
三年过去了,虽然承受着高压管控,但是一些中国人依然选择积极投身于非暴力抗争。城市里的天桥、大楼的外墙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现场,都曾成为人们非暴力抗争的空间。彭立发的被捕,不是结束,而更像是一种富有启迪性的开端。
2022年10月13日,彭立发在北京四通桥上抗议。
1
“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这是彭立发三年前抗议横幅的主要内容。”同时,彭立发还用高音喇叭放出口号:“要吃饭,要自由,要选票。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
尽管中国官方对彭立发抗议的信息封锁极其严密,甚至将有些带有四通桥的路牌标识都取下,彭立发四通桥抗议的视频和图片依然在网络上不胫而走,他的口号和抗争方式,也被之后“白纸运动”和其他“冲塔”抗议者广泛地效仿、借鉴。事后来看,彭立发显然不是逞一时之勇。作为一个觉醒的公民,他在行动之前已深思熟虑,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意义了然于胸。行动之前,他事先在网上发布了含有20多项内容的抗议纲领,以解释并号召人们支持他的行动。
在抗议纲领中,彭立发谴责了近些年在中国频发的私家车无差别撞人的暴力行为,并建议人们在抗争中用私家车做路障,起到防卫军队和警察的作用。他显然深知暴力的威胁与危害。在抗议纲领一开始,就写了一封致全国同胞的信,对军人、武警和警察进行劝阻,希望这些国家暴力机器的执行者,在面对和平抗议的公民时拒绝施暴。他也举出民国时期“护国将军”蔡锷的例子,希望能有这样的力量再次出现,迫使独裁者下台。
彭立发显然深度思考过,中国一旦再发生大规模的抗议,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六四”镇压的血腥重演。那些上街和平抗议的民众,将面临死伤的危险。所以任何号召民众上街的抗议领袖,首先要劝说军人、武警和警察,让他们站在抗争者一边,拒绝用暴力对待手无寸铁的民众。
据视频显示,彭立发被捕时,没有进行肢体的反抗。他大概料到被捕的结局,也深知非暴力抗争的重要性。他的行为,从始至终是理性的、和平的——横幅和高音喇叭的口号,是语言抗议和请愿的基本方式,而在天桥上点燃轮胎,是引起人们注意而避免伤人的有效办法。
理论上讲,非暴力抗争是通过民众系统地拒绝合作和服从来挑战不公正或压迫性的权力结构,而不是诉诸暴力。这种抗争方式认定,权力的运行依赖于被统治者的合作,因此,当民众大规模且持续地拒绝合作时,即使是最强大的政权也会失去其统治基础。理论家如吉恩·夏普(Gene Sharp)将非暴力抗争划分为多种方法,包括罢工、抵制、静坐、示威和创建平行机构等等,其目标是赢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并迫使强权做出让步。
彭立发的行为以及他的阐释,符合非暴力行动的几乎所有特征,可以说是对中国人进行非暴力抗争的一个良好阐释和示范。
2
中国的非暴力抗争并非始于彭立发。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76年的四五运动,再到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的人群,一代代中国人曾经投身于和平抗议。可惜由于严密的信息审查,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世代,对那些震撼人心的和平抗议画面以及中国人体现出的非暴力抗争精神并不熟悉,而一代代抗争者的实际经验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彭立发的抗议行动以及自我阐释,发生在疫情防控最严厉的时期,因为直抵人心,经由各种信息防火墙的缝隙,最终还是抵达到那些渴望有所行动的人那里。
在彭立发之前,已有不少站出来公开抗议政权的中国人,有往习近平画像泼墨的董瑶琼,有直接劝习近平退位的许志永,也有谴责习近平修宪取消任期限制的王怡牧师,还有批判习近平为“剥光衣服坚持当皇帝的小丑”的任志强,他们都遭受了无情的镇压。彭立发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既有勇敢的抗争行动,又有富有思考的变革理论。他的文字和行动,给当下有志于进行反抗运动的中国人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彭立发的口号直指习近平本人,首先让人们意识到,习近平的权力缺乏合法性。他发出抗议时,离中共二十大召开只有三天的时间。当时习近平即将开始第三个任期,并很有可能借此开启“终身制”。习修宪延长任期的行为,完全是一人的意志凌驾于国家之上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共产党自身制度的破坏。
彭立发喊出反对习近平本人的口号,也意在让这类口号在中国的公共空间“脱敏”,为今后和平变革做出铺垫。事实上,一个多月后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抗议人群,也喊出了要求习下台的口号。
在发布于互联网的抗议纲领中,彭立发强调民主选举,并列出了民主选举的宪法依据和党内选举的党章依据。彭立发并不主张“颜色革命”,而是希望从罢免习近平开始,让共产党改良,按照宪法规定,保障中国民众的权利,实行民主。
作为非暴力抗争的践行者,彭立发还将抗争的表演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打破社会已有的平静与死寂,吸引民众的注意力,唤醒人们的良知,并号召更多的人投入到行动中。这几点,彭立发在短暂的示威中,都成功地做到了。
在习近平即将开启第三个任期之际,在民众面对疫情的清零政策苦不堪言的时候,彭立发把中国人要什么不要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用朗朗上口的口号说得清清楚楚。这些口号戳穿了皇帝的新装,指出了独裁专制对人的权利的剥夺,以及清零政策的残酷与荒谬。同时,这些口号又如此简洁凝练,且直指本质,以至于虽被严厉封锁,但还是越过防火墙,穿越到了中国的公共领域,并引起广泛的共鸣与强烈的共振。横幅可以被撤下,四通桥的路牌甚至可以被消失,而彭立发引起的共鸣与共振,一旦产生,就无法轻易地被抹杀。事实上,彭立发被捕之后不久,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他这些口号的小字报。
除了强调非暴力抗争之外,彭立发的抗议纲领中还提出了他对中国人实现民主生活的政治想象。纲领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普选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自由竞选委员会”,正是彭立发试图构建中国人民主想象空间的尝试。在抗议纲领中,他为这两个委员会命名,并附上红色的公章。他试图唤醒民众的意识,让人们知道,中国人也可以享有民主选举。此外,彭立发还将全民的核酸测试比喻为民主的前奏:“投票演习已经做了三年时间,只要把核酸检测台上放一个投票箱即可。”彭立发的抗议纲领和四通桥抗议,目的就是让中国人看到,民主其实离中国并不远,政权的改良也需要民众的参与。
彭立发的抗议纲领,还包括一些政治启蒙性的内容,意在唤起更多中国人的公民意识,也包括一些抗争的具体办法,给人们更多的启发与建议,还推荐了其他知识分子的著作,如刘晓波主笔的《零八宪章》和许志永致习近平的《劝退书》。这些内容,虽然不一定得到所有抗争参与者的认同,但作为一种方案,也意在与其它理性的声音一同推动中国的变革。
梅世林在成都挂出的三条标语:“没有体制改革就没有民族复兴”、“人民不需要一个权力不受约束、责任不可追问的政党”、“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
3
彭立发的文字和行动,演绎了非暴力抗争的精髓,也影响了2022年11月的“白纸运动”。尽管白纸运动的直接原因是2022年11月24日的乌鲁木齐大火,但是全国各地举起白纸的民众都知道,抗议的根本原因是剥夺人们基本自由和尊严的清零政策,以及造成这种政策的政治制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抗议者借用了彭立发的口号,甚至喊出了“共产党下台”和“习近平下台”的口号。
彭立发的行动,也启发了多名“冲塔”的抗议者。2024年7月,一名叫方艺融的青年在湖南新化县的一个人行天桥上悬挂横幅,并用高音喇叭播放彭立发的口号。方艺融自称参与过白纸运动。2024年8月,河北青年闫中健拍视频大喊“习近平下台”,之后失联。
2025年4月15日,四川青年梅世林从成都茶店子客运站的行人天桥上垂下三幅布条。布条上写着:“没有体制改革就没有民族复兴”、“人民不需要一个权力不受约束、责任不可追问的政党”、“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不久后,梅世林被当局逮捕。
2025年8月末,戚洪在重庆的一栋楼上遥控投射多个标语,其中包括:“没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自由不是恩赐要去夺回”、“不要谎言要真相,不要奴役要自由”、“打倒红色法西斯,推翻共产党暴政”、“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反抗夺回自己的权利”。戚洪事先前往英国,并录下了官方处理该事件的场景。戚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受到了彭立发的启发。
可见,三年前彭立发的抗争,并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在于唤醒国民,启发更多的中国人运用非暴力反抗的方法,理解民主、自由、宪政等普世价值,促成变革,脱离独裁与暴政。虽然变革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今后的人们在寻找中国变革的历史线索中,一定会回到2022年10月13日的北京四通桥,也一定会铭记彭立发。
本期推荐档案:
彭立发:“抗议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