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桂民海资料照片 |
十年秘囚:桂民海案揭示中国跨境镇压手段的升级版图 国际社会呼吁北京释放瑞典籍出版人
(瑞典-2025年10月19日)十年前,瑞典公民、铜锣湾书店前负责人桂民海在泰国清迈神秘失踪,引发一场横跨多个司法辖区的人权危机。他的“失踪”并非偶发,而是一起由中国国家安全机关主导的、跨境执法的早期范例。十年后的今天,桂民海依然被中国政府秘密关押,音讯全无。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日益强硬的跨国镇压模式展开深层的审视,桂民海的名字再次浮出水面——不仅作为个人自由的象征性受害者,更是一个警告:北京正在以国家机器延伸其政治控制到国境之外。
2015年10月,桂民海在泰国度假时遭不明身份人士带走。几个月后,他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出现”,以机械化的口吻发表“认罪声明”。之后几年,桂民海多次“失踪”,每次都伴随着高度控制的公开露面——包括他对瑞典国籍的“自愿放弃”,以及对北京的“感恩”。
2020年,中国法院以“非法为境外提供情报罪”判处他十年徒刑。审判过程封闭、缺乏透明,外界从未看到证据,也无独立法律代表为其辩护。
这起案件不仅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也象征北京对异议人士的打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再局限于国境之内,而是透过绑架、胁迫式“认罪”、剥夺国籍及秘密关押,将打压的触角延伸至海外侨民与出版圈。
桂民海目前被关押在不公开的地点,无法与家人、律师联系,也未能获得瑞典驻华使馆的领事协助。 2018年,他在瑞典外交官陪同下就医途中,再次被中国便衣警察强行带走,这一举动被认为严重违反国际外交惯例。
中国政府必须立即终止这种秘密关押的行为,并无条件释放他。
本月9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呼吁北京立即释放桂民海,并强调人权、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应成为欧中关系的核心议题。决议指出,桂民海的遭遇代表中国政府系统性侵犯基本自由的“典范案例”。
桂民海的命运,已经超越个体自由的议题。他代表着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中国的跨境镇压是否将成为威权政府应对“思想威胁”的常态工具?
如果桂民海的故事最终被遗忘,那将不仅是一个人的沉默,也可能预示着世界在言论自由与法治问题上选择了妥协。
对华援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