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脸书 2025-10-19
202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没收一笔价值超过150亿美元、约十二万多枚比特币的巨额数字资产,并同时对”太子集团”董事长陈志发出全球通缉令。
柬埔寨太子集团表面上是一家综合性投资公司,涉足房地产、银行、金融科技和慈善事业,实际上它是经营金融诈骗营地和帮权贵洗钱的犯罪集团。
陈志长期依附国企体系,在东南亚扮演”红色资本代理人”的角色。他的企业布局几乎与”一带一路”在柬埔寨的推进节奏完全一致,从金边地产到西港金融区,无不与某系统所需的”海外通道”和”外汇蓄水池”相契合。
过去十年,大量外逃资金和权贵家族资产通过柬埔寨洗白、再转入加密货币市场。核心节点之一,正是太子集团。
美方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科技脱钩全面化的背景下发动这场行动,绝非巧合。
美国以司法程序的合法外衣,精准打击某系统在海外的金融触角。其政治信号十分清晰:
第一,向体制内权贵警告:美国已能掌握你们的资金去向,加密货币不是避风港;
第二,向全球灰色洗钱网络警告: 任何为他们服务的离岸金融结构都可能被锁定;
第三,向民众与国际社会展示:华盛顿有能力在不动刀枪的情况下削弱对手的隐形财富与海外影响力。
这是一场”无声的金融战”——它以法律手段为外衣,却带有精准的地缘政治目标。
这起事件的象征意义远超司法层面。
它告诉体制内的富豪与高官:
任何资产,即便躲在区块链背后,都可能被锁定;任何家族网络,只要与受制裁集团有资金往来,随时可能被冻结;任何中介,只要参与洗钱和转移外汇,都可能在海外被通缉。
美国此举相当于在权贵的”安全感”上投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金钱的安全性被摧毁,内部裂解就会加速。
这场没收行动引起全球连锁反应。东南亚多国开始加强对红色企业的金融审查,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主动上交可疑钱包信息。欧美银行系统也收紧对来自柬埔寨及相关实体的资金通道。
换言之,美国不仅没收了一笔虚拟资产,而是重塑了全球的金融安全版图。
一旦权贵阶层不再相信钱能安全转移到海外,整个体制的忠诚体系也将受到动摇。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再到如今的加密资产战,美国正逐步精准切断权贵后路。
财富是权力的燃料,若燃料被切断,机器再庞大也终将停摆。
陈志很可能只是这场无声的金融战,一开打就被击中的一个小马仔。
(吴洪森写于2025年10月19日上海莘庄)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