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耀南  | 转自 新世纪

 

中共从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到2025年「二十届四中全会」,表面是规划周期的更新,实则是一场政治语言与统治思维的断层转折。五年间,语言从「发展自信」滑向「稳定恐惧」,从「开放进取」转为「戒惧防御」。这场语言的位移,不仅揭示权力焦虑的升温,也映照出政权逻辑的内缩与封闭——从「建设型国家」迈入「防卫型政权」。

篇幅与语密:语言仪式化的权力扩张

结论:四中全会公报篇幅为中共史上最长,语言密度前所未见。它不只是《十五五规划》的技术文件,而是一次「权力再确认」的语言仪式。

结构与修辞:从发展逻辑到统治逻辑

三、语言风格与制度意涵:从法治国到党治国

 

语料差异:关键词的权力漂移

功能转换:从「规划」到「警示」

一句话总结:

2020年的五中全会,是一份「规划未来中国」的蓝图;2025年的四中全会,则是一份「防卫现有体制」的宣言书。

政治语言从「发展主义」转向「安全主义」,从「经济合法性」过渡到「忠诚合法性」,完成「领袖化—安全化—自我革命化」的封闭循环。

语境转调:从「建设工程」到「风险管理」

2020年的公报语气仍充满发展乐观——「乘风破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象征制度自信;而2025年则出现「惊涛骇浪」「敢于斗争」「安全屏障」等戒惧语汇,语言重心由「推进」转为「防范」。语言从「动员的引擎」变为「防御的装置」。

指导思想的内缩:从「改革开放」到「唯一信仰」

2020年的文本尚保留「马列、毛邓」并列的象征性共存,但2025年已完全收编为「习思想」唯一合法话语。 「改革开放」语言退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自我革命」成为核心口号。 「邓语法」退场,「习语法」登场;改革语言死去,斗争语言登台。

核心词汇重写:从「搭桥」到「筑墙」

政策语言不再搭桥,而是筑墙——从沟通社会到防卫政权。

语法转型:语言的政治内爆

2020年的句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风破浪」传达政策动员;2025年的结尾「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则转为党内效忠仪式。

语言主体从「人民」退场,由「党的自我革命」取而代之;情感基调从「自信进取」转为「谨慎戒惧」。政策语言不再指向未来,而是为政权戒惧寻找出口。

治理语言的三重重编

从发展语言到安全语言

「高质量发展」让位于「安全屏障」,政权合法性转向风险防控。

从改革语言到斗争语言

「改革」边缘化,「斗争」常态化。

从治理国家到治理党

「治理体系现代化」被「自我革命」吞并,党国语言一体化完成。
结语:语言作为政权的避雷针与紧箍咒

2020年的政治语言仍寄托着「现代化中国」的信心;2025年的语言则转为「防崩溃中国」的戒惧。

从「乘风破浪」到「惊涛骇浪」,语言的收缩正是体制的焦虑。语言不仅是修辞,更是权力的边界——它冷却了未来的想像,也冻结了社会共同书写的可能。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