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哲学/网易  2025-09-29  |转自 新世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丛日云曾说“所谓文明,说到底就是政治的文明”。

而所谓文明的政治,无外乎就是民主、自由、法治……

孟德斯鸠、斯密、哈耶克等思想家,里根、撒切尔夫人等政治家,都曾不遗余力的论证、推广过政治的现代化。这些价值主张,如今也已成为了社会的共识。

遗憾的是,思想家的论证有时过于深奥、晦涩,如哈耶克;政治家的推广,有时过于实用、机械,甚至前后矛盾;而普通人的认可,也常过于标签和教条,使自由、民主沦为口号。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说清现代政治,才能夯实文明的地基。公共选择学派大师兰迪·西蒙斯《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他用最简明的语言,最朴素的案例,从“政府必然失败”的角度,说清了现代政治文明必须如此的原因。

1  因为政府会失败  所以要“有限政治”

“有限政治”有多重要,早已无需多言。把权力关进制度和法律的笼子,是人类最古老的政治命题。

但常见的对有限政治的捍卫,或者是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或者是休谟的文明三原则;亦或是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那样的金句。

而在《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中,西蒙斯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发现——政府也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性必然是有缺陷的。

是人,他就不完美,就会因贪嗔痴慢疑等缺陷而犯错。倘若掌权者不受限制,其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乃至拖垮整个国家。

是人,他就总会谋求私利。

只不过有些自私行为的确是求财。比如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牌照发放权力、行政检查权力和监督权力,寻租、索贿、受贿。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所以,华盛顿说,对人类文明威胁最大、破坏最惨烈的,不是自然灾害,而是不受制约的权力!

有些自私行为,则是为了应付自己的工作职责。官员是行政系统的一环。上有命令,下就要执行;上有政策,下就要有对策。所谓令行禁止,即是如此。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至于是否真的到位,官员们根本不关心,只是应付检查罢了;

还有些自私行为,则是为了自己的选票。选民喜欢什么,他就承诺什么、宣传什么,至于是否真的利国利民,以及上任后是否真能兑现承诺,都是不确定的。

2  因为政府会失败  所以要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有多重要,如今也无需多言。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如此繁荣的社会。

在《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中,西蒙斯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发现——政府也是由人构成的,而人的理性必然是有限的。

因为人的理性有限,所以不能穷尽市场的可能,所以宏观计划经济不可行。只有将一切交给市场,让个人自由地分工、交易、博弈、选择,就是最高效的决策。

但抨击市场,号召政府管控的一个常见理由是,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例如保险商和被保险人之间,二手车销售商和买家之间,常因为信息的隐瞒,导致交易不能完成或交易受损,所以政府必须出来调控。

但书中还强调,公共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比市场要严重多了。

首先,政客不是风险的真实承担者,不会花精力去调查和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市场由于买方卖方数量巨多,存在竞争,双方必然都在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发形成的交易,往往买卖双方都满意。

其次,正如哈耶克所言,社会的信息是分散、异质、具体、个别的,甚至是不可言说的。即便政府无意作恶,他们收集到的信息,也未必全面真实有用。 而市场是众多经营者不断试错的过程,信息的传递,必然快速。这就是为什么政府赈灾,往往比不上本地人自发赈灾来得高效。

因为政府会失败  所以要杜绝过度干预

哈耶克说:“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政府的一些善意,往往会给社会带来阻碍。

《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一书曾提到,公共服务完全可以由市场自发解决,政府过度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助纣为虐。

比如我们常说的灯塔、铁路、甚至国防等公共服务,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外包给私营公司经营的,高效、便宜且问责容易。

常见的空气、水污染问题,如果政府严格保护私有产权、制定合理的法律,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易和竞争解决。

给弱势群体过多特权、过高福利,其实变成了“养懒汉政策”。

少数族裔为了迎合福利要求,故意离婚、失业,陷入贫穷循环陷阱; 为了环保,政府常常会禁止一些所谓“污染品”的生产,如杀虫剂DDT,结果造成了更多人感染疟疾,间接引发了更大的不环保。

还比如,很多公立学校响应政治正确,不干涉学生自由,结果导致学生辍学、私生活混乱,培养出了大量问题学生。学校反倒成为了害人的摇篮。

4  因为政府会失败  所以要法治社会

在《政府为什么会失败》中,西蒙斯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发现——组织也充斥着无处不在的“交易”。

公权力组织,也有交易,只不过交易的是选票、考核、舆论,至于承诺是否真能落到实处,其实有时并不重要,比如美国总统竞选时的各种“承诺”;

行政组织,也有交易。凡有组织的地方,扯皮、推卸、相互指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常态。

实施管控的组织,恰恰是最缺乏管控的,也恰恰是最应该管控的。政府只有一家,无人问责,不纠正错误也无所谓,承认错误反倒不划算,所以常常坚持错误。 所以,规矩不能是“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的。

政府常常制定恶法,使法律变成统治的工具而不是自由的保障。乱世用重典,重刑主义常成为政府的灵丹妙药;

政府也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于是再好的法律也变成了废纸。比如,美国总统也可能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也正因此,哈耶克反复说道,社会自下而上长出来的“法”才是“良法”。所以说,政府的“法制”必然会失败,而社会的“法治”才是必须的。

总之,《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系统阐释了政府不必要干预是如何导致政治短视、经济停滞以及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问题。

政府失败是社会的必然。弄清这一点,不仅是个人智识清明的开始,更是防止大政府回归的开始。

——————

附: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繁荣与贫穷的根源

这是一本由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合著的畅销书,原名为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这本书在国内被广泛讨论,书名也可能被简称为《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核心观点:这本书旨在回答“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穷”这个核心问题。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或贫穷,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和经济制度,而非文化、地理或气候等因素。

主要论点

“包容性”与“榨取性”制度:作者将国家的制度分为两类:“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和“榨取性”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

包容性制度:鼓励创新、保护私有产权、提供公共服务,并让社会的大多数人参与到经济机会中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例如,韩国。

榨取性制度:少数精英通过国家权力来压榨社会,为自己谋取私利,导致腐败和经济停滞。例如,朝鲜。

历史案例:书中引用了大量历史案例,如罗马帝国、玛雅城邦、威尼斯以及南北韩的分野,来论证制度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制度与权力:作者强调,经济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而政治制度则决定了权力如何分配,这形成了决定国家走向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 

总结
虽然书名有些相似,但这两本书的侧重点不同:

《政府为什么会失败》(西蒙斯):主要关注政府干预市场的具体行为,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探讨政府管制为何会失灵。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