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诚 2025年11月01日 来源:上报

川习会召开于美中关系最低潮的时期,本质上是一场美中关系的「转折性角力」。 (美联社)
美国总统川普10月26日至30日,启动了第二任期以来最具战略含金量的亚洲之行。从马来西亚(东协峰会)到日本(川高会晤),再到韩国庆洲(川李会面)以及川习会,这条路线不只是空军一号的飞航轨迹,更是一条让「美亚共同伟大」的战略动线,其最大意义在于:以美盟体系的深合作与再强化,构筑一条「抗中统一战线」,进一步围堵中国日益升高的多重威胁。
显然,川普战略的第一原理是:战胜对手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对手更强大。
1,多层次战略网络的部署
川普通过一种立体战略的设计,从传统1+1的双边关系,转向1+N的多层战略网络,形成了一种「小多边/大队雁行」的三明治叠层,进而引领具有回旋作用的涟漪效果,在印太区域产生扩散性、指数型增长的美国实力。这是一种领航战略(navigating strategy),目的是扩大美国在印太地区覆盖性的影响力。
「小多边/大雁队形」具有使尾随的小雁产生呼朋引伴的群聚效应,给予摇摆国家「选哪一边」的压力选择,这在「东协国家群」之中更具发酵作用。特别是在关键矿产「美国投资/在地采链」的机制下,具有很大的诱因。在理性决策上,东协国家如何选择,不仅系于对美中冷战终局谁赢谁输的的判断,在美中处于稀土大战的关头,站队美国才是最佳选择?很显然,在川普「潇洒走一回」之后,清晰的选项已经摆在东协国家面前:凡有稀土资源者,莫落人后!
2,「新同盟关系」的转型
在东亚峰会(ASEAN)期间,川普促成了多项与东协国家的贸易协议与和平框架,例如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越南等国,川普亲自主持并见证泰国与柬埔寨签署结束边境冲突的和平协议,与多国达成关键矿产与稀土合作的初步框架。即使是初步框架,也已是一大跨步。这不仅意味美国亚洲地位的再巩固,也向这一地区释出明显讯息:请站边!与美国的关系「和则同蒙其利、斗则自取损害」。
长期以来,多数东协国家采取「筷子政策」─在美中之间两边夹菜,甚至充当中共主要的洗产地国。但川普这次反向采取「拆伙策略」,以科技输出和供应链多元化为手段,把这些国家拉离亲中阵营,进一步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代理影响力」。
3,「亚洲绑定」
川普与高市早苗的会晤,不仅是「后安倍」与「后雷根」的握手,更是川普实力主义与高市「新日本复兴」的结合,形成右派实力主义在亚洲的理念绑定。换言之,川普希望通过绑定日本而绑定亚洲,通过绑定亚洲而绑定川普在亚洲的「雁首」地位。
在川高会晤中,双方重申美日同盟的稳固关系。川普明确表示日本是「最强层级的盟友」(an ally at the strongest level)。高市早苗则宣示美日关系进入「新黄金时代」(new golden age)。在实质面,美日签署了「整袋满满」的合作协议,我称之为「黄金合作三道金牌」。包括「印太安全防卫金牌」、「战略资源合作金牌」以及「投资贸易互惠金牌」。

高市早苗宣示美日关系进入「新黄金时代」。 (美联社)
4,美日「黄金联盟」
在第一道「印太安全防卫金牌」方面,此前在2025年3月的「美日防卫大臣会谈」中,美日双方同意加快「联合作战能力」的建构,包括指挥系统的升级、扩大日本西南诸岛地区(Southwestern Japan Islands)的联合部署,提升「弹道/巡航导弹」、「太空」与「网络安全」三项合作。双方明确提出包括「驻日美军指挥结构升级」、「美日防卫产业合作」(共同制作导弹、舰机维护)。这次「川高会」则深入「防卫扩充」领域,高市宣称日本将支持与印、韩、澳、菲等国建立多层结盟网络,提高防卫支出至GDP约2%,修订国安三文件:「国家安全战略」(NSS)、「国防战略 (NDS)、「防卫力量整备计画」(DBP),向美国采购远程精确打击的亚音速巡弋飞弹─战斧巡弋飞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提升岛屿防卫能力并应对周边安全威胁的升级。
在第二道「战略资源合作金牌」方面,美日签署了《稀土与关键矿产框架协议》,在关键矿产和稀土市场进行开采、加工、储备等方面进行投资合作,同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Rapid Response Mechanism),以识别重要矿产种类和供应链脆弱环节的示警(Discovery Alert)功能,建立互补的「战略备储」(stockpiling)机制。除此之外,日本将从今年开始,在「南鸟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海稀土」的开采计画,估计该区蕴含稀土资源达到1600万吨。双方也在船舶建造、电池技术、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上游资源+技术链」进行协作,目的就是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在第三道「投资贸易互惠金牌」方面,日本承诺对美国高达5500亿美金的大规模投资,增加从美国进口农业、能源、车辆等产品。这项巨额投资涵盖了「能源基础设施」(LNG、先进燃料、电网)、半导体制造与研发、关键矿产的采掘、处理、炼制,药品与医疗生产、商用与防卫性造船等等。日本也承诺开放美国进口与市场进入,承诺每年购买约80亿美金的美国农产品(玉米、大豆、化肥、生质乙醇、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以及每年购买约70亿美金的美国能源产品,并开放美国汽车、卡车的市场准入。目的是将美日合作融入国安、制造业与外交策略之中,形成美日黄金联盟。
在美韩方面,韩国将对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美国承诺降低韩国汽车出口关税从25%至15%,并提升双方关系至「准战略共享层级」;韩国方面希望获得美国核动力潜艇的支援,川普则应允与韩国分享敏感的核潜艇技术。
5,对中国进行「深围堵」
中国经常批评美国肆行单边霸权主义,这一指控给予美国国安团队很大的启示。既然中国不喜欢单边主义,那美国就改采多边围堵,我称之为「深围堵」(deep containment)。这一非典型概念,属于我多次所说「新暖战」的一环。
传统的围堵致力于限制对手势力的扩张,防止其主导国际秩序,是被动式防卫框架。 「深围堵」则深入「结构性竞争」,进一步削弱对手的综和国力、发展基础、制度韧性、国际参与与规则制定能力;从科技输出、晶片管制、产业链分离、金融制裁、制度竞争、价值互斥与全球治理等层面进行全面制衡,并与「去风险」(de-risking)、「供应链重组」、「科技脱钩」等政策并行。
这次川普的亚洲行,运用的就是「民主供应链联盟」与「开发型贸易协定」,再结合「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双管策略来围堵中国。这是一种以非战手段达到最大遏制效果的多元围堵,目标是使中国虚弱而非崩溃,让中国在全球制造与出口网络中陷入内卷化,失去技术与市场支配而下场休息。

川普的亚洲行,运用的就是「民主供应链联盟」与「开发型贸易协定」,再结合「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双管策略来围堵中国。 (法新社)
6,解构中共侵台幻想
10月30日,各界瞩目的「川习会」在韩国釜山召开。这场深具压力的川习会,召开于美中关系最低潮的时期,本质上是一场美中关系的「转折性角力」:谈得来,美中重回稳定,谈不拢就进入冰封世纪。
睽违6年的再见,川普一派轻松,习近平一脸紧绷,反差式显露两人在双边关系所承受的高低压力。这次会面涉及八大议题,包括稀土出口管制、半导体出口管制、芬太尼管制、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特别港口税、大豆采购、关税与俄乌战争等等。尽管具体细节尚待公布,但主题不离「稀土换晶片」的相互妥协,包括美国同意下调部分对中关税从57%至47%,中国承诺延迟稀土出口限制一年,中国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大豆,双方在打击芬太尼前体出口方面达成某些承诺,美国随即下调芬太尼关税由20%至10%。然而,会面进行一半就草草结束,既无联合公报也无记者会,显示川习会成果有限,低调收场。在回程中,川普宣布立即启动美国的核武试验,意思是:谈归谈,打归打!
会前各界揣测可能涉及的台湾问题,在会中只字未提。川普会前抛出「台湾是台湾」(Taiwan is Taiwan)的说法─其实后面一句应该是「中国是中国」(China is China)─基本上粉碎了中国「贸易包裹政治/夹带台湾问题」的偷渡战略,希望从川普口中听到「反对台独」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的表态。实际上,另两句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两岸互不隶属;美中关系就是美中关系。美中谈判只聚焦两国紧绷至极的双边关系,其他的,留给中国自己一厢情愿。
总结而言,川普除了致力于让美国再次伟大,也致力于让亚洲再次伟大!
※作者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与国际战略学家,《宋国诚观点》(YT频道)主持人;《宋国诚观点》(Blog)版主;最近著作《失速中国》(2024, 今周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