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 Hsiao 脸书 2025-11-08 | 转自 新世纪

中俄之间「无上限」的伙伴关系,正引发全球对新轴心成形的忧虑。但若摊开历史的资产负债表,这份「兄弟情」的底层资产,充满长达 150 年的系统性背叛与战略遏制。
军事历史学家莎拉・潘恩 (Sarah Paine) 在这次演讲中,阐述俄罗斯(特别是史达林)如何彻底打断中国的崛起进程,使其发展停滞了百年以上。这场演讲之所以令 Dwarkesh Patel 着迷,是因为 Dwarkesh 认为,中国内战是 20 世纪排名前三的重要事件。而要厘清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与结局,就必须了解史达林在整件事中扮演的角色。
潘恩是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专精于东亚政治与军事历史,特别是现代中国,以及与美国海军或国防部相关的海军政策与事务。
潘恩于199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历史博士学位,在博士研究期间,花费十年时间专注于俄罗斯与中国历史,包括在中国、台湾、俄罗斯、日本与澳洲进行五年研究与语言学习。她曾获得胡佛研究所的两项Title VIII奖学金、两项富布莱特奖学金,以及来自日本、台湾与澳洲的其他奖学金。
潘恩于2000年开始在罗德岛州纽波特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担任副教授,并于2006年升任正教授。 此外,她曾于2013-2014学年担任胡佛研究所的国家研究员,并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非驻地会员。
大陆帝国的生存铁律是:绝不允许强大邻国。俄罗斯从沙皇到苏联,其核心国策始终是阻碍中国崛起。今日的普丁,沉迷于乌克兰的领土扩张,却正犯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致命错误:他为了次要战场耗尽国力,却将广袤的西伯利亚,俄罗斯真正的战略纵深与资源库,拱手让给他最强大的邻居,中国。这非伙伴关系,这是一场缓慢的战略交接。
帝国的剧本:俄罗斯如何系统性遏制中国
俄罗斯与中国这两个大陆帝国,在历史晚期才相遇。它们的互动模式,遵循一套残酷的生存法则。大陆帝国的首要威胁是多线作战,其次是强权邻居。因此,帝国的游戏规则是:制造缓冲区,系统性地瓦解崛起的邻国,并吞噬衰败的邻国。
检视俄罗斯周边那些失能的国家。人们好奇,中俄是不幸,还是这一切的共谋?
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俄强中弱。俄罗斯完美演绎此剧本,其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遏制中国的崛起。鸦片战争期间,俄国扮演「调停者」,诱使清廷签署《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中亚与太平洋沿岸的广大领土。甲午战争后,俄国再度「介入」,阻止日本占领辽东半岛,转身就自己夺取那块领土。
布尔什维克上台,战术更为精致。列宁的《加拉罕宣言》宣称放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营造「中苏友谊」的神话。事实是,俄国归还租界的时间远晚于西方,其占据的租界规模,远超英国的香港。
史达林的操作将地缘政治的阴谋推向极致。他先是利用国民党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在蒋介石清党时,顺势解决党内对手托洛斯基。许多中国人的死亡,仅为证明史达林的党内观点。
二战爆发,史达林再次展现其高超的战略盘算。他敏锐觉察到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带来的两线作战威胁。他迅速出手,迫使蒋介石与毛泽东组成「第二次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中国人正在为日本人作战,因此俄国人就不必这样做。
其代价是中国数百万人的死亡、数千万的难民,与发展的再次中断。战争最后几周,俄军发动「八月风暴」进入满洲。他们迅速卷走满洲 80% 以上的重工业基础,从发电设备、采矿、水泥到金属加工机械,全部运回俄国。付出 15 年血战的中国,一无所获。史达林还从中国的势力范围中,正式割离外蒙古。
中国内战后期,毛泽东即将渡过长江,史达林却建议他「在长江稍作休息」,因为史达林更希望保留一个国民党的残余政权,维持一个分裂、衰弱的中国。
韩战爆发。史达林视之为一场低风险、高回报的战略机遇。他乐见美国被拖入泥淖,同时也乐见中国的国力在朝鲜半岛上消耗殆尽。
史达林的想法是,在朝鲜战到最后一个中国人。
这一切行动,都指向大陆帝国的第二铁律:绝不允许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出现在自己边界。
权力逆转:当龙获得核武
史达林去世,俄国再无如此强势的领导人。毛泽东已彻底看清俄国的剧本:俄罗斯不想要一个强大的中国。赫鲁雪夫的上台加速决裂。毛泽东无法容忍赫鲁雪夫的「去史达林化」与对西方的「和平共处」;赫鲁雪夫则对毛泽东在台海危机中(1954、1958)的独断专行感到震怒,这可能触发《中苏友好条约》的核战条款。
权力平衡的逆转,始于 1964 年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
获得核武的同年,毛泽东立刻摊牌:「苏联占领的地方太多。我们还没有为这份被盗领土清单算帐。」俄国高层大为震惊。 1969 年,双方为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俄称达曼斯基岛)爆发边境战争。
俄国人怒不可遏,甚至向美国探询:「我们核平这些人,可以吗?」美国的回应是「不行」。
毛泽东意识到:那个想用核武攻击你的人,才是你的主要对手。
中苏从盟友转变为彼此的头号敌人。美国抓住机会,扮演关键的「摇摆」角色。俄罗斯被迫在其漫长的中国边境部署重兵,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与此同时,邓小平在中国启动内部改革,开启数十年的高速增长。俄罗斯则陷入布里兹涅夫的「停滞年代」,领导层老迈不堪,经济走向终结。戈巴契夫试图改革,却亲手杀死病人。
帝国的深层梦魇
要理解今日的普丁与习近平,必须理解两个帝国的深层恐惧。俄罗斯衡量「伟大」的标准,从来不是财富,而是广袤的领土,以及碾压他人的能力。俄罗斯始终忧虑他国入侵,却从不反思自己对邻国构成的生存威胁。从中世纪的莫斯科公国开始,俄罗斯就在不断消灭邻国。
俄罗斯对邻国构成生存威胁。有太多邻居因为俄国人的缘故,已从历史书上消失。
俄罗斯已无可供输出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与东正教的「第三罗马」都已破产。俄罗斯的国家梦魇,是「蒙古枷锁」(黄祸)的重演,是来自外部的侵略与瓜分。
中国的恐惧则完全不同。中国的传统是「文明」,其合法性支柱包括:伦理统治(已失)、经济繁荣(正减速),最后只剩下领土扩张与民族主义。中国的国家梦魇,是内部的崩溃,是「乱」,是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
中共从戈巴契夫的失败中学到教训:绝不政治改革、坚决镇压、汉化少数民族(避免苏联按民族基础分裂)。习近平的选择,是优先维护中共的垄断地位,而非经济效率。
普丁的盲点,习近平的杠杆
普丁抛弃苏联「不打热战」的附加规则。他一路依靠热战崛起:车臣、乔治亚、2014 年的克里米亚。 2022 年,他试图收复所有失土。他不断释放烟雾弹,宣称北约扩张是威胁。这纯属无稽之谈。今日没有人想入侵俄罗斯。谁会想要?那里全是俄国人。我们只想他们待在家里。
普丁的真正问题,是他重演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悲剧。沙皇在 1904 年对日战争中耗尽资源,忽视在欧洲对抗德国这一致命威胁,最终家族在西伯利亚的地下室被枪决。
普丁正犯下同样的战略失误。他陷入一场 19 世纪的领土战争,却忽视他真正的、长期的、最强大的大陆邻国。普丁正在乌克兰倾泻他所有的军火,让西伯利亚向中国的野心敞开大门。
这正是中国需要的。西伯利亚拥有中国垂涎的资源,尤其是水。中国北方的地下水位早已耗尽,而贝加尔湖拥有世界 20% 的地表淡水。中国以其大型水利工程闻名,这可能是俄罗斯的未来。
习近平现在手握所有王牌。
中国拥有俄罗斯九倍的人口、九倍的 GNP。当中俄两国的「兄弟情」走到尽头,习近平将掌握决定价格的权力。普丁在乌克兰的泥淖中陷得越深,俄罗斯就越会沦为中国的「北韩」,一个仰赖北京鼻息的资源附庸。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