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 08:02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圖:AP images

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圖:AP images

中國不顧香港民意強行實施「港版國安法」引起國際關注。更引發英美等國強烈反制,但德國政府反應卻相對溫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始終避談是否對中國實施制裁,而在一個月後,德國也和歐盟成員國推出制裁措施向中國表達不滿,歐洲傳媒評論認為,相對於英、美,歐盟的制裁措施可以說是「蒼白無力」,儘管如此北京仍然怒不可遏,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日前還喊話說,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國。評論認為這顯示「習近平的世界裏已經容不下任何批評」,又呼籲歐洲國家不要過度依賴中國,以免受其牽制。

德媒《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題為「中國的憤怒毫無道理」的評論,內容提到:「中國推行『香港國安法』違反了中英協定,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說明中國所謂香港事務純屬『內政』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而對於違反國際協定的事情,歐盟也完全有權利作出作應。」

該評論接著指出,歐盟的措施即使顯得軟弱無力,也比不制裁好。在目前形勢下,作出一些象徵姿態也非常重要,以便讓中國知道,歐洲人並不認同中國的做法。雖然就連中國政府也不認為歐盟的反制措施會對中國造成沉重打擊,但對北京來說,制裁措施是否嚴厲本身並不重要,無論措辭多麼溫和,習近平的世界裏已經容不下任何批評。

而在德國《商報》所刊出題為「歐盟不應讓中國牽着鼻子走」的評論中,則抨擊歐盟軟弱無力,直言歐盟和德國政府內部在香港問題上未能共同採取強而有力的行動,只會令中國政府從中得益。該評論強調,中國很清楚德國汽車工業已經對中國市場產生了極其危險的依賴關係,中國也很擅長利用這種依賴性,但其實中國同樣依賴德國企業,因為德國企業擁有中國企業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而這些專業知識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商報》進一步表示,歐盟和德國政府猶豫不決的做法,對德國企業毫無益處。德國不應被汽車企業在中國獲得的成功所迷惑,畢竟還有很多企業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政府在開放市場方面的進度也遠遠低於在那些在中國經營的德國企業所期望。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