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遇上向知识分子倾斜。1937年抗大补助教员每月二斤大米、一斤鸡蛋、几斤白面,发给吸烟教员数包风车牌香烟。学校干部津贴高于部队干部,教员优于校内行政干部。前方营连干部每月津贴3元,学校的队长、指导员、参谋3.5元,教员4元,主任教员4.5元,校长5元。普通学员一元,”只有从外面请来的教员十元,高于(校领导)一倍以上”。1938年,陕公校长成仿吾薪金5元,教员薪金却有高至12元的。1946年10月,王光美飞赴延安,供职军委外事组,中办主任杨尚昆安排她吃中灶。
“据统计,1938年底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1939年发展到27万人,至1940年底,发展到近40万人。”彭德怀曾说:”八路军抗战第一年从不足三万扩至25万。”第二年,华北成为中共最大根据地–党员60万、军队20余万。南方的新四军,由最初的1.02万人发展为1938年10月的2.5万人,至1939年秋,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已由初到苏南的四千余人扩至1.4万余人,吸收了大量知识青年和医务、技术人员,不少来自沪宁等大城市,提高了全军的文化素质。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记载:”到1940年抗日战争三周年时,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抗日军队已由三年前的四万多人发展到近50万人……解放区和游击区人口发展到近一万万。共产党员也由三年前的四万人发展到80万人。”
抗大第四期(1938年4月至1938年12月)四大队1017名学员,学生成份525人,占51%;小学教员179人,占17%。文化程度小学87人,仅8%;中学程度665人,65%;留学、大学程度265人,占26%。可见,此时赴延知识青年文化程度甚高。可抗大第六期(1940年4月15日至1940年12月),由于战前培养的各地知青基本就位,抗战爆发后各地师范停废,六期4900余名学员中知青大幅降低,仅14%;本地工农骤增,占86%。文盲、半文盲占43%,高小24%,中学31%,大学仅2%。学员大半出身工农,不能做笔记,高小文化也只能记简单笔记,大部分学员自学及理解能力很差。较之第四期至第五期学员的文化程度,大大降低。不过,因抗战初期已收获一批青年精英,已无碍于党组织细胞的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