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智效民3 老智有话说

朱家骅悼念丁文江

 

智效民

 

前几天我在忆沈公,寄哀思一文中提到丁文江,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今天想进一步谈谈这个话题。

 

我注意到,在民国时代的科学家中,地质学家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所谓独特,是这个群体中弃学从政的人比较多,其代表人物有三位:一是丁文江,二是翁文灏,三是朱家骅。在这三个人中,丁文江英年早逝,翁文灏官至首辅,朱家骅服务最久。

 

由于志同道合的原因,在丁文江去世20周年即1956年的时候,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朱家骅写了声情并茂的悼念文章,标题是《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

 

朱家骅说,他与丁文江的四弟是中学同学,所以很早就听说过丁文江的大名。后来他去德国留学,丁还委托他收集过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图书杂志。1924年留学归来后,他到北京大学任教,丁文江和翁文灏以同行兼同事的名义为他接风洗尘,两人才第一次见面。

 

在交往中,朱家骅对丁文江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他是一位能干有为的学者;第二,他的议论和风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三,他爱护后进,只要发现可造之才,无不竭尽心力予以帮助;第四,地质学能够在中国建立学术标准,不能不归功于丁先生的努力。这说明,丁文江是中国地质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丁文江除了在学术上的贡献之外,还热衷于政治,是学者从政的典范。在这个问题上,他与好友胡适有很大分歧。当年胡适留学归来时,曾经立下“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的誓言。究其原因,恐怕与中国政治的混乱有关。但是丁文江却认为:“我们中国政治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治官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少数人’没有责任心和没有负责任的能力。”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表示只要几个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以“百折不挠的决心”和“拔山滔海的勇气”,就能够打开风气并改变这种混乱的局。所以他批评胡适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要知道,“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会改善的必要条件。

 

基于这一理念,丁文江于1926年应孙传芳邀请,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上任以后,他为大上海的司法改革、税务管理和规划建设做出很大贡献。可叹的是,就在丁文江大显身手的时候,北伐军逼近上海并打败了孙传芳。这样一来,他不仅没有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反而落了个“出山不如在山清”(当代著名学者许纪霖语)的恶名。

 

至于孙传芳这个人,网上有这样的评论:在军阀混战的20世纪20年代,孙传芳口碑相对较好,他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统治江南五省,虽然被国民政府骂为“残暴”,但他治理的南方五省却一片升平。这与他裁减赋税、善待农人、尊重地方贤达、重用知识分子有很大关系。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