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资料 民国百年
蒋介石早年生活饶富传奇色彩,在尚未闻达之时,为「革命需要」,乃有炒股的经历,其实亦并不足为奇,只是蒋氏后来责负方面,乃至国家领袖,自不免避讳谈这段陈迹。
根据周枕琴(骏彦)孙子周宏涛的说法,辛亥革命之后,因为革命经费十分困难,孙中山命令党内同志在上海筹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照陈果夫的说法,一九二0年秋天,总理(即孙中山)命令中华革命党同志在上海筹设证券物品交易所,之后,蒋介石找陈果夫,要陈果夫研究这个问题,为了认真思考可行性,陈果夫特地到上海日本人兴办的「取引所」参观两次。
蒋介石又命陈果夫,纠集了朱守梅、周枕琴、赵士林等人商议,筹组上海证券交易所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名称为「茂新公司」。这「茂新公司」主要经营两种买卖,一做棉花,一做证券。陈果夫说,因为公司成员认为他比较内行,就推举他当经理,朱守梅为协理。陈果夫又任命自己的弟弟陈希曾担任代理人。
陈果夫在民国初年,其生涯主要是跟随陈英士二叔搞革命,和秘密工作(据陈果夫说,从事联络通信和内部抄写等工作),固然不事产业,但有革命党的经费可以维持一己衣食所需,而等到陈英士一九一六年五月遇刺猝逝之后,陈果夫顿失所倚,赋闲了好一段时日,一直到一九一七年冬天,陈果夫经由岳父帮忙,事业上总算有了一新的开端,而这段从商因缘,也成为日后蒋介石嘱其经营股票的源起。
陈果夫岳父朱五楼在沪上从事金融业,所以援引不少金融业人脉给陈果夫熟识。朱五楼不忍见女婿赋闲,一九一八年春天,介绍两个机会给陈果夫,一是银行,一是钱庄,陈果夫以老式钱庄无书可资学习的原因,有意去钱庄历练,还写信给蒋介石,征求意见,蒋介石回信表示,赞成陈果夫学习一些旧的钱庄事务,如此,还可以借着钱庄职务,掩护革命工作。因之,陈果夫就选择去了钱庄。
陈果夫进入「晋安钱庄」,先是当助理信房,之后又代理信房。然而,初入钱庄,一个月收入才八元,后来又加了六元,总共才十四元,而每个月他的开销光是送礼就要十六元,陈果夫穷则变,变则通。他和几位朋友说明清楚,同时向蒋先生借贷一千多两银子作为本钱,目的是「做了一笔洋钿生意」。不及三个星期,赚进六百几十两银子,解决了第二年个人经济问题。
陈果夫说,这段在「晋安钱庄」工作的日子里,他要兼做好几桩事体,在早晨,先是领导许多学徒看洋钿,接着要处理信房的工作,晚上有时出外访友,或者做革命党的工作,或者翻阅有关银行或经济学的书籍,或者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电感与梦的问题。
一九二0年七月一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是时,陈果夫当经理、朱守梅当协理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宝号名称「茂新公司」也在七月开张了,主要的业务是代客买卖证券、棉花。「茂新」的地址在上海四川路一号三楼八0室。
此时,陈果夫是「晋安钱庄」、「茂新公司」两头跑,他说,晋安庄经理同意通融少数的款子,做「晋安」、「茂新」之间的金流往来,但要求仍兼着钱庄业务。
谁晓得「茂新」号子开张第一天就赊了本,因为一位上场的代理人,场账不清,让「茂新」开始就亏了一千七百多元。据陈果夫说,「茂新」号子除了交入证金以外,只有朱守梅拿来股本两千元,另外还有陈果夫凭个人信用,向「晋安钱庄」周转了一千两银子,所以总的现金,也不过才三千数百元,这还包括了开办费几百块钱。亏了一千七百元,无异大失血。
七月四日,蒋介石听见「茂新」开张亏了大钱,当天日记里写道:「今日为组织茂新公司及买卖股票事,颇费经营踌躇也,晚间不能安眠。」
为了避免号子搁浅,「茂新」开革了一名误事的代理人。因为垫不起本钱,开始采取很保守的经营手法,不敢大肆对外拉生意。
逐渐,「茂新」的经营慢慢上了轨道,股本由一万元增加到一万五千元,后来又扩增到三万元,生意差的时候,一天赚取佣金三十元以上,生意鼎盛的时候,可以上看二千余元,生意确称兴旺。后来,陈果夫又和朱守梅等友人,组织了一家做棉纱、金银生意的经纪人,号子的名称叫「鼎新」,陈果夫等人同时做棉花、棉纱、金银、证券四种大生意,这时「茂新」、「鼎新」真是车水马龙。据陈果夫的讲法,从开始到交易所失败,营业额总在数万万元,佣金收入约为二十余万元。可是,好景不长,交易所在开办之后的第三年,风潮突起,累算之后,还亏欠交易所六十万元左右。
一九二二年上海交易所风潮,其实就是股市崩盘事件,「茂新」、「鼎新」两家号子全部停业关门。时光推移,南方的革命形势有了戏剧化的转变,蒋介石开始忙于筹办黄埔军校,原先在上海流连股票投机生意的党人,纷纷朝黄埔转移。
事隔四十年,一九六一年,陈果夫的弟弟陈立夫,在美国计划延请作家撰写回忆录。国民党当局驻美国「大使」叶公超,在一次酒宴场合,公然建议陈立夫 「应将蒋介石当年在上海经营交易所如何失败, ……,才有意义。」叶公超讲的这段话被密呈蒋介石,成为叶公超下台导火线。从这一事件看来,蒋介石早年命陈果夫等人,在上海炒股票的旧事,在蒋氏心中,委实是一桩不光彩的往事,旧事重提,无异揭其疮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