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末期,國民政府「國庫黃金運送台灣行動」廣為人知,較不為世人所知的是,當年位在南京的監察院,為了保存遷台復院的資金,也曾祕密將黃金運送到台灣;前期作業甚至以人力方式運送,第一批黃金運送者張其祥,為了避人耳目,甚至把黃金綁在身上,堪稱真正的「腰纏萬貫」。
張其祥祖籍山西省,和第一任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同鄉,出身地主世家,讓他得以在民國初年就受過新式教育,當過小學校長;1937年對日戰爭爆發,張其祥被祖父送到南京的監察院擔任雇員,由於和于右任的地緣關係,當時不少監院職員都是山西籍。
對日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隨之爆發。國民政府遷台之際,張其祥也隨山西省國大代表及部隊搭船經由海南島輾轉來台,不同於其他人的是,張其祥身負一項于右任親自囑託的祕密任務,負責將監察院在台復院的第一批黃金帶去台灣。
張其祥不只將黃金綁在身上,且為了確保那些黃金送達,在整個運送旅程都不敢洗澡或換衣服,以致後來捆綁黃金的腰部患了嚴重的濕疹,老毛病從此糾纏一甲子,直到90多歲才好轉。
來台後,張其祥在監察院先後擔任錄事、書記、科員、科長、簡任調查專員,1985年退休時為簡任秘書兼室主任。監察院資深職員回憶,張其祥和監院一同走過烽火歲月,有著真正的革命情感,也因為如此,張其祥退休後仍三不五時會到監察院來走走,其聲音宏亮,經常在辦公室聽見中氣十足的人聲,就知道張其祥又來看大家了。2018年,張其祥以102歲高齡辭世。
張其祥女兒張彩玲現仍在監察院服務。張彩玲回憶,以前每聽父親提起這一段搭船抵台的往事,便可以感受到父親對此深感榮耀,因為長官信任他;在當時戰亂的時空下,忠於囑託、完成使命,連腰部因此長年濕疹,也未見抱怨,更繼續為遷台後的監察院效力,畢生奉獻於此,往事歷歷在目,至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