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icture taken on November 23, 2014 shows the Zangmu Hydropower Station in Gyaca county in Lhoka, or Shannan prefecture, southwest China's Tibet region. China has begun generating electricity from Tibet's biggest ever hydropower project, state-run media reported, the latest dam development on Himalayan rivers that has prompted concern in neighbouring India. CHINA OUT AFP PHOTO (Photo by STR / AFP)

今年2月,喜马拉雅山脉的南达德维冰川(Nanda Devi)突然断裂,滚滚洪流发出怒吼,猛地轰然奔流而下,有如千军万马般冲毁2座印度水电大坝,拦腰折断5座大桥,还有上百人灭顶失踪,当地居民在尖叫声中拍下惊心动魄的末日场景。

“我们老早就抗争过了,这里的冰川地形太敏感脆弱,不能在世界屋脊上滥挖水坝。”当地人感叹眼睁睁看着警示应验。灾难未满月,中国两会登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表示“正在谋划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老大哥显然没把“亚洲水塔”的悲剧放在心上。

旅居德国的工程博士王维洛说,根据卫星照片显示,印度这起事件先是冰川发生垮塌,在河道形成堰塞湖,后来堰塞湖被冲垮,所以才形成这么强的洪水流,大到冲毁2座水电站,中国应该从中获得一些教训。

印度带给老大哥的启示

“正如印度科学家所说,有两点值得人们注意,第一个是这次冰川垮塌时间在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通常在夏秋之际比较容易发生冰川垮塌或断裂现象,而不是在冬季。”王维洛指出,“第二个印度前能源官员曾经说,喜马拉雅山南坡发展了很多水电站,这些水电站和气温上升有关联性。”

青藏高原是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大冰原所在地,这一带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冰雪含量仅次于南极和北极,约占全球冰雪总量的15%,近年冰川面积大规模萎缩,第三极呈现不稳定的躁动状态。

台湾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汪中和表示,全球暖化、大气升温已经使冰川稳定性结构失衡,因此频频发生冰崩和冰川大幅度跃动等灾害,随着气候持续暖化、冰川消融急遽增加,冰川灾害的破坏性只会愈来愈大,目前在气候极端变化影响下,世界冰川都面临失去稳定性的危险,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最显著的案例。

“目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正以每年10至15公尺的速度消退中,融冰量在最近20 年期间比上一个20年整整快了一倍,未来随着冰川融雪减少和消失,周围人口数以亿计的印度、中国、尼泊尔等国家将面临用水短缺的危险。”长期钻研气候变迁的汪中和从大数据窥见危机,“圣母峰和周围冰河在过去半世纪萎缩了13%,雪线升高近200公尺,消融速度相当明显。”

西藏冰川蠢蠢欲动

冰川拉响白色警报,藏人记忆犹新,近5年来西藏发生多次冰崩洪暴,甚至掀起高达10米的湖啸。“2016年喜马拉雅北侧的西藏阿里地区发生了2次冰川溃塌,而且规模远大于这次印度事件。”王维洛提醒,“相对来说,西藏阿里是被中国科学家认为冰川最稳定的地区。”

王维洛指出,中国科学家将青藏高原的冰川划分为5个区域,在喜马拉雅山东边、南边这一带5年之内冰川面积减少了5.7%,是冰川消融最快的地区,其次是藏南、藏西南地区,而西藏阿里地区的减少量只有0.27%,这个被认为最稳定的地区却接连冰崩,中国科学家很惊讶,这反映了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是很严重的问题。

今年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国际期刊《冰冻圈》(The Cryosphere)发表研究指出,西藏阿里地区2次冰崩的冰体总面积达1亿5千万立方米,随着后期冰崩体的融化,2016至2019年间下游美玛错湖水水位出现快速上涨,冰体的快速融化对美玛错湖的扩张贡献度达到23%。

冰川有如过山车从雪峰失速冲向下游,环境风暴不断蓄积。“随着冰川融化,下游会出现很多冰川湖,新的冰川湖形成,旧的冰川湖面积扩大。”汪中和说明,“近期国际专家利用卫星照片分析,在中国大陆、尼泊尔和印度的交界流域发现3624个冰川湖,当中有47个极具危险性,它们极可能会决堤,造成下游地区洪水泛滥,冰川湖形成像水坝一样的潜在性灾害。”

失控的冰川和水电站

西藏地区的水库大坝可让专家捏把冷汗,“西藏很多水库直接就在冰川下面,它靠的是冰川融水。”王维洛忧心说,“满拉水库建在雅鲁藏布江支流的年楚河上,水库上游是130平方公里的冰川,大概有83条冰川,1954年冰川滑落造成很多人伤亡,冰川滑下来的速度和能量要比溃坝的洪水强很多,风险指数相当大。”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水电资源开发却呈现疯狂的状态。王维洛表示,目前西藏比较具体可以报出名字的水库大霸,小型水库有100座、中型水库11座、大型水库10座,加起来总计120座;另外还有一组数据是把水库、水塘等都算进来,仅是西藏自治区约有5000座。

今年3月刚落幕的中国两会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发改委表明将推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王维洛指出,这座规划中的墨脱水电站位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地方,它的规模是三峡大坝的3倍,不过,中国在这里建造水电站必然招到印度极力反对,而且雅鲁藏布江大转弯是世界生态价值最高的區域之一,网罗了9个气候带的生态环境,加上那里也是中国危险的强震带,山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开发案备受争议。

中国正如火如荼开发西藏水电资源,王维洛仔细盘点,雅鲁藏布江的第一座水电站是藏木水电站,现在同时有一座在建造、几乎完工,还有一座是今年应该发电、明年完工,中国媒体现在尽量不报道这些水电站的进展;此外,金沙江上有一座水电站今年已经在装发电机了,澜沧江上也有几座水电站准备兴建,而十四五规划也准备开发西藏的怒江,怒江是中国现在唯一一条在干流上没有水电站的河流,总的来说,中国计划在2030年开发完毕西藏水电资源。

冰川吞噬水电大坝的骇人事件可能重演,汪中和指出,冰川的质量非常高,一旦快速融化、崩落,它所带来的冲击力量可能会超过水坝当初设计的安全系数,这是要认真面对且预先防范的潜在危机。

核弹级的冰冻圈风暴

随着科学家的调查研究接连出炉,青藏高原的冰冻圈风暴摊在眼前。王维洛指出,2019年全球公布3篇重要研究,总部位于尼泊尔的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在2月发表报告指出,在最好的情况下,本世纪末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消融三分之一,最坏的情况是消融三分之二。

2019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犹他大学也发表研究报告,王维洛认为,这个研究很有意思,他们利用美国的卫星照片,研究从1975年到2016年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厚度变化,发现1975年到2000年冰川厚度每年减少0.25米,而2000年到2016年速度翻了一倍,冰川厚度减少0.5米,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本世纪末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会全部消失。

紧接着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完成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报告,王维洛说,中国这篇论文叫《亚洲水塔变化与影响》,第一个结论是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是全球2倍,冰川加速退缩,第二是湖泊面积扩大,第三是冰川加速融化,河流水量连带增加,水循环加大,不过,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等到冰川面积减少到一定程度或消失殆尽,河流里就没有水了。

汪中和以“核弹”来形容这一场大灾难,“从工业革命以来,整个地球所吸收的能量相当于69亿颗广岛型核弹,冰雪圈大约吸收了2.1%的累积热能,其中高山冰川约占吸收热能的0.9%,换算下来等于6千2百多万颗广岛型核弹的能量。”

“1950年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大概是311ppm,在这种浓度之下,地表累积的能量大概是一秒钟一颗广岛型核弹。”汪中和不意外冰川巨人倒下,“2020年二氧化碳浓度已经升高到414ppm,这相当于一秒钟有5颗广岛型核弹,一年下来就有1亿5千5百多万颗,这是非常惊人且可怕的数字。”

当青藏高原埋下“未爆弹”,大坝垮台只是冰山一角,灾难将如雪球般愈滚愈大。

撰稿:麦小田 责编:许书婷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