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 中國去年書店倒閉家數增加兩倍

中國日前發布的《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幕的實體書店達4,061家,但同時也有1,573書店關門,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門書店的2.6倍。

不過,若和前一年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顯然也對實體書店造成不小的衝擊。2019年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同年關閉的書店則有500多家,新開書店數量為關門書店數量的8倍。

前述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城市排行中,北京以639家新開書店數量位居榜首,西安、徐州、蘇州、南京、連雲港、哈爾濱、南通、上海、重慶躋身前十名。而承擔中國新開書店的機構力量,主要以新華書店和民營品牌連鎖書店為主。

新開書店數量最多的是重慶新華傳媒有限公司,2020年新開書店數量為114家;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95家居次。民營品牌連鎖書店中,新開書店數量最多的是西西弗書店34家,漁書以32家位居第二。

調查顯示,在新華書店系統、品牌連鎖店和獨立書店三大類別中,去年獨立書店收入下降最為明顯。接受調查獨立書店中,有過半的書店收入下降達20%以上。

據財新網報導,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也是《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報告發布人。他表示,目前不少書店的銷售收入已恢復了七八成。「實體書店的需求還在,大家還是會走進去買書」。

財新網指出,實體書店目前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隨著無紙化閱讀日漸風行,電商平台打折力度較大的情況下,實體書店已喪失部分競爭優勢。

報告表示,即使近一半的品牌連鎖書店和獨立書店都已推出線上業務,但這部分收入在過去一年並沒有增長,網路圖書低價競爭仍是實體書店面臨的最大挑戰。

財新網稱,近年來,中國實體書店紛紛利用自己的線下場景優勢,開展餐飲、文創文具、會員、遊學等業務。但報告稱,2020年超過50%的書店餐飲與文創兩方面收入均占比不到10%,新銷售模式並不理想。

程三國表示,實體書店現在更像是大家去參加活動、喝咖啡、拍照的同時「順便買書」的地方,太多功能形態反而讓人覺得書店變得不像書店了。

程三國認為,現在實體書店的公共文化價值可能要比商業價值更大。例如,目前中國平均每4,200萬人才擁有一個圖書館,遠低於國外。因此若要實現5-10分鐘的「閱讀圈」,書店系統反而更有優勢。

根據報告,北京不僅是去年中國新開書店最多的城市。截至2020年11月底,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達1,938家,每萬人擁有的實體書店數量為0.9個,此一指標已超越紐約、巴黎、東京、首爾、雪梨等國際城市。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