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興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房地產、附屬設施等整體資產

身家曾經達1600億的企業家,6年後以2億元拍賣他創始的「薄膜太陽能」公司,背後是成為中國最快跌落首富的一場冒險。

阿里拍賣4月27日將開拍「浙江長興漢能薄膜太陽能有限公司房地產、附屬設施等整體資產」的物件,使漢能集團創始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重新回到公眾視野。拍賣標的物前面標註了一個「破」字,意為破產拍賣,起拍價是2.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355萬美元)。李河君從「首富」落成「首負」的故事又被提起。

 

 

錢江晚報報導,「漢能薄膜」在2013年和2014年間,曾經是港股裡最看不懂的「妖股」,而它的創始人李河君在2015年3月以1600億的身家被「胡潤財富」評為中國首富,不過僅僅三個月,其身家就暴跌1000億,被稱為最快跌落的首富。

 

 

傳奇 登首富那年虧千億

 

漢能和李河君一樣,都是中國商業史上冒險挺進的傳奇。

 

李河君在2002年至2011年這九年裡,以20億元的身家撬動了200億元,建成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再進軍光伏發電行業,成立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此次拍賣的長興漢能成立於2010年,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電池及電池組件的研發。

既以光伏發電行業起家,為何旗下企業淪為拍賣物件。其中原委,也要從李河君因為漢能薄膜的上市,登頂中國首富的2015年說起。

 

正是那一年,不斷有媒體開始質疑漢能系關聯交易,其股價波動背後也存在操縱嫌疑。AI財經報導,5月,漢能薄膜遭遇沽空,被香港證監會以涉嫌操作股價進行調查,漢能股價暴跌,漢能企業直接虧損1000億,隨後緊急停牌。7月15日,香港證監會勒令漢能薄膜停止交易,並不得復盤。

 

危機 多次資產抵押周轉

報導稱,同年12月,漢能薄膜甚至因拖欠辦公室房租176萬港元而被業主訴至法院追債。漢能集團也受波及,遭遇了資金危機,曾多次進行資產抵押以維持資金周轉。

2016年,李河君成立漢能移動能源公司嘗試自救,但他推出的一系列新能源產品並沒有被市場接受,曾傳出過如太陽能汽車等的研發,也未見實質性的利好。報導稱,從漢能薄膜被停牌處理後,漢能的財富帝國已開始逐漸崩塌。

2019年,因為近200名員工在公司總部集體討薪,漢能的窘境被曝光至公眾面前。太陽能光伏網報導,猛然間失去資本市場的漢能集團,自2019年5月開始就被曝出欠薪。10月,近200名漢能集團員工聚集在公司總部討薪。有員工當時估算,漢能集團欠薪涉及8000多名員工,包括工資、公積金、社保等,最長欠薪時長達6至7個月。

據前沿財經當時報導,在員工相繼加入討薪隊伍的同時,債權人追債、供應商追款不斷,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且愈演愈烈。因無法繼續投資,漢能各地的產業園處於停工或半停工狀態,有員工形容漢能集團「危機嚴重」。

屋漏偏逢連夜雨。報導說,2019年12月24日,漢能旗下的「現金奶牛」——金安橋水電站有限公司的1766.67萬股股權網絡司法拍賣落錘,四川信託有限公司以4278.06萬元報價成交,較評估值高出2730.8萬元。據了解,金安橋水電站股權被反覆質押,媒體報導稱已擔負各種債務超過170億元,危及漢能的控股權。

錢江晚報報導,因長期大規模欠薪等事件,繼法院查封漢能海南薄膜基地後,山東聊城也對當地漢能產業園執行查封。2020年3月,漢能旗下Solibro高科技公司進入破產程序;5月華夏易能也遭債權人申請破產清算。7月,其三大主體之一的漢能移動能源也被申請破產重整。

報導說,此次拍賣的湖州長興漢能是第一次拍賣,其房地產建築面積有14萬平方米(約210畝),包括了三宗工業土地、一幢廠房,還有宿舍樓等,評估價為2.2億元,是漢能系在全國的眾多基地之一,而且不是第一家進入破產程序的。拍賣公告中有一句「廠區停產多年」。

如果不是後來選擇了光伏中的薄膜太陽能,李河君前面的屢屢冒險都是成功的,有媒體因此形容他「有著過人的市場洞察力和異於常人的魄力與勇氣」。

 

野心 農民之子闖出名堂

據國際能源網報導,李河君於1967年出生於廣東河源一個農民家庭中,家境並不優渥的他,努力考進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令村裡人好生羨慕。1984年踏上北京後,李河君很快就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想在這片新土地上闖出一番事業。

 

本科階段,李河君不斷尋找各種兼職的機會,補充學費,歷練自己,例如大二時,他曾和班內30餘名同學在食堂門口賣膠卷,賺了對窮學生來說不算少的12元。考上研究生後,李河君輟學經商,向大學老師借5萬元創業但失敗。他沒有輕易放棄,在中關村倒賣過電子元件、做過礦泉水等,奮鬥了五年,得到人生第一桶金8000萬元,也堅定了他冒險「幹大事」的想法。

報導說,李河君最初傾向開展上市公司,但在實地考察後,最終決定進軍建成後便不需要其他投入,而且每一天都能獲得固定資金收入的水電這一行業。於是,李河君成立華睿投資集團,在老家用1000萬買下了一座水電站,獲利頗豐,此後擴大投資規模,陸續購進數個水電站。

2002年,李河君在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期間,受邀去雲南實地考察,得知雲南省政府迫切想引入資本,開發金沙江水力資源,便立即和雲南政府簽下六座水電站的合同。

 

困境 冒險故事仍在繼續

對於當時身家只有20億的李河君來說,這場規模巨大的工程開發無異於冒險投資。他賣掉當時手上的優質水電站資源,籌措資金,從2002年至2011年歷時八年,耗資超過200億元,建成總裝機300萬千瓦的金安橋水電站,也做出進軍光伏發電行業的決定。

2009年是光伏行業的低迷時期,當時投資有兩條路線可選:一條是以尚德為代表的多晶矽路線,太陽能轉換效率高,能達到15%;另一條是薄膜發電,效率不到9%,但代表著未來的方向,應用範圍更廣。李河君選擇後者,購進多家海外技術公司,投資500億元到薄膜太陽能行業,成立漢能系,促使漢能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儘管薄膜太陽能技術不夠成熟、使用效率低、後期投入大,不被市場接受。李河君並沒有因此氣餒,相反地,他在河源建立研發基地;又輾轉成都、海口、長興等地,通過企業、政府、銀行三方投資的方式,建立新能源項目;後來又採用自給自足的營銷模式,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抬升漢能集團的股價。

報導說,在中國首富這個閃亮名號的背後,有著李河君用資本套資本而產生很多無法估量的風險,李河君的企業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2020年,在經歷一系列事件之後,漢能移動能源公司宣告破產。2020年1月,有報導稱漢能集團積極與相關央企或國家科研機構的事業單位洽談,希望通過混合所有制的方式,進行兩方或三方合作,以解漢能當前危局。

 

但漢能集團光員工工資及賠償金估計就超過15億,員工薪酬何時能夠補齊,仍是一個未知答案,東山再起茫茫無期。李河君的冒險故事似乎還在繼續。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