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黄骅市一间煤矿加工厂。图片来源:Zhang Peng/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拜登总统派遣前国务卿克里,以气候大使身份访问中国,但被低调接待,不但与其他代表同挤上一架旅游巴,在上海的一家宾馆,只能以视像方式与中国政治局常委韩正会谈。
因为拜登同时下令两名前副国务卿级高官访问台湾,巩固美台关系,并触及防卫问题。拜登此举表面上精明,认为在与中国「合作」和「对抗」的钢丝之上,可以独自维持平衡,由美国来决定哪些要「合作」,例如指定的气候;而其他要竞争,甚至与之对抗的,就是台海和南中国海。
但是将减碳排放的地球气候问题送给中国,无疑是将地球暖化这张牌,由中国话事,用来交换其他方面的「合作」。
因为稍有三岁小孩的知识都知道:以中国今日的实力和地位,岂会乖乖地让你拜登指定「气候」我要合作,但台海与南中国海,美国却不会与中国「合作」 ?
但拜登急于经济转型,由一百年的石油和化石燃料,转型到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和废物回收等循环新工业技术。
现时美国绿色经济每年生产值1.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约7%,创作近950万个工作职位。美国带头的「绿色经济」规模,约占全球绿色经济总额的16.5%。
美国要做绿色经济领先于其他国家,本身没有问题,但要其他国家减排碳废气,放弃石油,则是重大的问题。
因为凭什么要中国对阿拉斯加冰川溶解加速问题与美国合作?若要中国跟随推进绿色能源经济,中国可以向美国索取资金援助,作为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对旧有石油工业的补偿,这笔数字,当然是天文数额。
以美国本国为例,20 世纪50 年代,美国推行石油经济,以石油能源取代百年来的煤炭能源。
当年此一转型,削减美国国内煤矿行业的就业机会,催生美国媒矿工人联会领袖刘易斯(John Lewis),发动全国媒炭工人示威补偿。但美国的工会领袖当然无法与石油大亨抗衡。一旦国家政策推动改用石油,煤炭价格自然暴升,大量罢工,又导致生产中断,刘易斯虽然让步,答应煤矿业用更多的重型机械作业,避免煤矿崩塌爆炸意外的人命损失,但已无法阻挡石油取代煤炭。
美国带头,石油工业经济转型,日本不得不跟随。以美国的实力优势,1950年,美国汽车产量占全球4分之3,战后刚起步的日制汽车,产量不到美国100分之1。
但二十年后,日制汽车全力追上,已经是美国产量的3 分之2,80 年代初,日本汽车产量超过美国。到了1990 年,美国汽车业的职位比1979 年减少了20 万。美国汽车工业正式死亡。
现在拜登推动类似的转型,不只由媒炭改用石油,而且放弃整个化石能源经济,直跳入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的研究有多成熟?美国能用,中国能否跟随?若迫令中国跟随,中国要投入多少技术转型成本?若50 代的转型导致美国媒炭工人大量失业,中国将经济转为绿色能源,此过程又会导致多少中国人失业,美国政府是否负责供养?若中国不跟随,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顿成泡影。
此中大量空间,中国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甚至在美中四年来的角力对抗中反败为胜。美国的一厢情愿,幕后又有几多军事实力强迫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国家跟随转型,而减少碳排放?若中国不合作又如何?凡此种种,俱是关键,拜登政府有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