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图片来源:AP)
「有张有弛,文武之道」,中共对美外交上个月甫在阿拉斯加会谈期间展示出「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等振奋民族主义情感的操作,近日国家元首习近平貌似改弦易辙,不再强硬表态而改以巧妙智取。他于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主旨讲话中,屡屡先套用西方价值词汇,再加以重新定义,以维持双边论述的表面一致性,一来堵美国之口,制造分化西方空间,二来重新包装中共诉求,以便对美逐利。
何以见之?第一,拜登团队上台前后,屡屡高举多边主义大旗,对内,批评特朗普年代的单边主义和从国际组织「退群」作风;对外,拜登在和中国竞逐上,也屡屡强调要外结盟友,打群架而避单挑,欲在「共同价值伙伴」及民主国家们的拥护下和中国竞争。
对此,习近平回答,此言正中下怀,其实不只美国主张多边主义,中国才更主张多边主义。差别在于,习认为中国坚持的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并说中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及「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言下之意,他在暗批美国是说一套做一套,鉴于美国前政府先后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人权理事会,乃至于宣言退出WTO。
转化西方词汇的反击
第二,拜登政府提倡的价值观外交,也被习不动声色地反击。拜登于2月17日CNN《总统和公民有约》电视节目上大提特提美国价值,宣称凡美国总统当政必得反映美国价值,所以拜登对于中国人权议题该批评时必批评。3月3日国务卿布林肯发表首篇外交政策重要讲话时再继续加码指出「现有国际秩序最终反映的是美国价值观」。至此,拜登将美国价值和美国外交挂上连结,而布林肯则进一步将维护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和美国价值挂钩。
习近平炮轰这是单边主义。他暗批普世价值不必然得是美国价值,「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订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再者,习近平选择局部纳用了普世价值概念,但是在修辞上又将其调包为「全人类共同价值」,以贴近既有论述的新创词汇,兼具表面合群性和中国对该概念的后续弹性诠释权,一方面避免被说是中国价值自个儿傲然不群,二方面避免被误读成是对美国服软。
第三,在政体差异上,习近平也再度委婉进击。按照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的看法,自由民主和威权政体之间的程序正当性存在高低之别,而习不批评自由民主本身,但是辩称两种政体并存才是文明「多样性」的良性体现,颜色不一样的花朵彼此之间理应「互尊互鉴」,任何将其视为此优彼劣、妄加上下之分的思路,都是在搞「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以及无益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
第四,疫情纾困、气候变迁以及重振经济乃拜登政府多次提出的优先目标。对此,习近平认同但是稍作调整,将其和中国政治目标挂钩。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习强调是彼此是「命运共同体」,将一带一路和脱贫挂钩,以缓和各国对于所谓债务陷阱外交和经济统战的疑虑。二方面,对先进经济体,习呼吁「建设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连结到西方流行的「包容性增长」论述,并说「人为筑墙、脱钩……损人不利己」,暗批拜登政府以资讯安全和智慧财产权等理由限制和防范中国资本和科研来往。
综观习近平博鳌讲话,可谓软中带硬,不直接跟以美国和西方领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对抗,但是处处套用和转化西方词汇,顶回西方,呈现中国才是现状守护者的论述。如此选择,一来是在以蚕食方式,逐渐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地重新定义国际秩序运作的原则和价值。二来习作为元首之尊,也必须为后续中美博弈留下些许回旋地步。
此番以论述巧劲取代战狼作派的调整,究竟是代表中美战略竞逐正从实体的贸易战、科技战,升级至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之争,抑或是如同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和外交部长王毅屡屡提出的「中美关系正处在重要关口,希望两边走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路」一般,意图趁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契机,为中美关系重置保留一丝窗口?将是下一步观察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