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中国要增强威慑的实力。法新社图片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今年初对省部级官员的训话重点,表达了对国际局势及中国经济走向的最新思维走向。他评估现时国际形势认为,时与势都在中国一边,但敦促中国要增强威慑的实力。有学者认为,习有意缩窄与美国的军事实力差距。又不排除未来会以国安理由,在经济上以封锁措施报复西方国家。(高锋/ 程文报道)
上周六(1日)出版的中共理论性刊物《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今年1月在省部级官员专题研讨班的训话重点。习近平以「乱」字形容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特点,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而从这次全球疫情来看,各国的领导力和制度优越性高下立判。
习近平的结论是,时与势在中国一边,这就是中国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他提出,「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特别是要增强威慑的实力。」
习近平的讲话里出现「威慑」两个字,引起外界联想。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则认为,中国与美国的军力差距正逐步缩小。
许桢:如果不算核武器的话,不算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话,譬如洲际弹道导弹的话,在常规武器方面,不管是军备的品质还是技术水平,还有从量,譬如有多少艘航母,常规的武器跟武力在可见的将来,中国在可见的将来可以保持世界第二位,跟美国的距离逐步收缩。
许桢相信,下一阶段中国会加强发展战略武器,但美中两国不会出现核武竞赛。
许桢:透过核弹头的小型化,透过同一枚洲际导弹多弹头技术的提升,比起几十年前有很多新的技术手段,在投入相对小的国防经费情况下,能一定(程度)提升中国和威胁能力。
提到加强保障国家安全的制度性建设,习近平提出,要研究如何设置必要的「玻璃门」,在不同阶段加不同的锁,有效处理各类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
金融学者司令认为,显示中国未来可能以国安为由,对西方实施报复。
司令:也就是(利用)国家安全的概念当成口袋罪。任何情况下,当中国需要对内展示民族主义,对外展示对西方国家强硬姿态的时候,就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由,实行制裁以及报复西方国家之实。中国政府会对外宣称,中国建立防火墙也好,还是中国新闻自由指数是倒数第四位。中国可能会说,并非我们要限制你们的自由,而只是因为外界提倡的自由对我们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司令说,美国对中国涉足敏感技术的警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排除中国会实施反制措施。此举真正目的无非在以牙还牙。
司令:把一些看上去对中国国安毫无相干的,但是中国觉得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在中国政府提高这种国安门槛的情况下,把美国的这些项目置诸门外,让美国感受到中国市场带来的切肤之痛。
不过,司令提醒,中国切勿高估国内投资和内部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却漠视外资对推动经济的贡献。而外资最需要的正好是更有信用,更开放,更包容的环境。习近平的讲话恐怕为他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在讲话中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总方向,就是要加强国内大循环在双循环中的主导作用,他说「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在落实政策整个过程中,必需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在训话中,还引用毛泽东的讲话:「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