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讲的现代文学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是《锵锵三人行》里的铁三角之一,以犀利幽默的而略显刻薄的言论著称。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应邀走进舍得酒业携手凤凰网推出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和我们聊一聊文学与经典。

许子东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从声音到文字的转变

2016年,《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搬到了网上。许子东说,上课是最没有压力的事情,他没有给自己一个很高的责任,最初追求的就是平常怎么上课,网络课堂就怎么播。但是事后有些后悔,自己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的,因为很多人有误解,认为它是讲一个文学史,其实不是。孔子那个时候是一个印刷文字时代的开始,最有名的话叫“述而不作,行而不远”,意思就是如果只是演讲而不写成文字。而今天,由于现在印刷工业遭到了电子媒体、网络全方位的挑战。所以现在反过来,叫“作而不述,行而不远”。北京的一个记者说,他的网络课堂是在民众中间争夺总体的文化时间,一般的人他关心各种文化传媒的时间是有限的,看书的比例越来越少,这个时候把书跟声音结合,又变成视频手机上可以看,等于把一部分本来不看书的人的时间就抢夺过来了。

他眼中的香港视角

很多人把《许子东的现代文学课》和其他人比较,比如王德威,李欧梵,夏志清等,认为许子东的文学史有香港角度。许子东认为,香港角度并不是他的动机,但是事后反省发现,可能是有香港角度这一特性。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两百种,从50年代一直到现在不断地改写,背后都有一个基本的主旋律跟模式,就是要把中国现代文学解释成中国现代革命的一部分。而《许子东现代文学史》没有从政治出发,而是直接从教学出发,客观上的表现就是,鲁郭茅巴老曹很有道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也很不错,两个圆中间有重合的部分,这就是香港视角。

国家文学生产机制

许子东认为,现代跟当代是两回事,现代文学的文化生态,跟日本的、香港的、台湾的还基本类似,作家的一个心态也基本类似,他们基本上都是反对政府的,是同情人民的,是拿稿费的,他们是革命家等等。当代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一个国家文学生产机制,很多人觉得文产机制五六十年代后就没了,其实不是,发展到现在照样与时俱进,这个是更值得研究的,而且是举世无双的。

重读鲁迅才更懂鲁迅

2018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一百周年,2019年就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许子东提出了一个口号:重回鲁迅。

重读鲁迅对于许子东来说收获非常大。很多人说鲁迅晚年的世界观转变了,许子东怀疑这个说法,他认为鲁迅世界观并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这一次重读给他留下最突出的一个印象就是两个关键词——奴隶与奴才。鲁迅讲奴隶有三种定义:一,清朝的国民臣民,鲁迅常常对年轻人说,他天生生出来就是奴隶,他是清朝的,年轻人是民国的;二,被压迫的人;三,吃了苦没办法反抗叫奴隶,但是如果吃了苦,还要在这苦当中找出乐趣来,那就是奴才。从这个角度来讲,鲁迅对奴隶到奴才有三个非常关键的区别:一,奴隶是一种状态,奴才是一种心态。

许子东认为,鲁迅对中国人,对中国这个民族,对人性的认识,超出原来的认知,原来看得太浅了,鲁迅要跟甘地比,两个大民族在整个近代被西方化的过程当中,一个产生了甘地,一个产生了鲁迅,全世界对甘地评价很够,对鲁迅评价不够。

许子东做客《舍得智慧讲堂》

张爱玲的爱情观

音频节目《许子东细谈张爱玲》当中,阿城评价张爱玲:写尽人性之恶,再回首,一步一光明。许子东非常赞同,他认为张爱玲就是这样,《赤地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唯一一次出现了高尚的爱情,非常虚假,那部小说的评价是她艺术上最差的。张爱玲写了很多悲观的爱情,但这不代表她悲观,她自己追求起来飞蛾扑火、义无反顾,这说明了她其实对爱情有很高的标准,别人觉得可以理解的爱情,她都觉得不能忍受,所以她会把它写成千苍百孔。小说写的那么精明,自己怎么这么糊涂,但糊涂就说明她浪漫了。许子东认为浪漫有很多种,有的人是从头到尾浪漫,最后人家也受不了,但有的人是机关算尽,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可是他却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他放纵、任性。张爱玲就是这种。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