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 House of Commons Debatte Britain Brexit

英国议会复会

由于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英国在十九世纪实行了相当广泛的渐进宪政改革。

英国的工业革命,导致城乡分化,城市人口集中,企业制度兴起,对法国战争欠下的国债加重了大众的负担,城市生活造成的联合机会促使了民众权利意识的高涨。为调整与抑制社会的愤懑,上层认识到政治革新的必要。于是,在广大民众尚未达到忍耐的极限,还没有大声疾呼参政权利之前,政府已经允诺并开始扩大选举权范围。

1832 年,英国大革新法案虽扩大了政治代表的基础, 但仍不能称为完整的民主宪政制。各州郡中的出租土地者及不动产的所有者,都有选举权,但工人阶级却不得参政。当时英国人口约两千五百万,但有选举权者不到百万。不过,国会作为国家的代表机构这一原则,连国王与贵族都是承认的,已经获得普遍认同。

1835 年至 1838 年的宪章运动(Chartist Movement)是由于民众对 1832 年的温和的大革新法案以及 1835 年的救贫法不满意而兴起的。实际上,早在 1816 年,就有人提出每年选举下议院议员一次,并给所有纳税人以选举权。这两项要求在 1838 年的宪章上有名的六条中都体现出来了。他们并且呼吁重新调整选区,使国会具有代表全民的性质;议员要发给薪水,使更多无产阶级能够进入下院。这次运动的基本目标是使国会受到选民的控制,这一目标是大体达到了的。

另外一项重要的发展是有关选举的比例代表制的出现。如何扩大国会的民意基础,照顾到广大地区人民的意愿,同时保护少数人的权利?哈尔(Hare)提出了比例代表制,以改进代议制,消除其中不合理之处。所谓比例代表制,就是按各地区人口的多少来分配国会议员的名额。譬如,如果某地区有 5 万人,可以推选出一名国会议员;则在具有 10 万选民的地区,就可以有两个议员的名额,……依此类推。象美国各州的联邦众议员名额就是按各州人口多少按比例分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即穆勒,Mill)认为比例代表制可以使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士获选为国会议员。

这一系列发展和社会运动受到了当时的政治思想家影响,最重要的是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家边沁(Bentham)以及后来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密尔的影响。功利主义的主要口号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派别宣布民主为唯一合理的政体,在当时相当激进。因为要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必须大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因而逻辑地就要求废除由君主和贵族控制的上院,并承认由普选产生的下院为最高权力机构,不仅在立法上是最高的,而且要控制行政。

密尔,大家都知道是两本经典著作《论自由》和《论代议制政府》的作者,他虽然大体上赞成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主张,不过却认为如果把它作为政府行政的方法,可能产生重大流弊。边沁主张对于国会下院执行大多数人意旨的权力不加限制,密尔认为这就可能干预个人的权利范围,变成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时期的暴民政治。密尔坚决主张,立法机构最能增进公共福利的办法是尽量少干涉个人自由。他认为,多数统治,也许比任何其他政治制度更为公正,但不一定能产生最好的行政结果。

边沁的功利主义开了左翼自由主义(即工党思想)的先河,甚至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了政治气氛。密尔的主张总的来说较为平衡,较能经受历史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与美国的宪政原则与实践对欧洲大陆思想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1835 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考察写了一本《美国的民主》,对于以抽象理念煽动感情的政治宣传方式表示反感,他对美国政治的客观冷静的比较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我们在下一次就考察一下美国的民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的特征。

多党制在美国

现在,人们日益清楚了,民主宪政具有一种竞争式的政治形态,这就是政党政治形态,也称多党制。

但是为什么只有通过政党政治才能达到民主?为什么会有政党?政党是干什么用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察美国的政党政治。因为美国由于没有欧洲国家那样沉重的历史包袱,因此它的宪政民主之路比欧洲国家较为顺利和典型。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美国的宪法并没有写入政党一词,那么政党是否合法呢?

政党当然是合法的。因为宪法里规定了人民有结社和言论自由。因此,人民就可以用这一自由来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利益并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产生了政党。这里“结社”当然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政党只是其中之一,政党不过是政治见解和利益大体相同或相近的社团组织而已。(1998 年,有北京的官员居然对申请组党的中国人说:“虽然宪法规定有结社自由,但是不准组织政党。”这不仅公然违宪,而且闹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笑话。)

但是,民主国家的政党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大家知道,民主政治要以民众的意见为准,但是,大家意见纷纭,各不相同,如何知道民众意见呢?于是政治首先就要做“搜集整理民意”的工作。然而众人意见不一,七嘴八舌,如何收集呢?实际上都是要有人先写好一个草案,供大家批评,修改,形成比较系统的意见,其实这就是政党首先要做的事。一个政党就是一批政治见解大体一致的人的组合。由于大众的利益不同观点不同,就组成了各种各样的政党。在选举时,每个政党的党纲都想尽量反映多数人的意见,去同别的政党争取选民的支持。选民当然是投票给与自己意见最一致,最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党。得选票多的政党就获得授权去执政,推行得到多数拥护的政纲。

因此,第一,政党就是整理并靠拢民意并设法争取执政以贯彻民意的组织。

第二,政党还是推举人才的组织。因为有了纲领还需要能干的人去执行,否则纲领等于空话。虽然民主社会在理论上人人都可做官,但僧多粥少,没有那么多官位。如果每个人都出来竞选,全国必定乱成一锅粥。

于是,就自然形成各个不同政见的人群组合。每一个群体中人们的政见和利益大体相同或相近。于是,每个群体推出少数人代表该群体,这就是他们的候选人。这个政见和利益大体相同或相近的群体,就是政党。

各个政党为了自己的候选人当选,就必然把党内最优秀的人推出来去同别的党的人选竞争。竞争的结果,能干的人就冒出来了。

可见,民主宪政国家的政党的出现与选举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无非是整理民意和推举人才的政治组织,以便通过选举而使“主权在民”的原则落实。由于宪法规定了结社言论自由,而又要实践民主的原则,政党,于是就由于法律准许和民主政治需要而自然而然产生了。反之,如果没有竞争性的政党政治,民主宪政就就无法运转。

因此,政党政治是民主宪政的题中应有之义。

**光传媒首发,转载请注明光传媒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