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鞅的「官本位」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网络图片
被中共政权视为眼中钉的香港《苹果日报》终于停刊,这么悲伤的一幕正好反映出香港已经不再是一个经济城市,而是一个长官意志至上的「官本位」社会。「官本位」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商鞅(前390年-前338年)。商鞅的著作《商君书》,对于「官本位」思想有很详细说明。(方德豪 报道)
商鞅「官本位」思想的核心就是「胜民理论」。所谓「胜民」,即是政府要压服人民,令人民成为「弱民」。商鞅提出:「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 弱民》)。
商鞅认为,要想「弱民」,先需「愚民」,即所谓「民不贵学问」,让老百姓目不识丁,只会相信官方说法,不加思考执行政府指令。此外,商鞅甚至提出一套端极的「辱民」理论。所谓「辱民」就是侮辱人民,使人民抬不起头。「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商君书·弱民》)。商鞅担心,民众倘若有了他们内心的尊严和荣誉,就会轻视爵位、鄙视官吏。
商鞅在「弱民」的论述中,还有一种「奇谈怪论」,即「以奸驭良」——用「奸民」来统治良民,搞流氓统治术:「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浥,必治至强」(《商君书·说民》);「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商君书·去强》)不是以良民来管理流氓恶棍,而是以流氓恶棍来管理良民。
在秦朝采用商鞅思想取代周朝统一中国后,成为了中国的官方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政权开始主导一切社会活动,尊官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致使这种思想意识深入中国社会的各层面,甚至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糟粕」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