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前我就访一位德国相貌的外科医生,其姓氏为Sazi。问他的祖先来自何国,他说Sazi是古老的匈牙利姓氏,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这可以是我的许多论述的证据。
Dr. Sazi
《史记》有说:商为「子姓」和周为「姬姓」,「子/姬」实为谐音广义姓氏。而今,中国已无人姓「子」,但有人姓「姬」。此「姬」与「张王李赵」一样,都是在秦汉以后形成的狭义姓氏。 〈商书·咸有一德〉记有:「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孔子择此古篇,却至今无人识得其「以吾九纥之师,爰革夏正」的真义;所谓「九纥」即是「九国」,或如「蒙兀」即是「蒙古」。后世文字「有明一代/有清一代」都是因循的修辞,无理喻可言。 「九有」的人类学线索来自突厥语数词「九/tungus」,远东中亚突厥语诸族称「女直/女真/女国」为「通古斯」,亦即「九姓/九国」。此证,先商部落灭夏时,已自明「九姓」或「通古斯女真」民族了。
匈牙利国名Magyars即女真姓氏「马佳氏」,其古姓Sazi是由sa和zi两部合成,zi与「子」对音最准,在古通古斯语是「氏族/种属」的意思,中国对其义明白至深,《汉书·西域传》记载的「塞种」就是Sazi,该zi音遗留至今已成汉字「氏/shi」。蒙古人又称Sa部落为Sako或Sakho(萨国/少暤),但匈牙利人偏偏要后缀zi以明其宗,这就是法国总统Sárközy的姓氏,其父来自匈牙利。同样,金代女真人还称蒙古为「萌骨子/萌古子」,可见「子」于女真语表达血缘的执着意义,于是就成为他们的广义姓氏,也于是有了「商为子姓」的史说。
由于zi音常转dji/ji音,或简为di音,于是就有了另字广义姓氏「姬姓」和「氐姓」,乃至「白狄」和「赤狄」等具体族名。 「乌兹别克/Uz-bek」可为另一例,这是一个突厥语化了的「九姓」国名,bek是突厥语「王/伯克」(伯希和有汉语「伯」由此而来之高见),剩下的Uz或Uzi就是女真语的「U氏族」。美国有出名的电视秀「Dr. Öz」,德国有著名球员Özil,他们都出自土耳其移民家庭,这两个姓氏就是中国古代族名「月氏」,或后世姓氏「尉迟/音Öz」。
Dr. Öz
德国足球队,最右者为Özil
附旧文: 法国总统「萨科齐」是「少暤氏
有人拿法国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Nicolas Sárközy)与拿破仑相比,不仅是因为他们都长得短小,还因为拿破仑来自外岛科西嘉,萨科齐的父亲保罗·萨科齐来自异国匈牙利。我曾经说匈牙利民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以女真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民族,以这位法国总统的匈牙利父系家世,可以进一步阐明这个结论。
·外祖父是来自希腊的犹太人
萨科齐总统年幼时父母离异,保罗·萨科齐拒绝抚养他的三个儿子,因此孩子们是在外祖父本铎·马拉(Benedict Mallah)的关爱下长大的。本铎·马拉是从土耳其统治下的希腊萨洛尼卡(Thessaloniki 或Salonica)移民来的犹太青年,远祖则是出自西班牙,他在自由开放的法国习医,娶妻后皈依了法国天主教,后来在巴黎悬壶成名。在纳粹占领法国时,马拉家族有五十七人被杀害。
因此,法国总统萨科齐最多只有四分之一的法国血统,而他的姓氏还表现了鲜明的匈牙利背景;但是每当有人以他的移民背景来质疑他的排外立场,他会毫无闪烁地应对「我是一个法国人」。从文化背景和从政治立场上看,萨科齐是不折不扣的法国人,而我们也只对他的血缘有兴趣,那是与他的政治立场毫无干系的事情。
·「蒲察」和「拓特」都是女真姓氏
保罗·萨科齐原名Nagy-Bócsay Sárközy Pál,他姓Sárközy 名Pál,前面的Nagy是匈牙利语的「大」字;Bócsa 是一个匈牙利姓氏,也就是《金史·百官志》里的女真姓氏「蒲察」。因此他是「大蒲察部落的萨科齐家的保罗」,这种归属表达就象中国人说「北京的张家的小三子」,是东方人从大到小思维习惯。保罗归化成法国人后把自己姓名颠倒成从小到大的 Pál Sárközy de Nagy-Bócsa,他的满洲部落籍贯 de Nagy-Bócsa 就还有了一点 de Gaulle(戴高乐)的高卢味道了。
保罗的母亲叫 Csáfordi Tóth Katalin,她的娘家姓氏 Tóth 是匈牙利头号大姓,也就是《金史·百官志》记载的女真姓氏「拓特」。这个拓特家族出自Csáfordi部落,匈牙利文的cs读ch,因此Csáfor 就是中国历史《魏书》里的鲜卑姓氏「乞伏」,而法国总统的祖母就是「乞伏底部落的拓特家的卡塔琳」。
保罗·萨科齐的祖辈是的「二等贵族」,匈牙利帝制时代贵族等级约占人口的百分之五,他们大多是Magyar 各部落的强人后裔,「大蒲察」和「乞伏底」大概就是这些来自远东的部落中的两个。旧时「大蒲察部落的萨科齐家族」在佩斯城东九十二公里处的Alattyan 村有一个庄园,萨科齐选出候任时《纽约时报》记者造访了这个「有两千条灵魂」的村庄,说总统家的根已经被兜底拔掉了(uprooted)。
·萨科齐的家世离乱
匈牙利曾经是一个疆域可观的中欧强国,1867年开始成为举足轻重的「奥匈二元帝国」的一元,因此也就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1918年战败后帝国崩析,匈牙利和奥地利双双沦为蕞尔小国。二次大战前匈牙利又试图崛起,与希特勒的德国结了盟,结果匈牙利第二军团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分食败果,二战的结局使匈牙利更加不得翻身,蕞尔小国成了前苏联麾下的一个卫星国。
欧洲多有战乱,萨科齐家族也少有快乐,1919年罗马尼亚占领军把萨家庄园的屋舍焚为平地,1928年保罗·萨科齐出生在布达佩斯,三十年代萨家变卖了老家的田产,父亲是县城Szolnok 的一名民选小吏,1945年他们举家逃往德国,当年又返回家乡,不久父亲就死去,卡塔琳妈妈担心儿子被征入匈牙利人民军,还怕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于是唆使他出逃西方。
那时从匈牙利去奥地利,大概就象五十年代初去香港一样方便。保罗经过奥地利来到了西德巴登巴登,法国占领军总部就设在这个德法边境的小城里,他在那里参加了法国外籍兵团,立刻就被送到阿尔及利亚去受训,原本他是要去印度支那打仗的,但是一位当军医的匈牙利同胞帮了他的忙,或者为他作了弊,军医让奠边府的包围圈里少了一粒匈牙利炮灰,但为法兰西共和国保全了一位总统的父亲。
1948年,从外籍军团解役的保罗·萨科齐以平民之身登陆马赛,于次年结识法学院女生安德丽·马拉,两人婚后定居在巴黎,五十年代一家人连生贵子。保罗·萨科齐也是一个精明人,成了画家还经营广告生意;但是他一生连连换妻,总统似乎也有乃父之风。本文不想叙述萨家的这些琐事,花边新闻就此剪段不续,言归正传讨论萨科齐的家世。
·锡伯族有「萨孤氏」
匈牙利姓氏 Sárközy 按法文或英文可读「萨科齐」,但匈牙利文的s读sh(或中文拼音的x),读来应如「夏科齐」。任何语言里都经常发生 s-sh的音转,譬如汉字的「厦」就兼有「萨/夏」二声,故尔「萨科齐/夏科齐」都是可取的读音。
中国北方民族也有与「萨科齐/夏科齐」相关的姓氏。新疆的锡伯族是清代从东北迁去戌边的,至今许多锡伯族同胞还识满文说满语,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锡伯族姓氏考》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了六百多个包括变写在内的锡伯姓氏,其中第597个是「萨孤氏」(满文是「萨孤·哈拉」),「萨孤」正是「萨科」。
然而,为什么 Sárközy 又比「萨孤」多了一个尾音 zy 呢?
·「蒙古」为何是「萌古子」?
类似的现象是北宋《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的「萌古子」和「萌骨子」,所谓「三朝」是北宋末年徽宗、钦宗、高宗三个皇帝的时代,《会编》收集的是其间与金国交涉和战的史料,那时蒙古部落正在兴起,中原和蒙古之间隔了一层金国的屏障,北宋关于蒙古的信息大都是从参加和议的金人那里听来的,因此「萌古子」和「萌骨子」就是女真语里的「蒙古」。
北方族名「蒙古/仆骨/回纥/萨孤」中的「古/骨/纥/孤」(音gu/ghu)等字,本来是蒙古原语中的「部落/家族/种族」,汉语承继为「家/国」(音ga/gu)。明白了这一层道理,那么《汉书·西域传》记载的中亚族名「塞种」就是「萨孤」的意译,西方历史记载的古代中亚族名 Saka/Σάκαι 则是它的音译。
而族名「女直/月氏/月支/白翟/赤狄/萌古子」中的「直/氏/支/翟/狄/子」等字(兼音ji/zi)是上古通古斯语中的「氏族」,后来成为汉语的「氏」(转音si/shi)。女真人可赘言「蒙古」为「萌古子」,当然也可以把族名「萨孤」添为「萨孤子」,那就是匈牙利姓氏 Sárközy。
·「萨科齐」就是「少暤氏」
匈牙利还有一个小姓Sárhó,它与Sárkö 只差h/k 间的轻微音变,读音就是《五帝本纪》中的史前中原姓氏「少暤」或人名「少昊」,或《汉书·西羌传》的族名「烧何」(拟音xiaho或xiaoho)。这样一路追踪下去,不难发现匈牙利姓氏 Sárközy 是根在黄河流域「少暤氏」,它流出了中原就成了「戎狄」,走得最远的今天还当上了法国的总统。
2009年七月二十三日
2014年二月十日修改
–作者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