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异议作家李悔之先生于2021年7月22日留下遗书后服毒自杀,享年63岁。2021年7月底的中国,声嘶力竭的百年党庆才过,瘟疫未了,水患又起,哀鸿遍野。一位曾经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选择在此时以这种方式辞世谢幕,带给人们无尽的震撼。
一支针砭时弊、启蒙同胞十余年不厌其烦的笔,竟然失去了耐心:“说了十几二十年了,不说那么多了,说了也是白说!”
李悔之先生之死,令笔者联想到距离广东惠州不到一百公里之外的香港,那位名叫梁凌杰的35岁青年的离去。固然,这两位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年龄上看属于两代人;梁先生是2019年香港抗争运动早期第一位牺牲者,李先生则是八九六四以来大陆抗争运动中第N位牺牲者。但是,他们在两地不同的处境中同样选择以惨烈的方式离世。他们各自如何发出最后的声音,又各自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怎样的回响呢?
2019年6月15日。来源:路透社
一、背景
2019年6月12日,港府无视6月9日百万港人上街和平示威、反对逃犯条例修订,仍然坚持将条例修正草案送交立法会二读审议。当天,众多香港市民在没有任何团体呼吁的情况下,再度集会并包围立法会;警方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布袋弹、橡皮子弹和海绵弹,造成多人受伤,成为香港此番民间抗争运动暴力升级的起点。林郑当局当日将这次行动定性为“暴动”更激发港人的愤怒。
在此背景下,6月15日,香港示威者梁凌杰身穿黄雨衣,在金钟道太古广场高高的脚手架上,挂起反送中条幅,上面写着“全面撤回送中,我们不是暴动,释放学生伤者,林郑下台,Help Hong Kong(帮帮香港)”。约五小时后,他拒绝救援,坠地身亡。
李悔之自胡、温时代便在网上发文,“呼吁公平正义,批评诸种弊端,力推体制改革” (引自李先生本人遗书),习时代却大开倒车,言论空间更加逼仄,当局“动用国家专政机器,釆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使得知识分子纷纷屈服于现实之下,无言再敢上书言事,无人敢发表异议意见,整个国家万马齐暗,庙堂之上一片佞媚阿谀声”。只说广州一城过去一年多发生的事件:2020年2月许志永被捕、11月广州秘密大抓捕(至少六人仍在囚);2021年1月郭飞雄欲出境赴美探望病妻被阻,绝食后被带走失联;3月张五洲被判刑;5月王爱忠被捕;6月高恒被捕……窒息的社会氛围下,李先生个人的处境也愈加艰难,最近四年来遭到严密监控和维稳,甚至在去年他因脑溢血导致身体偏瘫的情况下,仍未停止。他一方面在身体上每天饱受疾病折磨,另一方面在精神上更是“经受生命不堪承受之重的重压”。
在此背景下,2020年7月22日,李先生服下剧毒的农药。服毒前,他托友人将遗书发到网上,然后关掉手机。被人发现后送院抢救无效,至次日晨8点53分离世。
二、遗言
梁先生在遗书中说,“我对这个香港已心灰意冷,这几个月不断沉思,都找不出答案和将来。今日我是个人意愿,唯独是政府促成。”
李先生在遗书中诉说自己唯一的希望——“执政者能心平气和坐下来听听异议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已破灭:“没有人能看清前途和希望!从来没有那样绝望过!……本人今日‘自绝于党和人民’,于惠州市囯保执法人员无关……责任在于他们的上层一一他们应对我的死负责任!”
梁先生填好了殡葬表格,选了海葬。他写道:“不需要任何仪式和墓位,不想留任何东西在香港。”
李先生在遗书中交代:“我死之后,家人不要举行任何葬礼。骨灰要倒东江河,不要保留骨灰。”
三、死因
显而易见,两位都是被毫无人性的政权逼死的。
梁先生的死是以生命控诉:林郑杀港,黑警冷血;李先生的死是以生命控诉:暴政之下,生不如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他们两位选择了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抗议为人应有的自由和尊严被剥夺;不言而喻,同时也是为所有活着的人争取自由和尊严。
四、家人的声音
梁先生去世后,他父亲说:“我和家人见到很多年轻人在这一年里,与杰仔一样抱着单纯的理念走出来,但不停受到打压,甚至受伤、流血、牺牲。我们为人父母,看到这些年轻人,感到十分痛心和担心,也不希望更多年轻人像杰仔一样,为这个无希望的政权而受伤。希望年轻人好好保护自己,留住有用的身躯,行得更远。未来这一年会更加黑暗,不可以再与政权硬碰,否则只会悲剧再重演。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但我们相信以香港人的能耐,我们会找到出路,再难捱都坚持地捱下去。”梁父感谢香港年轻一代的抗爭者,“为香港争取民主、人权、自由、法治,‘愿荣光归香港’。愿主保佑!”
在梁先生的告别礼上,梁先生的父母说:“感谢社会各界人士悼念杰仔。每一位善良热心的香港人,包括儿子在内,都希望香港能变得更好,让每人都能安居乐业、自由发声;而每一位勇敢地走上街头市民都是因为深爱香港。年轻人要好好保全自己,活下去,才能继续为社会不公不义之事勇于发声。”
李先生去世不久,家人的声音暂未听到。
五、教会的声音
在梁先生(不清楚是否基督徒)送別礼上,袁天佑牧师说:“纵然生命可贵,但有人选择放弃生命,不过,是为更高的理想,为更光明的前景,为公义,为仁爱,才会这样做。”梁先生很清楚地是在这次全港反送中的运动中,以死向当权者表明自己反对送中条例、要求收回暴动定性、释放被捕者、当权者问责下台。“这些诉求,是有良知的香港人都坚持的,只是梁先生,他以死来明志。”袁牧师也提醒,面对冷血顽固的强权政府,难免有人灰心失望,如过于高举“烈士”、“义士”,恐容易引起更多的轻生事件,“相信这是梁先生和家人不想再见到的事”。
李先生是基督徒。他去世不久,暂且未看到有教会发出追思致辞。
六、社会回响
梁先生作为反送中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抗争者,其离世成了香港抗议活动的助燃剂,次日香港人手持白花走上街头,民阵宣布游行人数为“200万+1”;激起了民主派人士参加区议会选举;刺激很多自称曾经的“港猪”站出来寻求改变。梁先生的黃色雨衣成为香港抗争的一个标志,香港民间团体为之举行公祭。有参与悼念的市民表示,梁先生的离世让人看到自由的可贵胜过生命,延续其意志是继续参与运动的理由;有的表示,梁先生的离世让人警醒,这条抗争之路会很艰难。甚至在国安法之下,2021年6月15日梁先生去世两周年、7月15日去世25个月之际,港人仍坚持悼念活动。2021年6月15日,太古广场的花束上写着:“一直无忘记你为香港的付出。谢谢。We love you very much (我们深爱你)”
2021年6月15日,太古广场。港人记得梁先生牺牲现场留下未喝完的乌龙茶。来源:众新闻
可以说,对反送中运动中牺牲手足的悼念,与对六四屠杀受害者、李旺阳、刘晓波的悼念一样,已成为了香港民间持守的反抗底线、将“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各方团结起来的黏合剂。
作为中国社会和平非暴力民主运动的长期倡导者之一,李先生因离世不久,留下的回响尚有待观察。独立中文笔会在其离世次日发了讣告。李先生的基督徒好友张国庆先生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李先生离世的经过,表达了人们的震惊、不解、惋惜,也提到基督徒圈中起了争论。目前暂未看到公开悼念活动。
七、结语
梁先生以死明志赢得了港人的尊重,激起更多人勇敢起来争取自由。李先生呢?
以生命作控诉的人,至少,是应该被活着的人记住的。
任何时代必定有人兴起,有人抗争;人非超人,必定有时需休整,有时需扶持。在心力交瘁的时刻,或许来自朋友一句理解安慰的话语、一个不大的红包、一个拥抱、片刻的聆听,就可以帮助走过绝望谷,重新得力。
斯人已逝,留下未竟的事业。夜正黑,愿港陆各地的坚守者珍重,彼此扶持,安然度过最黑暗的日子,一起迎接黎明来到。
王剑虹
2021年7月28日凌晨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和立场,光传媒首发,转载请注明光传媒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