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现年72岁,中国伦理学家,曾任西南民族学院文学院教授。1968年,她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戶。1974年到成都第七中学当教师,曾负责学生会和团委工作,1976年因公开批评文革中的极左现象而遭压制,幸因当年10月的“四人帮”倒台而转危为安,次年9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成都教育系统表彰七百多名优秀教师的通讯中,特別提到“被称为敢开‘顶风船’、敢同‘四人帮’斗的第七中学教师肖雪慧”。同年底,她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首次高考,以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1982年,她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南民族学院任教,此后发起成立了四川青年伦理学会并被推举为负责人,发表过不少文章倡导自由民主和进取性道德。1989年,她本着“公民的责任感和学者的良心”,积极投入成都民运,六四镇压后被收容审查十九个月。她在法庭上慷慨陈词作无罪辨护,被判决释放而“剥夺政治权利两年”,继续遭受迫害,不但被当局降职降薪并禁止教课,还经常受到警方的跟踪监视。然而,她不改初衷,坚持抗爭申诉,捍卫了知识份子的尊严。在被隔离的孤独中,她创作了大批具有尖锐社会针对性的理论成果,被誉为“巴蜀女侠”和“当代秋瑾”。
肖雪慧作为杰出的伦理学家,填补了中国伦理学研究空白,相继发表了《伦理学原理》(1986)、《主体的沉沦与觉醒》(1988)、《自我实现──主体论人生哲学》(1988)、《理性人格──伏尔泰》(1996)、《守望良知──新伦理文化视野》(1998)、《复合人格──马基亚维利》(2000)、《教育:必要的乌托邦──萧雪慧教育随笔》(2001)、《独钓寒江雪》(2001)、《公民社会的诞生》(2004)、《伏尔泰:代表一个时代的名字》(2021)等专著和文集。此外,还有四百多篇学术文章、政论、随笔、杂文等,散见于《中国改革》、《光明日报》、《南风窗》、《社会科学论坛》等报刊和《博客中国》、《公识网》、《博讯》、《民主中国》、《中国数字时代》等网站,以伸张人道、人权、民主、法治、理性、良知,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自2004年以来多次被海内外媒体评为年度“百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
独立中文笔会认为,当此中国处于持续政治高压、
——————————
独立中文笔会是国际笔会——
联系人:
1)裴毅然—— 会长
E: jealenzhang@gmail.com
T: +1-718-517 1360
2)张裕——秘书长兼狱中作家和自由写作委员会协调人
E: yuzhang08@live.se
T: +46-8-5002 2792
3)陈标——副秘书长兼翻译和文学交流委员会协调人
E: luoyinghai@live.com.au
T: +1-339-204 3533
4)蔡咏梅——女作家委员会协调人
E: wingmuit@gmail.com
T: +852-6287-3050
5)廖天琪——前会长、国际笔会作家和平委员会副主席
E: tienchimartin@gmail.com
T: +49-221-8015 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