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近代司法史上,最高法院于1964年3月9日,在《纽约时报 诉 苏利文案(New York Times V
Sullivan)》中,做出全票一致的裁决:政府官员与公众人物,除非有证据说明,该文字是属于实际上的恶意,否则不得以诽谤罪提起诉讼和要求赔偿。

最高法院在裁决当中,推翻了英国普通法惯例,要求原告在诽谤诉讼中,担负举证的责任。稍有美国司法概念的人都知道,在判例制度的美国,推翻一个判例,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有许多不信邪的人,硬是凭着财大气粗,固执地实行滥诉,其失败的后果,自是在意料中之事。现任总统川普,就是那种不信邪的典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财大气粗的川普,高调地宣称要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兴建一栋一百五十层,一千九百四十尺高,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外观设计公开后,引起议论纷纷。

1984年8月12日,《芝加哥论坛报》记者加普(Paul Gapp),发表评论说:“一种极差的审美能力!”,使川普的所谓摩天大楼,看起来就是一栋“糟透而丑陋的怪物(an atrocious uglymonstrosity)”。

川普看后,恼羞成怒,找了一位极富盛名、联邦检察官出身的律师巴杰(David Berger),入状联邦法院,起诉《芝加哥论坛报》和加普,“这种虚假而诽谤性的言论,像鱼雷攻击弹一样地破坏川普先生的声誉与建楼计划”,要求赔偿五千万元的名誉损失费。

《芝加哥论坛报》创始自1847年,号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新闻报纸”,是美国第八大新闻刊物。在刊头上印有美国国旗,国旗下面是座右铭:“一份美国人的美国报纸”。

这份强悍的美国报纸,当然不会被一纸诉状吓到,随即聘请著名的诽谤法律专家根纳尔斯(Lawrence Gunnels)出庭辩护。

根纳尔斯不仅是律师,也是《芝加哥论坛报》母公司论坛公司(Tribune Company)的副总裁,论坛公司同时拥有另外一份舆论重镇的《洛杉矶时报》。

主审法官是韦尹费尔德(Edward Weinfeld)。他是地道的纽约客,1901年5月4日,在纽约出生,1988年1月17日,病死在任上,享年八十七岁。毕业自纽约大学法学院,大部分时间任职纽约议会为法律顾问。

1950年7月10日,杜鲁门总统提名他出任纽约南区联邦法官,美国参议院在1950年8月1日,通过他的提名,仅用时三个星期,四天后收到委任状。一直到病逝为止,在任三十七年,素以判案公平和严谨著称。

韦尹费尔德年轻时,家境清贫,他白天工作,晚上读夜校进修,因而养成终身勤奋的习惯。他在当了联邦法官后,依然如此,每周最少工作六天,有时连周日或假期,他都在办公室工作。每天大约十二个小时,习惯在天亮之前,摸黑进入办公室。他审案严谨而认真,许多律师都惧怕在他的法庭办案。

韦尹费尔德的办案座右铭是:“每一件案子都是重要的案子。穷人的小额官司,与富人的巨额官司,同样的是平等处理。”

韦尹费尔德个性温和,但是却有威武不能屈的正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麦卡锡主义淫威下,全国知识分子生活在白色恐怖中,当国会调查小组查办作家拉蒙特(Corliss Lamont)时,他坚定地下令:麦卡锡参议员的调查小组,没有权力任意调查一位作家,必须立即停止对拉蒙特的骚扰与迫害作业。

拉蒙特是一位极左的美国作家,长期亲苏,是“美苏友好协会”的骨干人物。他写有大约三十本著作,但都是一些没有实际价值,甚至于拿不上台面的廉价商品文章。

韦尹费尔德是一位心胸宽广的法官,一直坚定地支持移民,和他们的宪法权益。最高法院大法官布伦南曾夸奖他说:“韦尹费尔德是美国司法史上最棒的法官。”

韦尹费尔德在法庭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88年11月16日,韦尹费尔德在审理一件税务欺诈的案子时,癌症发作,摔倒在法院的走廊上,于是,不得不回家休养。

有关这位重要法官的书籍并不多,2004年,纳尔逊(William Nelson)写了一本《追求正义和权利:韦尹费尔德的律师和法官生涯(Pursuit of Right and Justice: Edward Winfield as Lawyer andJudge)》,应该是仅有关于韦尹费尔德的著作。

川普控告《芝加哥论坛报》与加普的所谓诽谤案,由于落在了韦尹费尔德手里,而出现了凶兆。事情不仅没有按照川普的意愿发展,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连庭审都没有开始,就因根纳尔斯一纸动议,被韦尹费尔德将整件案子,丢出法院大门外。他的裁决法理是:

第1, 川普是公众人物,与政府官员一样,不得任意借用诽谤的理由,提起诉讼,要求经济赔偿;

第2, 对于公众人物与政府官员来说,加普的审美观点,即使带有羞辱性的抨击,也同样受到《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言论与出版自由的保护;

第3, 审美观因人而异,加普的评论是一种个人意见,而个人意见不能指为诽谤;

第4, 加普认为川普的大楼极其丑陋,正是被告在文章里,想要表达的个人意见;

第5, 对于读者来说,必须要说明的是,在审美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掌声,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倒彩;

第6, 引用的重要判例,就是影响美国新闻报道自由的《纽约时报 诉 苏利文案》。

川普打的官司,数以千计,但是这件无聊的所谓诽谤官司,却是他的司法滑铁卢。

1960年3月19日,《纽约时报》头版,刊出了一篇以《关注那些上升的声音(Heed Their RisingVoice)》为主题、极具争议性,号称“前所未见的恐怖大潮”的政治广告: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了,数以千计的南方黑人,为了争取美国宪法与权利法案,赋予的平等权利,纷纷采用非暴力公民抗命手段,维护其尊严。

只为了拒绝他们应该拥有这些文件里的权利,在他们努力争取这些天赋权利时,在全世界关注的现代自由模式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打击浪潮——。

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奥兰士堡(Orangesburg),当四百位学生,在闹市区的一家甜饼咖啡店前,举行和平抗议示威时,他们被当局使用催泪弹强行驱逐,在冰冷的寒日里,使出强力消防水喉,使他们全身冰冷,在进行拘捕时,把他们成群地驱赶到铁丝网围成的露天地里,任由寒风吹袭。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学生们在议会大楼台阶上,高唱《这就是我的国家(My Country, 'Tisof Thee)时,学生领袖被学校开除,军用卡车装运着持有催泪弹装备的大量军警,开进校园,军事包围,如临大敌。学生们集体抗议,拒绝重新登记,当局则将饭堂加上卡锁,任由他们饥饿无助。

在塔拉哈西、亚特兰大、纳什维尔、萨凡纳、格林斯博罗、孟菲斯、里士满、夏洛特与其他南方城市的年轻人,为了民主,全部勇敢地站了出来。这些鼓励和使人惊讶的力量,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并赋予民主崭新的尊严。

这些违反法律的南方治安当局,就像他们害怕新兴起的投票权利运动一样。他们害怕这些非暴力公民抗命新战士的力量,是不足为奇的。他们决定要摧毁一个远比任何人都不一样的人,他代表着席卷南方的新精神,一位全世界著名的蒙哥马利巴士抗议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金博士的非暴力公民抗命理论,领导着人民一波又一波地静坐抗议。金博士也是南方基督徒领袖会议的创办人和总裁——在金博士的非暴力公民抗命理论指导与影响之下,这个组织领导学生们,发动了一波继一波的争取投票权利运动。

一次又一次,南方乱法者,对金博士非暴力公民抗命和平运动的回应,是直截了当的恐吓和暴力。

他们对金博士进行个人袭击,他们炸毁了他的家园,他的妻子与孩子险些丧命。他们拘捕了金博士七次,罪名包括超速、闲荡等类似的所谓罪名。现在又用伪证罪再度起诉他——这条重罪,可以最高将他关押十年。

明显地,他们真正之目的,是要让这位学生和数以百万计人民的领袖彻底消失,使他们无法得到指引和支持,并给未来的南方运动领袖,来个恐吓式的下马威。

他们的策略是将方兴未艾的民权运动斩首,使黑人民权运动失去斗志,削弱其斗争意志。金博士是南方非暴力静坐示威运动的精神领袖,维护他是整个南方自由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

正派的美国人虽然无助于事,却对学生们与金博士的英雄事迹喝彩不已。但在今天这个自由风暴的历史时刻,不仅仅是喝彩就能取得荣耀,而是必须去做些事情。

美国在世界上有着良好声誉,这些南方美国人,是在维护宪法中传统的自由,这是我们的美国,也是他们的美国——。

我们必须关注那些上升的声音——但也要加上我们自己的声音。

对于那些为了重新确认美国宪法与权利法案,而冒险犯难的人,他们已经面临监狱,甚至于死亡,我们必须延续这种道德与物质上的支持。

我们敦促你与美国南方的美国人携手,用你的金钱,来达到三个目标:保护马丁·路德·金牧师、支持奋战的南方学生、与为了全民的投票权利而斗争。

就是现在——你的帮忙是紧急而需要的——!!”

发起人是捍卫马丁·路德·金与争取南部自由委员会(COMMITTEE TO THE DEFEND MARTINLUTHER KING AND THE STRUGGLE FOR THE FREEDOM IN THE SOUTH)。委员会的实际负责人,是伦道夫(Philip Randolph)与拉斯廷(Bayard Rustin)。

在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拉斯廷是一位真正的政治远见者、终身为民权运动的献身者、也是真正的马丁·路德·金思想创造者。包括金博士最为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演讲与游行,全是出自他的手笔。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斯廷就已经毫不掩饰地,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并经常发表惊人预言说:“时间将证明,不正常的不是同性恋,而是那些反对同性恋的人。”抚今思往,在同性婚姻已经全面合法化的今天,对这位民权先锋,人们更多的是怀念、尊敬与佩服。

《纽约时报》在当天广告的编辑按语中说:“在南方来说,由黑人主导的大规模和平示威游行,是一件新鲜的事物,而这些是可以理解的——让国会听听这些上升的声音,他们的声音应该被大家听到。”

就是这几句编辑按语,使美国南方种族主义者认定《纽约时报》,就是那些“麻烦制造者”的帮凶,于是将之列为“诽谤”被告之一。

在表面上,广告词是由默里(John Murray)和阿伦逊(Gershon Aronson)两人共同撰写,伦道夫批准,实际上是由拉斯廷独自执笔完成的。当时整页的广告费用,是四千八百元。

为了避免滥用舆论,和虚假讯息诽谤他人,《纽约时报》接受广告,有着严格的审核程序和标准。在经过了业务部、编辑部和法律部的批准后,于1960年3月19日见报。

论者认为这是一则极具争议性的广告,其理论根据的确有些远离事实。比如说广告声称,金博士被阿拉巴马治安当局,拘捕过七次,是错误的,实际上只有四次。

广告说黑人学生因在议会台阶上唱《这就是我的国家》而被开除,实际上是因为黑人学生们,参与了静坐示威而被开除,两者的分别是极其巨大的。而当时学生们唱的歌,并不是《这就是我的国家》,而是现在的国歌《星条旗》。

这则政治广告,将美国近代的民权运动斗争战场,从街头厮杀转移至法院,再缠诉到最高法院,是为美国近代司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纽约时报 诉 苏利文案》。

四年的司法较量,和最高法院九比零的划时代裁决,也为美国的诽谤官司,立定了一个不算完美,但至少可以引用的案例。

这个演变,既有偶然的原因,也有必然的成分。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有一点是确定的:没有任何人预料到后来的事态演变,和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如果从案件的两造主角、广告起源的时代大背景、司法介入的律师和各级法官来观察,或许有助于了解本案的来龙去脉,和最高法院这件裁决,是如何彻底改写,整个美国司法诽谤概念的重要性。

政治广告的起源,是来自美国南方种族主义者,对民权领袖金博士赤裸裸的政治迫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种族歧视依然极其严重的美国南方,尤其是阿拉巴马与密西西比州,更是执行种族歧视的领头羊。

不平则鸣,理所当然。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反抗。

1960年2月1日下午四点半,在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北卡罗莱纳农业科技大学的四位年轻黑人里士满(David Richmond)、麦凯恩(Franklin McCain)、布莱尔(Ezell Blair),与麦克尼尔(Joseph McNeil),在金博士的非暴力公民抗命感召下,决定有计划地挑战种族隔离暴政。

他们走进伍尔沃斯百货店(Woodworth Store), 挂有“白人专用”牌子的餐厅里面,要求提供服务。女服务员告诉他们离开,四位有备而来的黑人青年,拒绝命令。经理来了,再度命令他们离开,当然没有结果。

于是爆发了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著名的静坐示威运动(sit-in movement):在金博士公开鼓吹并支持的旋风下,三个月之内,在美国南方十三个州的五十五个城市里,全面爆发。

参与者不全是黑人,还有新生代的白人学生,他们只认真理,不看肤色。

金博士住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于是成为种族主义者,必除之以后快的首选目标。在金博士公开宣布支持静坐示威运动两周后,一幕可以将金博士关进监狱十年的“伪证罪”丑剧,拉开了序幕。

阿拉巴马州大陪审团突然宣布,将以两项“伪证罪”起诉金博士。法官并凭此而签发了对金博士的拘捕令。理由是金博士在1956年与1958年,填报个人所得税时,“有不实填报”。

每项罪名最高可判五年,如果两罪分期执行,就是十年。

非暴力公民抗命静坐示威行动,不是自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博罗市开始的。早在1939年8月,黑人民权律师塔克(Samuel Tucker),就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图书馆,显示过其威力。

1942年,种族平等协会(Congress of Racial Equality)在芝加哥,1949年在圣路易斯,1952年在巴尔的摩,1958年在堪萨斯州的威齐塔(Wichita), 就成功地迫使达肯药店(Dockum Drug Store),取消歧视黑人的政策。

1959年圣诞节期间,麦克尼尔在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博罗市灰狗巴士站,被羞辱性地拒绝后,就决心联合同志,进行非暴力公民抗命运动。

这些历史性的胜利,加上金博士的道义与实际支持,使四位黑人青年,敢于挺身而出,大胆挑战北卡的种族歧视政策。

经过了几个月的沙盘推演,决定了以伍尔沃斯百货店为对象。

那天,四位学生首先进去买了些牙膏等小物件,居然没有发生意外。于是再进入白人专用的咖啡室,要求点餐和饮料。

白人女服务员直接告诉他们,这里不招待有色人种。四人要见经理理论。白人经理哈里斯(Clarence Harris),也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于是四人就静坐在那里,直到晚上关门。

次日,1960年2月2日早上11点,四位学生召集了十二位年轻人,又到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室,静坐抗议,要求提供服务。再度被拒绝后,就在那里一边做功课,一边忍受白人的羞辱和谩骂,直到下午三点。

第二天的最大收获,就是引起了新闻电台和警察的到来。

当天晚上,四位学生在北卡罗莱纳州农业科技大学大礼堂里,宣布成立了学生正义行动委员会(Student Executive Committee for Justice),统一行动,指挥斗争。

1960年2月3日,来自三所大学共六十位学生,其中三分之一是女性黑人学生,又群集在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室,静坐抗议,要求提供服务,当然被拒。

这天的气氛,因为北卡三K党头子朵斯特(George Dorsett),亲自出马,领着一大帮子三K党徒,带着武器,汹涌而至而变得紧张起来。

同一天,伍尔沃斯百货店总部宣称:他们“将遵守当地的习惯”,意思就是不做任何让步,继续其种族隔离政策。

1960年2月4日,来自三所学校共三百余人的抗议人群,全部静坐在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厅里面,进行和平抗议,使之彻底瘫痪,无法营业。

抗议行动在进一步扩展中。这一天,来自北卡罗莱纳州大学女子学院(Woman’s College of the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三位女学生史曼(Gene Seaman)、罗富特(Marilyn Loft),与迪亚斯里(Ann Dearsley)宣布,由即日开始,非暴力公民抗命运动,将扩展至格林斯博罗市的克拉斯百货店(Kress Store)。

当天,伍尔沃斯百货店、克拉斯百货店、学校行政部与学生代表们,召开联席会议,在两家百货店都坚持不肯废除种族隔离政策下,没有达成任何结果。

1960年2月5日,事情接近情绪爆发点。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室早上一开门,就有五十名白人进驻,霸占半边的咖啡厅,对着三百名黑白组合的抗议学生,进行挑衅性谩骂。

下午三点,警察在警告无效后,强行驱逐两名暴跳的白人离开咖啡厅。下午五点半时,又拘捕了三位挑衅白人。当天晚上,三方代表又坐在谈判桌上,但又以无结果告终。

事情不断恶化。1960年2月6日是个星期六,一大清早,有一千四百名黑白学生,聚集在北卡州立农业科技大学的哈里逊礼堂,群情汹涌地声讨种族隔离的罪恶。大家一致投票通过,继续到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室,进行非暴力公民抗命示威。

当天中午,有一千余名学生,涌进了伍尔沃斯百货店咖啡室,静坐抗议。下午一点三十分,忽然惊传:店里有炸弹!所有学生立即表决,为了安全,和不被吓倒,他们立即撤离现场,但将抗议对象,转到克拉斯百货店去!吓得这两家百货店,立即借机宣布提前休业,关门避难。

事情不会就此结束。学生们在金博士的非暴力公民抗命和平示威下,在极短时期内,将抗议的野火,蔓延至南方五十个城市。

学生们不仅使用非暴力公民抗命手段,争取宪法权利,还公开呼吁全国人民,参与抵制这些种族隔离的百货店,一周之内,整个南方杂货店的业绩,受到严重冲击,营业额平均下降百分之三十五。

1960年7月25日,在损失掉二十万元——现在价格是一百九十万元——的利润后,北卡罗莱纳州的白种商人,终于妥协:识时务的伍尔沃斯百货店经理哈里斯,安排了三位黑人员工,脱下制服,假扮成顾客,坐在咖啡厅里,接受微笑着白人服务员的服务。这个戏剧性一幕的出现,拉开了美国南方所有大城市饭店与服务行业里,种族隔离传统崩溃的序幕。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现在,那家北卡格林斯博罗市的伍尔沃斯百货店,已经改装成国际民权博物馆,而使用非暴力公民抗命,一举摧毁美国南方种族隔离的四位黑人学生英雄铜塑像,永远陈列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农业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接受后人的肯定、景仰和歌颂。

1993年,部分当年被四位黑人学生抗议时,使用过的咖啡厅椅子,被史密森博物院永久收藏。其余的家具,被国际民权中心,与博物馆全部收藏。

咖啡厅隔壁的一条街,被市政府更改名字为“二月一号街(February One Place)”二月一日,正是静坐示威抗议运动的首日。

1960年在北卡格林斯博罗市,发生的学生静坐示威运动,共有七万余名黑白学生参与,在全美五十余个城市里,摧毁了当地不人道不公义的种族隔离制度,为全国铲除种族隔离制度余孽的《1964年民权法案》,铺垫了道德与法理上可行的政治大环境。

在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1960年的北卡罗莱纳州学生静坐示威运动,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它是推倒美国丑陋的种族隔离主义多米诺的第一块骨牌。(待续)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