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整理者:吳中傑 商業周刊第1671期
就在香港警方包圍香港理工大學這天,商周在香港專訪社運領袖黃之鋒。現年23歲的他,曾被《時代》雜誌選為25名最具影響力少年,《財星》選為全球50名傑出領袖。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過去160天,為什麼警方和示威者的衝突,會惡化到這種程度?
黃之鋒答(以下簡稱答):我們面對的其實是北京政府,但北京(政府)不是直接在香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傀儡政府(指港府)。這個代理人政府沒有自己的意志,不管我們怎麼做,它也不太願意回應。
為什麼香港示威者的(抗爭)方法,跟6、7月已經非常不同?我覺得是警察的暴力,特別是周梓樂同學離開。
其實所有人對於武力接受的程度,是comparatively(相對性)的。政府(手段)如果越不合理,大家接受(抗爭者暴力的)程度就會提高。

問:有些人認為,習近平跟解放軍都出場了,事情很快就會落幕?
答:不管習近平、解放軍出不出來,更現實的問題是,前線的警察根本不聽上面的警察控制。我覺得跟習近平或解放軍沒關係,跟林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沒直接關係。文官能不能控制武官?這才是最關鍵課題。
問:運動至今,你認為有贏家嗎?
答:香港政府在5年前雨傘運動是沒有矛盾的,但現在你看到退休、前高官都出來,他們已經有執政團隊內部矛盾。
第二是,1年前我們還說年輕人不關心政治,到深圳喝喜茶、看抖音,但現在完全沒人會這樣說。
(香港)政治板塊在五年前沒有改變,(反送中)至少讓香港政治光譜有很明顯的移動。以前香港就是分三派,親北京的、做生意的、還有民主的。但現在做生意的,他們靠到比較liberal(自由)的這一邊。
問:這一次的運動雖然「無大台」(粵語,指無領導者),但還是有意見領袖們,包括你,過去幾個月有做了什麼事讓事態不惡化至此嗎?
答:嗯……(停頓了三秒),我的責任是要讓香港還有國際社會知道,抗議活動背後的邏輯、動機。關鍵是,我們不是想怎麼樣end(結束)這個運動;我們是在想,如果運動已經發生了,能怎麼樣transform(轉化)成為政治的籌碼。
問:這不會被認為收割運動成果?
答:當你根本沒可能讓一個事情發生、(或)不發生,問題就是事情發生以後,做為政治人物可以怎樣做,讓它能轉化成為香港人的、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政治籌碼。這才能讓他們(抗爭者),也算是我們,付出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