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992年参与演出电视剧《风风雨雨》的剧照。
两百多年前美国作家艾姆斯(Fisher Ames)说过:「君主政体就像一艘航行顺利的商船,但有时会有一位胡搞的船长把船驶向礁石堆中令船沉入海底。共和政体犹如一排竹筏,顺水漂流,从不下沉。但,竹筏上的人,脚总是要湿的。」
艾姆斯所说的「君主政体」,也可以演化成为没有君主的专权政体;他所说的「共和政体」,事实上就是民主政体,包括君主立宪的民主政体。
1990年,台、港、大陆都仍然在大变动中。台湾向民主体制转型,言论开放,意见纷呈,媒体几乎全都聚焦在岛内种种公开的争议中,犹如不断被海水泼打的竹筏。既忙于内争,也就顾不得大陆和香港的局势了。但正如柏杨说:这种与台湾无关的意识,「是一个可怕的缺失,因为它将产生难以挽回的误导作用。」《九十年代》在台湾发行,是希望能够带给台湾人观察大陆的视野,但很不容易。
香港市民在六四前后的表现,使中共对香港敌意大增,《基本法》起草到了最后阶段,突然在条文中对香港人的权利大大收紧。尽管《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都是北京任命的,但在草委的政制小组中,香港的委员都投反对票。无奈大陆委员占多数,因此所有收紧改变都通过。而此时,西方开始了对中共的绥靖政策。香港人更感无奈,除了寻求外国护照作护身符,就只能自求多福。
中国这个大家长掌舵的专制大船,则航向变化难测。六四后,主持大局的江泽民、李鹏等把「反和平演变」列为中心任务,经济上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化要接受计划经济指导,甚至把私有企业、个体户说成是资本主义复辟。
1992年初邓小平突然南下深圳、珠海等特区。他公开放话,说必须坚持只有经济发展这「一个中心」,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中心;不要把「反和平演变」搞得太厉害;要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引进外资;要把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拿过来;要重视香港,九七以后「保持一百年不变也未尝不可」,还要在全国再造几个「香港」。让留在北京、不知道邓南巡的江泽民、李鹏发抖的是邓这一句:「谁不搞改革开放,谁只有下台。」
那一年秋天,要召开中共十四大,涉及人事布局。邓这句话,有暗示要撤换领导人的含意。
邓小平回到北京,江泽民立刻把媒体报导的所有邓的南巡讲话,整理好给邓过目,再以中央文件向下传达,并要求各级把「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中央」。于是全国掀起了一片引进外资和国企由私人承包之风。
中共十四大在十月就要召开,没有人知道邓小平要作怎样的人事安排,江泽民尤其不安。因为邓南巡还讲过有人「左右逢源」、「搞形式主义」,像是针对他。邓在前一年即1991年,曾经评价赵紫阳,说赵「很聪明,点子多。你们说我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么赵紫阳就是总工程师了。你们不要否定他。」似有再起用赵的意思。
4月时,江抓住一个机会,一举扭转了形势。这是一位当年与中共高层有所接触的人告诉我的内幕。
话说4月初,江泽民访问日本。 4月9日世界各大媒体引用路透社报导,说江泽民在8号会见日本创价学会的池田大作时,向池田表示,今秋举行党十四大,「将选出新的负责人,我对重新当选有信心。」
中共可供各级干部阅读的内部报纸《参考消息》,根据外电报导,以显著位置刊此消息。这消息在中高层干部中引起议论,觉得江在十四大前就说自己会重新当选,这不是对外界承认没有真正的选举吗?而且在大家长决定一切的前提下,怎么可以说这种话?
但江泽民早有准备。他自访日以来,每天所讲的每一句话,旁边都有秘书作记录。记录中他没有讲过这句话。回到北京,他把秘书记下的他与池田讲的话,连同《参考消息》的报导,一起送给邓小平看。据悉,邓看过以后,就觉得是党内有人对江「不服气」,《参考消息》大幅报导江的失言,是想要陷害他。实际上就是否定他挑选的新一代「核心」。大家长要自己拉他下台就可以,但其他人要否定他就不行。
另外,陪同邓南巡的杨尚昆,因与赵紫阳的私交,很可能在邓面前俟机为赵说项。杨任军委副主席,他弟弟杨白冰任军委秘书长,邓虽是军委主席,但军队的具体运作是杨氏兄弟,故有人称解放军是「杨家将」。一般估计,杨尚昆在十四大退下,杨白冰会实际掌军权。邓小平考虑若赵紫阳复出,杨家将掌军权,说不定会给六四平反,就等于对邓个人的否定。因这考虑,他决定继续重用江泽民,并在十四大让杨家将都退下来。
江泽民究竟有没有跟池田大作讲过那样的话,无人确知。但他善用此事去巩固自己权位,却是只有摸透了中共人治诀窍和老家长心态的人才可以做到的。
政治上继续专制保守,经济上就开放并以特权发财致富。中国这条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129)
(《失败者回忆录》在网络媒体「matters」从头开始连载,网址:
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fbclid=IwAR0amvcgrrq53DdWIavN0P0Bzw3mSatwXNnFJqUGQrmAyPjZnghdJQq-jAQ
—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