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政治环境、国家政策、新冠疫情及中共战狼外交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投资、外贸、消费)几乎已全面熄火。面对这种情况,国务院李克强不断强调扩大改革开放力度,而习近平却不断鼓励全民举报抓特务。也就是说,面对即将崩溃的经济,李克强希望改善营商环境挽救经济,而习近平又不断破坏营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反而加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
李克强要吸引外商习近平要抓特务
6月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在会上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可习近平的做法却完全不同。
防火防盗防外商,这是习近平历来的主张。6月6日,国家安全部公布了部门规章《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该《办法》鼓励公民实名或者匿名进行有奖举报,最高可达10万元以上。国安部有关负责人对《法制日报》说:“制定《办法》是国家安全机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
当一个国家整天搞政治运动时,又有哪个外商敢来投资呢?中国的经济之所以濒临崩溃,其根源就是习近平大搞政治倒退。近十年来,中国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投资,几乎都是打水漂,甚至习近平主抓的“政绩工程” 也不例外。
“一带一路”4万亿美元投资烂尾
“一带一路” 是中国近十年来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是习近平的重点“政绩工程” 。据21财经网引用路孚特BRI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共计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目前该项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烂尾工程。
据路透社2021年11月5日报道,因中国政府信用枯竭,“一带一路”投资计划出现闪崩。2020年投资额由原计划的2000多亿美元缩减到470亿美元(从2017年-2021年中方投资均未按计划到位),较2019年骤降54%,创下新低。其中非洲投资额缩减了7成,因此留下许多烂尾工程。如:奈及利亚铁路停摆、乌干达铁路线延宕,肯尼亚铁路更夸张,因难以支应额外的37亿美元投资,最后一个站的铁路无法完成。亚洲地区同样遇到阻碍,马来西亚取消115亿美元项目,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放弃15亿美元计划。
据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俄罗斯、马来西亚、吉布提、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尔代夫、蒙古、黑山、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及非洲多国都面临难以偿还“一带一路” 项目贷款的局面。
据媒体披露,由于受中国外交环境、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战及投资不到位等原因,目前“一带一路”至少有7成投资项目都出现延期、停工或无故中止等问题。
雄安新区投资万亿打水漂
雄安新区是一个典型的虎头蛇尾的烂尾工程。 2017年4月1日,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指定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背景下,雄安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作为“国家级新区”诞生。其涉及属于河北保定市下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被命名为“雄安新区” ,中共官媒对外都称之为“中国雄安” 、“中国未来的一线城市”等 。
按照中央对雄安新区的规划,15年后(到2032年),雄安总人口将从2016年的110万人达到1000万人,10年内(到2017年)达到670万,国家项目累计总投资达2.4万亿。项目建成后,雄安新区将每年提振全国投资增速0.63个百分点。据中共官媒报道,截止2021年底,中国政府在雄安新区的投资已超过了1万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雄安新区定位和投资不到位等问题,中共对雄安新区定位连降三级。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是河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参照行使『设区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从该《条例》来看,“中国雄安”打回到“河北雄安”,它的法定身份连降三级,已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地级市。为此,雄安新区上千幢高楼大厦都成了烂尾楼。
10万亿芯片投资8成烂尾
中共为了摆脱对欧美芯片进口的依赖,2014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同年,国家开始启动芯片大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超过1300亿元。大基金是中央财政、国开金融、中国移动等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行业龙头企业。从此,中国市场便掀起了一场“芯片大跃进运动” 。
据媒体报道,截至2020年10月初,全国共有与芯片相关的企业超过5万家,仅在2020年前半年新成立的芯片公司就达1.27万家,行业总投资累计达10万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芯片产业投资周期长,加上各企业盲目投资上马,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原材料、装备、后续资金等出现短缺。据21财经网披露,截止2022年4月底,全国至少有8成芯片项目投资出现问题。
中国外贸出口严重受挫
外贸出口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第二驾马车,也是支撑中国国际投资、国际采购的源动力,同时,外贸也是解决就业的庞大产业。2020年1月,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外贸带动就业人数约1.8亿人。近几年来,由于受战狼外交、新冠疫情、香港内地化、中国人权恶化、中美贸易战、外资企业逃离、国际经济制裁等影响,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外贸出口出现悬崖式下滑。
由于中国各种经济数字被中共视为国家机密,真实的外贸出口数字无法查证,但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外贸的真实状况:
一、封城导致外贸企业停工停产或将供应链转移到它国。随着中国多地暴发新冠疫情,官方实施封城并进行了将近两年来所未见的全员核酸检测,受此影响,主要外贸企业纷纷关闭当地工厂,港口面临货物积压,还出现人手调配问题。像苹果、耐克、沃尔玛、三星等大型外贸企业都陆续将工厂转移到印度和越南等国。
二、国际货运码头封闭。自2021年12月下旬以来,包括东部港口城市天津、中部城市西安和南方科技中心深圳在内的中国多个城市暴发了新冠疫情,官方已采取封闭货运港等措施加以应对。在天津以南的世界吞吐量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宁波舟山港,也因周边地区出现20多例新冠确诊病例,该港口的卡车和仓库运营受到限制,港口出现大量货物积压和海上船舶拥堵。
三、中国制造在欧美超市被印度、越南和台湾等国所取代。以美国好市多、沃尔玛和家得宝等大型连锁超市为例,在2018年以前,这些超市的生活日用品、电子产品、装修材料等商品几乎有6成以上来自中国制造,如今,在这些超市中很难找到中国制造的商品,被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制造、越南制造和台湾制造。这种现象对于生活在欧美国家的华人都是感同心受。
国内民众消费能力严重下降
国内民众消费是拉动中国GDP增长的第三驾马车。由于受就业率下降、家庭房贷、车贷和投资失败等影响,近5年来,中国民众的消费能力出现严重下降。
据媒体报道,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家庭低负债国家。2007年,中国家庭贷款总额仅为5.07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8.9%,大幅度低于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国家。但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家庭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国家庭贷款总额达到了63.18万亿元,占GDP比重的62.7%。
也就是说,如今的中国与15年前相比,家庭负债总额增长了12倍以上。如今中国家庭负债几乎与欧盟等高福利国的负债率持平。对于一个生老病死都要靠自费的国家,这种家庭负债率是非常可怕的。中国银行近几年出现的家庭房贷、车贷断供潮就是最好的见证。
经济危机必将导致政权灭亡
纵观中国历史,从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的民国,各王朝政权的覆灭几乎都与经济危机相关。中共的老祖宗苏联也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解体,相信中共政权也不会例外。
中国是一个维稳体制,官民比例高达10比1。也就是说,至少有1.4亿官员靠政府财政供养。从目前各地方政府的财务状况来看,由于房地产和制造业出现大萧条,导致绝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是靠举债来发工资,就连过去富得流油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地方政府都是靠举债来发工资。可见中国的经济已经来临。如果大多数政府财政都发不出工资,中共的维稳体制就将会全面崩溃。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立场,转载请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