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信仲 / 思想坦克 2022 年 7 月 15 日

七月八日当天,我到位于东京赤坂的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 Tokyo)参加德语检定,一连上午的考试结束以后已经是下午一点,拿回考试必须上缴的手机打开一看,各大媒体版面已经被安倍晋三前首相遭到枪杀一事占据版面。

下午两点左右口试开始时,德国主考官劈头就说:「你们听说上午的政治暗杀(das Attentat)了吗?真的好可怕。」确实,这件悲剧带给日本人不小的震撼,就连在歌德学院的工作人员也以不敢置信的口吻,和同僚们激烈地议论著。赤坂地区中午休息的上班族们,也仿佛静止般盯着手机,关注这起罕见的惨事。

目前台湾的相关报导与评论当中,已经有许多详实的、对事件经过与对安倍晋三的侧写,还有他无论在发言与行动上支持台湾的种种作为,本文无意在这些专业意见上再锦上添花,只是想从笔者自身的感想出发,提出一个关于安倍之死的看法,以及对于观看自民党及安倍晋三的、不一样的角度。

昭和时代的回归抑或是平成、令和躺平世代的反扑?

首先让笔者感到无比「违和感」的,是此次事件的时间点。就我在京都大学同个研究科的学长所说,在普遍「政治无感」(ノンポリ)的令和社会,为何会出现这样嗜血的恐怖主义行动?仿佛让人以为是激动、热血沸腾的「昭和」回归,但是望眼一看,左右之争在日本社会早就是不值一提的「过时」议论,一般对政治无感的日本人普遍挣扎于生计、年金保险问题,偶而在出游与饮酒会(饮み会)中寻找欢愉,这样的社会为何会出现这样极端的政治事件?我们应该要如何理解背后的社会氛围与此次惨剧的关联?笔者想点出几个综合性的因素,试图为这场「不合时宜」的案件提出可能的「推理」。

首先,必须了解的是,自安倍到岸田以来的自民党统治,是承袭了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助长网路右翼与极端右翼、甚至不惜拥抱保守价值的政权。当笔者这样说,已经感受到「左胶」、「中共同路人」的标签在身后若隐若现了,容我借助日本「保守本流」的右派评论家中野刚志的论点,进一步说明这些问题。

中野刚志是留学爱丁堡大学的经济官僚,承袭他老师西部迈的立场,是颇具盛名的保守派知识分子,他的经济民族主义著作诸如《富国与强兵—地缘政治经济学序说》、《国力论》长年在亚马逊上畅销(但台湾始终只翻译他的《TPP亡国论》,实属可惜)。

他跟安倍政权之间的争论,在他的《TPP亡国论》当中就已经开始,不过最可以总结他对安倍政权不满的,在于某次对自民党要将消费税提高到百分之十,他出席该次讨论会的发言(可惜笔者执笔的当下,已经找不到当时的会议影片),他认为提高消费税,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进而导致经济与产业的衰退,经济与产业的衰退将加深本来就已经没有出路的高龄少子化,因此当时他的政策建议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再将消费税提高了。

但是当场的安倍晋三置若罔闻,随后消费税增加的结局也已经被我们所预见。而近几年来中野刚志的作品的主题就是《日本的没落》了。

据此,我们得知安倍晋三为了让日本成为「世界上最能让企业活跃的国家」,他提出的安倍经济学,是左派理所当然讨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降低企业税率、减少社会福利、放宽劳动法规)在所不论,就连右派都对他只为了解决退休人口的年金问题(票仓来源),而采取短视近利、杀鸡取卵的作法颇有微词。

在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底下,一般的日本大众只能庸庸碌碌地为了日常生活而奔波,更糟的是,日本积习已久的家族政治,也使得藉由底层民众的加入促成体制内的改革成为不可能,日本年轻人没有加入政治的选项,不是安分守己地成为企业战士(或公务员)为一己营生打拼,就是在躺平中爆发。

助长杀伐的右翼极端民族主义氛围

在台湾对于自民党以及安倍晋三的印象,多半是「爱好民主」、「理性」、「亲民」的形象,然而安倍晋三以及自民党也有助长网路右翼、(排外式的)极端民族主义之嫌。安倍晋三对于慰安妇等等的历史问题在所不论,而且相关政策的好坏也保有讨论的空间,但本文想要提及「不允许在日外国人特权市民会」(在日特権を许さない市民の会)简称「在特会」的例子。

「在特会」是怎样的组织呢?在这里举一个2009年京都朝鲜第一初级学校(小学)的袭击事件为例,这个组织的关西支部因为朝鲜小学对周遭公园的使用问题,就开着街宣车到校门口示威,在仍有学生在校园的情况下,包围学校,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用广播器朝学校喊「朝鲜人滚回去」)、并且破坏学校的器材等,这样赤裸的暴力尽管校方报了警,京都警方也只是口头警告,并没有更近一步的作为。

这样被美国国务院称为超国家主义、联合国呼吁要修法遏止的政治团体,现在仍然在日本社会堂而皇之地活动着,并且与自民党(包括安倍晋三)有若干联系,安倍晋三甚至有留下和在特会时任关西支部长増木重夫之间的合照。自民党与极右翼团体之间诸多台面下的关系,不言可喻──自民党内利用希特勒的宣传手法当作政治教科书「HITLER(ヒトラー)选挙戦略」则是另一件留待以后展开的事了。

「那么,为什么要在意这种事呢?你一个外国人干涉日本内政要干嘛?」对于这样想当然尔的质问,我无意也无能「介入」日本的内政,只是我想藉由这样的事件说明,安倍晋三与自民党放任国内的极端右翼团体活动,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参加政治改变社会的空间、正常的社会运动会「社会性死亡」──日本的同学们忌惮于参加社会运动,是因为极度影响之后的「就活」(就职活动)。但右翼团体的暴力又能被轻易原谅的话,那么这次事件的某种「社会成因」,也就能「理解」了吧(当然,理解不代表原谅这类的暴力)。

余下的悬念:大学法人化以及如何期待台日实质关系的进展

作为留学生,对于此次的事件,在震惊于此等「过时」的暴力的同时,也不禁会想这次的事件对于我、对于台湾的诸多影响。对于安倍个人,我的感想是复杂的,毕竟安倍对台湾的支持确实是「见诸报章媒体」、肉眼可见的,但是自民党并不全然支持台湾,况且眼下的担心是日本对台湾的支持,会不会因为安倍的逝世而「人亡政息」?

此外,对我来说影响较大的,是「国立大学法人化」的政策,对于京大、东大等前帝国大学,安倍晋三推动的这个政策,实质上将日本的大学彻底变成企业经营的模式,朝向教育商品化迈进。我理想中尊重知识、创造丰富日本文化的前帝大已然失去往日的光辉,日本的大学如同Bill Readings所说,即将因为教育商品化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成为「废墟中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这是我个人较有疑虑的部分(周遭的日本朋友则懊恼于森友学园等丑闻将随着安倍之死而石沈大海)。

无论如何,本文想要藉由另一个角度探讨自民党底下被主流媒体遮蔽的「另一个日本」,笔者认为,台日关系的实质进展,在于双方对于彼此理解的深化,希望本文作为引玉抛砖,期待未来更多台湾知日派的深刻洞见。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