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Heart》
——中國藝術家艾松的鐵刺新作
作者:高瑜
2022年,人類無疑進入了大時代的轉折點,普京在烏克蘭發動了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熱戰,常規戰潰敗下又揚言要使用核彈。而中國將“清零”這個電子學的術語用在防治新冠疫情上,進入第三年,全國人出行必須做核酸。
難得的是疫情之下,一座籌備7年的私人美術館,嘉德·宥爱艺术中心,6月1日在蘇州陽澄湖畔開館,它與總部設在北京王府井1號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關係,一目了然。

這座設計裝潢完全現代感的藝術機構,給自己確定的位置是用藝術展覽、藝術教育和藝術研討來“探尋對生命的關懷”。這是個時代課題,開館同時揭幕首個展覽《萬物有時》,直切主題,萬物都有生命,生與死正是藝術永恆的題材。
《Blue Heart》就是浴血反侵略的烏克蘭
步入《萬物有時》第一板塊的展廳,觸目驚心是9米高的天花板的中央懸吊着一顆巨大的藍色的心臟,下面地板上鋪着一片金黃色的玉米。這是一個藍、黃色的拼接,被震撼的參展者,會不約而同地喊出:“烏克蘭!”烏克蘭的雙色國旗,藍色代表天空與海洋,象徵自由與主權;黃色代表麥田,象徵烏克蘭悠久的農業歷史,她是世界的糧倉。
走到藍色心臟的下面,看到金黃色玉米堆出的正是烏克蘭完整的地圖。從北到東、直到南端的克里米亞,有一條帶狀國土,是用燒焦成褐色的玉米堆出,這是被俄羅斯侵略並強佔的國土。地圖整體不是將玉米平鋪,而是用堆砌的方式完成,象徵着燃燒的麥田,被炸成廢墟的城市和村莊,生動呈現出現在瘡痍滿目的烏克蘭。

装置,铁、烤漆,250x145x160cm,2022年
《Blue Heart》是中國藝術家艾松2022年的鐵刺(鐵蒺藜)新作,屬於裝置藝術,也是美術展上一件年代最新的作品。
巨大的藍色心臟是用堅硬的鐵刺繩編織,烤漆工藝完成。心臟是人類和所有脊柱動物生命的中心,它的跳動是生命之源。它不僅象徵烏克蘭人民堅強不屈的戰鬥意志,本身就是烏克蘭的象徵。
3月17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他說:“今天,我的生命隨著100多個孩子停止跳動的心臟也一同停止了。如果不能阻止死亡,我的生命就毫無意義。”戰爭發生兩天之後,這位總統拒絕美國協助離境的建議,回答:“我需要彈藥,而不是搭便車。”他就成為烏克蘭國家的心臟,而且站到國際舞台的中央。他向一切能獲得幫助的總統、政府、議會求助,他告訴世界;“烏克蘭的人民不僅保衛烏克蘭,我們也為歐洲和世界的價值觀而戰,以未來之名犧牲自己的生命。”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可以從手機上看到這場戰爭,戰爭伊始從歐洲和世界各地絡繹不絕返回祖國參戰的烏克蘭人,保衛馬里烏波爾亞速營的鋼鐵戰士,俄軍遺留在烏克蘭土地上的一個又一個萬人坑,都告訴世界,战争不是美丽的英雄主义,而是成千上万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伤。是非人化和经济崩溃。普京為改變世界秩序發動的是侵略戰爭,而烏克蘭進行的國家抵抗是為了結束戰爭,這是這場戰爭的本質。它關係著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人,也關聯着中國的決策者和中國人,這是逃避不了的。
藝術家是人類社會最敏感的觸角,但是中國藝術界對烏克蘭的戰爭卻一片沉寂。而艾松,用他超人的想像力和美學衝動構思完成了這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他的創作的程序、技能、付出的艱辛不是一幅繪畫可比擬的,他需要把一條條鐵蒺藜砸扁,編織成一塊塊蜘蛛網狀,再焊接成這個巨大心臟的肌體。正因此《Blue Heart》引發出的衝擊力和感染力也獨一無二。
有人會說艾松是自找苦吃,他就不能用其他方便的代替品嗎?下邊我就講一講艾鬆與鐵刺的故事。
與鐵刺對話的十五年
2007年38歲的艾松逛北京東壩建材市場,他曾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貴金屬紀念幣設計師,北京國際汽車博覽中心藝術總監。他剛剛辭去體制內工作,準備裝修他的個人第一間工作室。他在一家商店門前看到成捆的鐵絲網,這種佈滿鐵刺的東西,北京人叫鐵蒺藜,戰時用于拉封鎖線和集中營。斯皮爾伯格的巨片《戰馬》,就有戰馬喬伊誤闖兩軍交戰之地,被拒馬纏繞的橋段,拒馬就是鐵絲網拉成的。鐵絲網和平時期最常見用在建築工地和監獄的高牆上,監獄還通電,稱為電網。
鐵絲網從來是防獸、防人用的建材,帶有反人性的特質,對于艾松卻頗具挑戰性,他買了一捆放進自己的工作室。從畢加索一幅和平鴿的素描獲得啟迪 ,他用幾條不同長短的鐵蒺,便焊出一隻栩栩如生的和平鴿,既有雕塑,也有簡筆繪畫的效果。那尖利的鐵刺毫無違和感,都是和平鴿充滿生機的身體的一部分。
2012-2014年,艾松舉行了多個個展,一批大尺度,對中國人熟悉的如同政治符號一樣的寫實作品 ,用鐵刺塑造出來,引發了社會轟動和評論界的狂熱。

毛澤東的120冥誕,艾松展出一幅高6米、寬4.5米,重達幾百公斤的《十字繡大肖像》,栗憲庭評論;“遠看似文革流行的十字繡,肖像感覺正常,越是離近處看,肖像整體形象的因素便漸漸退出視野,密集的鐵刺暴力感越來越強烈。”這類寫實作品是一大批,天安門、紀念碑、“為人民服務”影壁、重達3頓,與實物一般大小的“X9戰車”、制服、首長。 利用铁丝网反人性的质感语言,让大家走近作品,从中感受到真相,是艾松的藝術思考 ,也是他作品鮮明的個人烙印。



近年,艾松作品呈現的風格不斷在豐富,體現出更成熟的美學思考,時代罕有的精神品質繼續在加強,。2019他的個人工作室被強拆,多個個展受阻。但他始終與鐵刺為伍,這使他的作品摒除了娛樂性和消費性。他說:“藝術是豐富而多元的,藝術家的創作方向取決於藝術家本人的價值判斷,消費文化固然重要,對於中國而言卻並不是最緊迫的。目前,我們在消費上是基本自由的,在其他方面卻並非如此。整個社會希望用物質財富的自由取代信仰、思考的自由,這很值得深思。這也是我們這一代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實踐者是無法回避的。“
《Blue Heart》至今沒有中國媒體報導,嘉德·宥爱艺术中心有意迴避對其內容的介紹,開館和首展的資料介紹中,只有短到1秒之內的視頻和一張照片,正是這種熟練的“打擦邊球“的手段,使得這件非凡的作品在蘇州面世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