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640

Original 老凤1974 凤羽财经 2022-12-19 14:47 Posted on 北京

滴滴,下线很久了。去年的7月,真是滴滴不堪回首的一个月:

2021年7月2日,网信中国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公告称,将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滴滴回应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 。

2021年7月4日,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这整改了一年多了,我看了下app里,还没上:

Image

整改好没有啊?整改好了就上线吧…..

要说这个app,命运多舛…..去年6月上市,上市后就被爆锤,没几天就被锤下市了,说要重新在hk上,也不知道是啥时候的事:

Image

可以说,对于滴滴来说,下架的损失要远远超过退市…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讲真滴滴是重新塑造了一种业态,一种打破出租车垄断的业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能年轻人不知道当年的出租车是个什么状况,把现在的网络打车当成了“从来就有”的日常。

不是这样的!曾经的出租车行业,那简直是不可撼动的行业。

简单的说是什么呢?是牌照。你们知道当年一张私人出租车牌照能值多少钱?几十万!这是在1990年代!那个时代,给出租车公司发牌照,都是主官的权力!为啥控这么紧?因为这个行业就是牌照经济。

有牌照就可以拉客,没有牌照就不能拉,拉就是黑车。因此有牌照的公司和后台老板们,都不想看到新牌照被发出来。一般发出新牌照,要么是给有牌照的公司拿走,如果是成立一个新公司能拿到牌照,那关系都得通天。

因此,各大城市都是打车难,出租车拒载更是屡禁不绝,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供给严重不足。
有需求,供给却始终不足,那个时代是出租车公司的好时代,他们只要躺着就能数钱了,因此他们拼命的阻挡一切要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也是为什么到处是黑车,也屡禁不绝的原因。

讲真,那会的出租车市场,真是乱极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打破的?国外是Uber,中土是滴滴。无论滴滴是不是模仿了Uber,但确实从技术上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

国内的网约车市场发展到现在,没人再觉得在大城市打车是畏途了吧,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时代进步,技术打破了本来坚不可摧的垄断,就如同战胜短信的不是短信,而是微信一样。

当然,放开就会有问题,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该解决什么问题,绝对不能因为有些问题,就锤死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开过了,我看到了一个重要的迹象是这样的:

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要平台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大显身手,对这种人的言论就要狠狠批驳,她还是经济日报记者?她是搞经济的,还是反经济的?

Image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实际上,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应该有一个比较合适的尺度,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要把握好这个尺度。

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称,过去平台经济从各个方面创造了新的就业、消费等各种场景,在新的形式下,还是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美国乔治城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助理教授刘立之表示,对很多行业、企业而言,不需要特殊支持,只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就好了。

去年还是牛夫人的房地产行业、教培行业和平台经济,这次会上又被叫做小甜甜了。这是个好现象,毕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

一年多了,滴滴关于个人信息整改的如何了?我估计这一年来,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敏感度也降低了不少吧。毕竟在这码那码的眼里,谁的行程不是透明的呢…..

Image
有错就罚,罚完整改,整改完了,就上线吧。我还是希望,有多个打车平台可以竞争一下的。
(完)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