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2020-02-27
图说:一本有关第五世尊者达赖喇嘛的画册,于1998年在伦敦出版(<>)。作者是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丹(Samten G. Karmay)。

1、
首先强烈吸引我的是这些绘画,被认为是第五世尊者达赖喇嘛的秘密愿景,集合在一本翻译成英文并于1998年在伦敦出版的画册中(书名超长:《 Secret Visions of the Fifth Dalai Lama: The Gold Manuscript in the Fournier Collection Musee Guimet, Paris》)。作者或者说译者兼研究者是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丹(Samten G. Karmay),旅居欧洲的藏人。据介绍,这本书包括67幅图伯特传统风格的绘画,为双联画和三联画,总共含有886个象征物。有的一幅绘画上就能容纳多达48个象征物,主要用金色、银色,及微妙的绿色、蓝色和红色,在纯粹黑色的背景上完成。
非常遗憾找不到这本画册哪里有售(听说很贵),我在Google上找了很久才找到这几张图片。这些绘画完成于十七世纪中期,其景象源于五世尊者的梦境,那么应该是一种禅修梦境,由此获得的类似于伏藏中的极品——极秘伏藏(ཡང་གཏེར་),而非寻常梦。想起住在拉萨的艺术家嘎德的组画《黑经书》,灵感即来自于五世尊者的“黑经书”。嘎德或许有这本画册,时时翻阅,赋予他创作的冲动。我有点遗憾,没看过当代艺术家如何描画自己世俗梦境的“黑经书”,不过我相信不会觉得陌生,这个人世间沉陷在五毒与八风制造的各种纠结之中,我们都感同身受。
找不到更多相关资料,尤其是中文资料几乎无。我这几天在阅读上下卷的《五世达赖喇嘛传》,读到建造布达拉宫各佛殿的佛像及壁画这章,正是这句话促使我搜寻“黑经书”:“在一些学经僧人的请求下,我打算写一部《秘传》,……向桑耶寺大护法和大梵天呈献了供品,求神护佑。”
有份介绍称,五世的秘传“主要是围绕梦境、觉受和对前世记忆的描述,……揭开了伟大的第五世那丰富的內在世界”;而他的写作意在“引导无知者和那些希望描摹极乐世界的人”,与秘传相配合的应该就是俗称“黑经书”的绘画,数百年来从不予公开。然而这些文字和绘画构成的应是一部仪轨指导书,不然引导之说何从谈起?当然这不会是普通的宗教仪轨,而是具有甚深密意的重要仪轨。或者说,是五世尊者在静默中履行一个个仪轨,敬奉一次次会供,渐趋一步步圆满的心路历程。不过我只能认识到这些,即使这整本画册所有图画被我看见,我也完全无法领悟哪怕其中一个象征物的意义,更不可能描述五世尊者如同进入另一个维度空间的秘密愿景。我仅仅是为之入迷,就像是不可测的晦暗生活突然有了一线光芒,而且这线光芒是有香味的。前年夏天,我在朝圣阿尼玛卿的长途上依稀闻到过:
走近阿尼玛卿的心脏,
奇异的香味阵阵飘来。
草的香味?花的香味?都不太像,
似乎比寻常的香味更多一些不同,
但一路上并没有闻到过,
是奉上外内密三种会供时散发的香味吗?
只是我的鼻子已无法分辩,
反而更习惯人为的、工业的香味,
像香水、香精等等,我说过
我是个被他者的文明异化的人。
接着说“黑经书”。从我找到的图片看,应该说绘画那部分属于“甘露黑茹嘎唐卡”的绘画风格,又称“黑唐卡”。正如五世尊者于1670年设计绘制系列坛城图像时指示的:“息静一类的护法神像交由曼塘巴绘制,忿怒本尊和坛城图交给钦孜瓦强曲巴——贡噶曲德寺有以轨范师桑阿喀巴为首的精通者。”其中提及的两位画师,正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唐卡画派中的钦孜画派大师,以擅长怒相神的绘画为其特点。据说,“黑唐卡”的颜料是 “按泡制汤药的规矩配色而成的”,不但比彩色唐卡更加光彩夺目,而且更显得很有力量,就像一位西方研究者描述的,如同“神灵从宇宙那可怕的夜色中现身,且熊熊燃烧着。”

图说:一本有关第五世尊者达赖喇嘛的画册,于1998年在伦敦出版(<>)。作者是著名藏学家卡尔梅·桑丹(Samten G. Karmay)。

2、
五世尊者阿旺洛桑嘉措以“伟大的五世”留名于世。正如十四世尊者的长兄塔泽仁波切(Taktser Rinpoche)的评价:“对藏人来说,五世达赖喇嘛是以其精神和尘世的伟大而著称。”他除了卓越的政治成就,借蒙古人的势力统一图伯特全境,还是佛学家、史学家、医药学家、天文历算学家。他毕生奋勉,造诣深厚,在他此世66年的生涯中著有30多部佛学、史学等著作,如名著《西藏王臣记》即是他在27岁时完成。
五世还是非凡的建筑学家与艺术家。在重新修筑布达拉宫时,(《西藏王臣记》里写:“在红山那里,筑起三道围城,然后在围城当中,修起了堡垒式的宫室九百九十九座,又在红山顶上修起一座来凑足千座之数”),所有的佛殿形式及满殿的壁画多由他设计。始建于七世纪吐蕃君王松赞干布时的布达拉宫,曾遭雷击与火灾,只存一两座佛殿。而五世及他圆寂后的摄政用了整整50年,扩建成今日我们所见到的雄伟规模,被视为是图伯特的重要象征。五世还仔细地设计哲蚌寺的壁画绘制,具体到选择哪些圣贤的事迹作为壁画的内容。
除了通晓梵文和蒙古文,五世还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这令我很是激动。在《西藏王臣记》里可以读到他的诸多诗篇,其中有一首这样颂赞图伯特历史上同样伟大的君王松赞干布所立的十六条规训:
“罪恶顽强,它是黑暗,遮蔽了山地的藏疆。
清净善业,它是阳光,又如饮酪骨做的金刚。
阳光破黑暗,金刚摧顽强,即是那十六条规章。
这样的善业,光辉灿烂,照耀着四海各方。”
十四世尊者达赖喇嘛这样讲述五世:写作风格独特,优美而简洁。尤其是自传,不但非常清澈,而且很幽默。作为一个人,更是有趣,生活从不豪奢,“是个非常单纯而谨慎的人”。平时所穿的简朴袈裟洗至褪色,徒步前往大小昭寺礼佛从不骑马,连随从僧侣熬茶,他都亲手分发茶叶,不会多给一把。
十四世尊者说,五世更在意的是把佛教当成改造人类心灵的手段,而非空虚的仪式和虚假的虔诚,为此批评一些虚伪的格鲁派僧人:“如果只在头上戴顶黄帽,就能弘扬宗喀巴的教诲,那就太容易了。但实际上我发现许多人两手空空,因为大师的教诲已经失传了。”
当代历史学者夏格巴·旺秋德典(Wangchuk Deden Shakabpa)在《十万明月:高阶图伯特政治史》(中国译为《藏区政治史》)的第七章,即是关于五世尊者的生平成就。其中写道:1642年藏历4月5日,“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登上了由无畏雄狮举起的高大金色法座”,作为鼎助者也是大檀越的汗王固始汗,“把东自打箭炉,西到拉达克的土地、村庄和人民,全都供养为法座的属民。”对了,夏格巴先生引述一位大德的话也很重要,赞颂五世:“外从格鲁派,内修萨迦派,又从心里崇奉密教宁玛巴,以这种极大的智慧吸引了许多僧俗弟子追随,大行之妙善无与伦比。”
(下)
2020-03-03

图伯特当代绘画大师安多强巴先生绘画的五世达赖喇嘛。(唯色提供)
3、
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伟大的五世尊者的故事里。这故事有他的秘密愿景,也有他的世间成就。我因此而获得某种疗愈,在这个特殊的充满不安的时刻……是的,我指的是身陷在一个疯狂的末日般的世界,人人都因看似突如其来,实则必然降至的瘟疫而惊惧不安,更有相当多的生命就像野草,不,就像韭菜,被不只眼前这一种瘟疫的各种大镰刀毫不留情地割去,既飞快无比又无声无息。我差不多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我的害怕比不害怕更多,我的悲恸只为不计其数的无辜而蒙难的众生,以致于终日惶惶且忿忿……。幸运的是,这几天终于能够平静地读书和写作了,感恩观世音菩萨化身的五世尊者的慈愍与加持。
我找出手边能找到的相关书籍,有关满清皇帝数次邀请五世尊者访问的故事很值得一读。但万万不能读帝国文人写的那些冠冕堂皇的文字,那完全是改写历史。事实上,正如顺治帝所写:“考量所有的藏人与蒙古人都遵喇嘛之言,因此皇太极帝派人邀达赖喇嘛前来……。”西方研究者说,“满人并不是以臣民的身份召他前来,他们邀他是因为他的力量,而不是因他的奉侍。”而十四世尊者达赖喇嘛这样说自己的前世:“五世的动机是弘扬佛法。他到北京去见清帝,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1652年3月,五世尊者达赖喇嘛率领三千名护卫队伍从哲蚌寺启程,11月抵达北京。顺治帝先是亲临京郊迎接,以平等之礼与五世尊者互敬哈达与礼物,一个多月后正式邀请在皇宫会晤,再次互敬哈达与礼物,并观赏乐舞,品茗畅谈。又过了一个月,再次邀请五世尊者入宫赴宴,很是隆重。五世尊者于1653年2月底离开北京,途中在蒙古某地收到了顺治帝派钦差送来的金册和金印。
这金册应为两套,一套是清帝赠尊者,一套是尊者赠清帝,不然为何外表一模一样?据夏格巴先生说,金册与最厚的印经纸类似,共十五页,穿眼相连,可折叠,文字为满文、藏文和蒙文三种。我于是认为,这两套金册可能都是在北京城里同一家作坊定制的,因为五世不可能从拉萨提前带了一套来。为此我还大致搜了一下金册是怎么做的,得知满清时盛行的册啊、玺啊、印啊,其文字由礼部拟定,由工部用黄金或镀金镌刻,属于礼制活动的重要仪具,既予皇亲国戚亦赠异国元首。

布达拉宫壁画,描绘了五世达赖喇嘛与满清顺治皇帝的会见场景。(唯色提供)
金印好像就一枚,刻着满文、藏文和汉文。为何金印上有汉文但金册上无?为何金册上有蒙文,但金印上无?难道这么强大的帝国是个心机婊吗?不过到底会不会启动这样的心思,我还需要做更多的了解,不能仓促定论遭人诟病,毕竟我不可能见到真正的实物。严格地说,顺治帝赠与五世尊者的决不是一般的印,而是黄金印玺。过去的中文很讲究的,印和玺还是有等级差别的。我们异族人在使用中文时千万要小心,尤其在涉及重大主题的叙述时,稍不慎就会中了“自古以来”的圈套。总之,金册与金印都刻有包括“达赖喇嘛”和“文殊皇帝”字样的尊号,这其实就是一种彼此之间礼尚往来的敬称而已,后来的那些大一统的野心家实在是想多了。
4、
如今在拉萨还流传着一首优美的卡鲁雅乐,唱的正是五世尊者去北京与顺治帝见面,来回三年有余(可是夏格巴先生明明记录的是一年半啊),苦于无尽的思念(或许是思念太深以至于时间变得长了一倍),卡鲁艺人创作了这首名为《中国宫阙》的雅乐并伴以缓慢而优雅的传统剑舞。歌词是:
中国宫阙非吾主久驻之所,
今已三年有余,
请您返驾吉祥哲蚌,
哲蚌色拉之僧众俱欢颜。
当苍穹至宝从中国宫阙返驾,
吾等众生攀向崇山峻岭之巅煨桑恭候,
遍识一切的智慧海洋之喇嘛,
请您以慧眼俯察,
卫藏众生之喜乐。
另外,还有一个迄今可见的宝贵印迹与五世有关。1679年,桑杰嘉措这位图伯特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就职第司(首相)之位时,为赐予他与往届第司不同的特别嘉奖,五世尊者要求将印有金色的双手手印的布告,张贴在布达拉宫德央厦三楼的墙上,以示第司的所作所为与尊者本人无二。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啊,对于后世信仰者更有见即解脱的幸福感。曾有年轻藏人翻拍了如今用佛龛状的木匣子罩住的金手印,并印在黑色的T恤上,但比较模糊。是的,送给了我一件,非常喜欢,至今珍存。
还要补充两个细节,一个是布达拉宫西侧称为查果嘎林的三座白塔,正是在五世尊者的时代修复并在塔顶连接了十三个法轮风铃和经幡,而那之前的几百年前,从唐国来和亲的金城公主将连接布达拉宫所在的玛波日山和甲波日山的地脉切断,为的是要破坏强盛吐蕃的风水,结果带来了天花瘟疫而金城也染疫致死。之后不知是哪位君王的指示,在断脉之处特别建筑三塔以示连接断脉,正中白塔的空间犹如西大门,可供大队人马通过。然而时过境迁,世事反转,到了1965年毛泽东派来的大救星在拉萨大兴新城时,查果嘎林被夷为平地。直到1990年的又一轮城市建设中,三塔以水泥混凝土复制,成为新命名的北京中路的地标之一。
另一个细节是,有一年五世尊者用了许多黄金、银锭、珍珠和各种玉石,让能工巧匠打造了美丽而庄严的头饰,献给了大昭寺神圣的觉沃佛像即释迦牟尼佛等身像。五世用藏文写的诗歌也刻在了头饰和两枚耳环上,还让诸多画师在大昭寺的囊廓转经道绘满壁画,足有一百零八幅之长,画的是佛祖本生变相故事图,如同一幅幅连环画颂赞释迦牟尼佛的一百零八种功德。五世还用梵文写下优美的诗歌,题在壁画旁边。但在经历了外来强权输入的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后,觉沃佛的头饰没了,转经道的壁画也毁损大半。我曾采访过当时的一位见证人,他惋惜地说,眼看着那些红卫兵和“积极分子”拿着铁锹挖,就像挖地一样,把精美的壁画当作泥巴一样给挖下来了。
1682年,五世尊者示现圆寂迹象,从一本书上读到的这段记述令我感动至深。仍不时住在哲蚌寺的五世尊者召见第司桑杰嘉措,用两只手而非平素习惯的一只手为他摩顶,而后缓缓步出寝宫甘丹颇章。时值学者辈出的果芒札仓正在修建,天空晴朗,有彩色云霞涌动,尊者平静地说:“如今鹞鹰也至,夏天的气息出现了。”而最后给第司的遗言是:“一切法皆无常,故哪有定数?无妨,勿短视。”
2020/2/20-23,写于北京疫情时
参考资料:
1、书籍:
《五世达赖喇嘛传》: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著,陈庆英等译,中国藏学出版社。
《藏区政治史》:夏格巴·旺秋德典著,中国藏学出版社内部资料。
《西藏通史:松石宝串》:恰白·次旦平措等著,西藏社会科学院等联合出版。
《西藏的故事:与达赖喇嘛谈西藏历史》:汤玛斯·赖尔德著,联经出版社。
《西藏的历代达赖喇嘛》:英德·马利克著,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著,刘立千译,民族出版社。
《西藏:历史.宗教.人民》:塔泽仁波切著,西藏社会科学院资料情报研究所编印。
2、Google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