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3丰
李娜也可以看成武汉女性的代表
网上看大的视频,官方媒体最后证明是真实的。领导到一个武汉青山区一个小区视察,社区安排了群众演员给居民送东西,结果居民在楼上高喊:“假的,假的……”
我不小心看到了两段视频。其中一段是一个女人的声音,独唱:“全都市假的——”另外一段则是很多人一起喊,“假的,假的……”听起来也是女声合唱。
前段时间流行的一段“汉骂”,一个武汉大姐痛斥小区物业,也刷屏了。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武汉的时候,在公交车上听武汉女生说话,觉得声音非常好听,但是却经常嘣出粗野的词,让人吃惊。现在却觉得,女声“汉骂”却相当动人。
这段“汉骂”火了后,也在网上看到一段男人的汉骂。一个中年男坐在客厅,一边看电视,一边骂市民不守规矩乱跑,抢购东西。他的汉骂使用了更多脏话,几乎每句一个“婊子养的”,但是听起来却让人作呕。
立场错了(你他妈骂老百姓)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这是拙劣的模仿,是一种表演,而不是在某个“决定性时刻”的直抒胸臆。相反,那些女声“汉骂”的动人,是最及时准确地表达了大家的呼声。
除了“汉骂”,武汉还有一个方方,每天坚持写日记。
武汉是一个有传统的、英雄的城市,可能女性更“英雄”一些。这和重庆、成都有点像,女性美丽,而且勇敢。
在方芳、池莉等人的小说中,这样的女人会被处理成“小市民形象”。接地气,有点粗俗,在性关系上有时候比较主动。文学批评家往往对这种形象也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有时候还假惺惺地指出她们的局限性。
这种认识现在看来需要更新。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在武汉、重庆、成都这样的“南方城市”,女人往往更勇敢一些?即便是在北京,“北京大妞”也比那些大老爷们更有担当?
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一个“父权社会”,这种女性的勇敢就更耐人寻味。
这是一种典型的都市现象,因此说她们是“小市民”,倒不算特别错。但是因该把“小”字删掉。她们体现的是一种“现代市民精神”,对生活有热情,对他人的苦难有感知力,更重要的是,她们似乎没有像男性那样,已经被社会的规则所规训。这让她们看上去“元气满满”,有点理想主义色彩。
在日益乏味而懦弱的都市生活中,这无疑是最动人的。但是作为男性,不应该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应该感到惭愧,应该反省。Modified on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