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日本若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即可有效吓阻中国对台动武,中国若因攻击日本而遭到日本强力反击,将无力占领台湾。换言之,为了遏止中国,台日防务合作并不一定是必要的。必要的反倒是,台湾和日本都要加强各自的防御能力,以及美国对台湾和日本的坚定支持。 (图取自防卫省海上自卫队脸书)

◎松田康博

「日本一定会接受与台湾的安全合作,因为那是战略上的正确道路」。

几年前在一个轻松的交流场合中,有位台湾政治人物说了他的看法。我当场即提出不同意见,「我觉得很难。因为既没有法源,也没有上级的指示」。

许多日本国会议员和学者访问台湾,阐述台日安全合作的重要性,台湾也有不少人谈论台日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但什么都没发生。相同的话题总是反覆的出现,为何会如此呢?

台日防务交流与情报共享非常困难

首先,防卫省官员(自卫队员)与外国等政府官员的接触受到限制。原则上,事前和事后均须报告,而且不能单独见面,出国也采事前许可制。因此,他们不能与台湾的政府或国军相关人士秘密接触。即使提出申请,基本上也不会获准。依此,他们与台湾政府官员接触,若非经过审查批准,就是违反规定。

第二,台日间的军事情报共享缺乏法律依据。日本和韩国签署「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依此可以共享军事情报。但在台日之间并无GSOMIA,双方甚至没有外交关系,根本不可能缔结GSOMIA。台湾日本关系协会和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签署的协定属于「民间协定」,明文规定对政府的行为不具约束力。倘若自卫队员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与台湾分享秘密军事情报,就会构成刑事犯罪。

第三,变更人事制度耗费时日。交流协会原本没有自卫队相关人员派驻,但从一九九五年至九六年的台海危机中,发觉在台湾搜集军事情报的重要性,直到派遣退役陆自少将在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服勤,前后花了约六年的时间。为了在外务省(以及经济产业省)管辖的交流协会中,安排一名退休自卫队官员,防卫厅(当时的名称)必须将厅内的一名干部编制让给外务省职员,光是这项调整就花了多年时间。

我在开场白中提出看法时,想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所谓的「台湾有事论」在二○二一年开始受到认真讨论后,有关台日安全合作的讨论也愈演愈烈。但讽刺的是,日本虽然在去年决定倍增防卫经费,台日安全合作仍然没有进展。

为什么呢?万一中国为了统一而对台动武,为了阻止美军介入,迟早会攻击驻日美军基地和自卫队基地等。这就是「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的涵义,然而,在此情况下,日本将忙于自我防御。

日本政府官员若是说「增加防卫能力以保护日本」,不但能公开宣布,在法律上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不能公开提出没有法律依据的「台湾有事时保护台湾」,或「平时与台湾进行防务合作」。如果这么做,恐怕只会无端挑衅中国,并招致报复。

事实上,日本若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即可有效吓阻中国对台动武,中国若因攻击日本而遭到日本强力反击,将无力占领台湾。换言之,为了遏止中国,台日防务合作并不一定是必要的。必要的反倒是,台湾和日本都要加强各自的防御能力,以及美国对台湾和日本的坚定支持。

或许,客观来看台日防务合作的必要性正在升高,一部分会在将来实现也说不定,但其成本和风险偏高,能获得的吓阻效果有限,反而是在美国支持下,台日各自增强防御能力,会具有更高的吓阻效果。

我们的目标很单纯,就是遏止中国使用武力,好兄弟爬山时,没必要刻意手牵手向别人炫耀,即使选择不同的路径,只要各自努力,也能登上山顶。


◎松田康博

(作者松田康博为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驻日特派员林翠仪译)

来源:自由时报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