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面哈哈镜——1901年的一次外交谈判
几顶装饰华丽的暖轿抬进了英国驻华公使馆大门。
持枪肃立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行注目礼。
暖轿在公使馆的议事大厅前缓缓落地。
第一顶轿子里走出的是因为在甲午战争中闹着要上战场和在百日维新中支持慈禧反对变法而被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奕劻。
“铁帽子王”是大清先进制度下的一朵小红花,源自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生活待遇和政治特权。整个清朝一共封了十二个铁帽子王,其中八个是在清朝开国的战争中立下重大功勋的皇亲宗室。另外四个则是“恩封”,所谓恩封,就是你虽然没有战功,但是在稳固大清统治的工作中有卓越贡献,皇上加恩于你。
铁帽子王跟一般亲王的不同在于:一是世袭罔替,世世代代都是铁帽子王;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三是朝廷赐给你住的王府永远不用退,不用怕房改,一辈儿一辈儿安心住着吧。
奕劻这年已经七十高龄了,但精神还好,身板儿也算结实。人老了,就怕闲,奕劻就很忙。虽然国事蜩螗,但家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有人形容他是每日“不是在赴宴就是在赴宴的路上”。
他还是一个巨贪。
奕劻走下暖轿,左右早有奴才扶住。但他并不移动脚步,他在等大清顶级裱糊匠。
大清的制度谁的轿子在先谁的轿子在后是有规矩的,包括两顶轿子相距多远。
一个有条有理一丝不苟的制度总是让人欣慰的。
后面的轿子落地了,从里面颤颤巍巍的走出了刚刚大病初愈已经78岁的李鸿章。
今天这两个人的身份不再是什么铁帽子王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是大清的两位特命全权大臣。
两人一前一后,在随从和翻译的陪同下走进了英国公使馆的议事大厅。
议事大厅里已经坐满了各国公使以及他们的工作人员,但居中却留出了两个位置,那是专门给奕劻和李鸿章的。
公使们对李鸿章还是敬重的,纷纷上前问候。对铁帽子王则不屑一顾。寒暄过后,双方坐定,英国公使把几页纸递给李鸿章和奕劻。
李鸿章和奕劻的脸色骤然变得跟屎一样难看——这是公使们提出的一份要求清廷必须惩处的祸首名单。
其实此事并不突兀,因为在此之前的1900年11月初,公使们面对清廷求和的要求,已经联合照会李鸿章和奕劻,明确提出了议和谈判的六项原则即:惩办祸首;索取赔款;禁止军火输入中国;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口炮台;天津至大沽口间驻扎洋兵以保障大沽口与北京间交通安全自由。
有一条不答应,今天都不会有这个在英国公使馆举行的外交谈判。
李鸿章和奕劻感到突兀的是:他们原本以为洋人口中说的惩办祸首无非是由清廷砍几个义和团二货的脑袋罢了,根本没想到公使们居然提出了祸首名单,而且个个都是皇亲国戚朝廷大员!
好吧,让我们且忍住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满腔仇恨,先把日历翻到1900年,看看那一年都发生了什么。
这很重要,兰因絮果。没有1900年目不暇接的热闹,便不会有1901年的外交谈判。


教科书上说由于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山东人民的反帝情绪。于是,有些神秘色彩的群众性武术组织便在山东建立起来。
开头山东巡抚毓贤觉得挺美,正好拿这些自以为刀枪不入的二货吓唬那些不信佛偏要信什么基督的教民。但是在山东的外国人不干了,他们要保护这些信他们的神的山东人。历史上山东官员就是懂得中外友好的,立即取缔义和团。为了让洋人满意,清廷特派铁腕屠夫袁世凯亲自赴山东镇压义和团。
义和团于是向京畿方向逃窜,在涿州又练起了武。
慈禧因为各国同情维新派,她想废黜光绪都不敢,早就恨死洋鬼子,她听说义和团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觉得可以用来对抗洋鬼子,便派军机大臣刚毅前往涿州实地考察。
刚毅的三观跟慈禧是一致的,头一条就是恨洋鬼子。所以回来就胡说,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
慈禧喜出望外,立刻停止对义和团的镇压。义和团也都是贼拉精的主儿,一见有利可图,当即改变战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战斗口号,堂而皇之的进入北京城勤皇。
四散各地蛰伏的团勇们听说大师兄在京城中彩了,立即开始向北京汇集。按说来就来吧别惹事就行,可他们不,沿途烧教堂、杀教民、刨电杆、割电线、拆铁路,还攻进了天津租界。
山东威武,山西也威武。山西的拳匪在杀戮教民及外国传教士方面让世界文明簌簌发抖。
各国公使眼看着事态严重了,于是联合照会清廷要求立即取缔义和团。
慈禧现在谁也不怕,手里有义和团呢老娘怕谁?对各国公使的照会理都不理。
于是——
1900年1月27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立即取缔义和团。
1900年2月1日,莫言的乡亲、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山东高密群众围攻德国铁路公司,并破拆铁路。
1900年2月14日,保护铁路的德国军队扬言要“武力镇压”。
1900年3月13日,列强各国在渤海阅舰示威,显示武力威胁大清帝国。
1900年4月6日,英国法国德国美国驻华公使照会清廷,限两月剿除义和团,否则将派水陆各军进入河北山东,代为剿除。
愚蠢的太后和颟顸的大员们都对列强的警告置若罔闻。他们还不熟悉西方人的说话方式,他们以为也和自己一样喜欢说说大话而已。
1900年5月20日,各国公使看清了腐朽的清廷既无法控制形势也不想控制形势,而多少明白一点事理的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对义和团采取严厉措施,便举行了公使团会议,决定联合出兵平乱。
会后,公使团把有关调兵进京的决定通知了清廷,清廷居然同意了!
真是个怪物。
1900年5月31日,各使馆均遭到义和团的攻击。英、美、法、俄、日、意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
1900年6月3日,德国和奥地利派兵83人抵京。
在以后的几天里,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联军共计2000余人。
1900年6月10日,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义和团于同时开始大举入京。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是日起,北京外国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1900年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员杉山彬被清军杀害,并开膛剜心。
1900年6月13日,义和团开始大规模在北京城里烧教堂杀教徒并殃及所有与洋有关的人,有人因为被搜出衣兜里有一支铅笔而被杀。
1900年6月15日,围攻西什库教堂的盛大战役正式开始。大清方是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载漪率领的上万清军及数万人的义和团,列强方是守卫教堂的45名法军水兵和意大利水兵。
这些水兵的责任已经不是保护教堂,而是要保护因躲避义和团杀戮而逃入教堂的两千多中国教徒。
有必要说一下这个端王载漪。他是被慈禧幽禁的光绪皇帝的堂兄弟,极为仇恨帝国主义列强的大臣之一。他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不是无缘无故的——他的长子叫溥儁,1899的时候,恨透了光绪的慈禧太后本来已经册立了溥儁为大阿哥,下一步就是废黜光绪换溥儁。眼看就要给皇帝当爹了,帝国主义横插了一杠子:反对废黜光绪,对溥儁不予承认。
赤裸裸的干涉内政啊!
喜欢西方的公知米粉不服来辩!
摄政王眼看着就是当不上,不甘心哪不甘心。载漪知道,只要灭了帝国主义列强,他就能做摄政王。因此,他怀揣着对列强的刻骨仇恨,身先士卒,出现在消灭列强的主战场——西什库教堂。
然而,几万清军和义和团,就是攻不破只有几十个洋鬼子守卫的西什库教堂。
1900年6月17日,不幸的消息传来:帝国主义列强凭借手中的坚船利炮攻占我天津大沽口炮台!
大沽陷落,朝廷震动。从此列强的军舰可以任意运兵到天津,然后长驱直入直抵北京。
继续胡闹还是停止胡闹?让慈禧太后一时难以决断。
端王载漪最怕慈禧停止胡闹,他的最大利益就在于胡闹。为了打消慈禧停止胡闹的念头,他编造了一条假消息直送慈禧。
假消息的内容是:列强要求慈禧归政光绪。
这可是触动了核心利益了,慈禧立刻决定继续胡闹,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等一帮满族大员统领义和团,与列强战斗到底!
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公使前去总理衙门要求对各国公使馆进行保护——他首先就没把自己保护好,被清兵射杀于途中。
公使被杀,举世震惊。慈禧太后闻报,心想这回彻底完犊子了,一不做二不休,向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奥地利、日本十一国同时宣战。
宣战诏书也写得棒棒的,先说我们大清两百年历史,从来都是爱好和平的。凡鬼子来中国,列祖列宗对他们都很温柔。要求互市也同意了,要求传教也同意了。开头那些鬼子还行,后来就越来越不像样了。因为我们的温柔,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蹂躏我人民,勒索我财物。朝廷迁就他们一点,他们就蹬鼻子上脸。小则欺压平民,大则侮慢神圣。我国的爱清者早想收拾这帮犊子了,这回的义和团烧教堂杀教民,就是因为这个。即便如此,朝廷仍然不肯打仗,希望和平,希望能温柔的征服鬼子。然而鬼子不知感恩,反肆要挟。我国在对外交往中从未失礼,而他们自称是教化文明的国家,却无理横行。我连日召集大臣们开会,大家都一致要求战斗。而且北京附近和山东的义和团,不下数十万人,都是杠杠的爱清者。鬼子凭借的是欺诈和计谋,我们依靠的是天理和道德;鬼子凭借的是凶悍的武力,我们依靠的是四万万爱清者的人心!我决定了,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与此同时,朝廷公布了捕杀洋人的赏格:杀一洋人赏银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围攻各国公使馆的战斗全面铺开,可惜直到八国联军开到,一个使馆也没攻下来。
各地也不闲着,山西、绥远、河北都大开杀戒,据统计,在1900年的夏天,共杀了洋人241名,其中包括传教士和他们的妻子和儿女;中国教民两万多人。
各国公使馆在坚持了近两个月后,八国联军来了!
1900年8月3日,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其中日军最多,8000人;第二是老毛子,4800人;第三是英军,3000人;第四是美军,2100人;第五是法军,800人。意大利和奥地利完全是刷存在感,一个派来58人,一个派来53人。德国的军队还在海上飘着。
一万八千余人的各国联军开往北京,而北京城里有清军十五万,义和团五十多万。
说话要谨慎。强调一下:八国联军后来增加到了几万人,但那是占领北京之后的事。
按说这是以卵击石啊?
但联军赢了。
8月14日凌晨,联军进抵北京城下,随即发起总攻。
美军第九步兵队凭借云梯带着星条旗爬上城墙,最先入城。
8月15日,联军占领北京。
其实前一天慈禧就知道大事不好了,8月14日,慈禧决定出京作“暂避之计”。8月15日天尚未明,载澜飞驰入宫,告诉慈禧联军已进城。慈禧随即挟持光绪,仓皇出逃。
因此,才有了前面的外交谈判。
谈判内容只有四个字:一曰追责,二曰索赔。
李鸿章和奕劻拿着公使们要求惩办的祸首名单,禁不住簌簌发抖:居然有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一个公爵,还有九个王公大臣!
而且公使们要求这十二个人必须全部处死!
这件事情是由讨厌的德国人最先提出的,1900年9月18日,德国政府向各国发出照会,提出:将那些可以确定曾经在北京发生的违反国际法罪行中充当最初的和真正的唆使人交出,应该作为同中国政府进入外交谈判的先决条件。
够狠,你不同意就不跟你谈判。
问题是各国一致同意德国政府的意见。
其实慈禧是个聪明人,她能看出哪头儿大哪头小。这个人的外交特点是没有说过一句软话,没有办过一件硬事——胡闹不算。
她明白这回篓子捅大了,为了给列强留点好印象,还在西逃半道上就发布了“剿杀义和团”的谕旨。
没用。
她不甘心,继续用实际行动纠正错误。9月25日,发布了惩凶谕旨,主动处理了九个倒霉鬼——
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浦静、贝勒载濂、载滢,革去爵职;端郡王载漪撤销一切职务,交宗人府严加议处;福国公载澜、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交衙门议处;礼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交都察院、吏部议处。
但列强否定了对清廷的处理,他们认为什么严加议处什么撤销职务都是废话,他们的诉求简单明快:以上九人名单再增加清军悍将董福祥和曾任山东山西巡抚的屠夫毓贤,死刑。
看看不行,清廷又在11月13日发了第二道惩凶谕旨,加重了惩罚力度,亲王发往盛京永远圈禁;已经革职的毓贤则发往边疆充当苦役,永不释回。
有必要讲讲清廷的圈禁。这是他们的刑罚名称,圈禁分四种,第一种是“墙圈”,就是把一块地用高墙圈起来,犯人只能在高墙内生活。哈哈哈乐死我了,墙圈!第二种是“屋圈”,顾名思义就是关在一个屋子里不让出来。第三种是“坐圈”,就是把犯人弄到一个只能坐的地方。第四种是“人圈”,更奇葩——让犯人站在那里,四周都是人墙,人墙天天换,犯人站死拉倒。
算对人类法制史的贡献吗?
清廷对他们犯下反人类罪的官员是很讲政策的,一个不杀,大部不抓。这是因为他们看到列强们在惩办祸首问题上并不一致,没有把话讲绝了,所以清廷希望能保存一点大清的脸面,同时也给皇亲国戚们留一条活路。
但是美国公使很坏,他根本不考虑大清的面子,也不考虑大清皇亲国戚的人权,提出了一个“惩办祸首”提案,内容是将死刑作为惩办祸首最严酷的刑罚,对公使们已经指出应该处以死刑的祸首,一定要坚持执行死刑。
所有列强都很坏,因为他们一致通过了美国的提案。1900年12月24日,11个列强把《协议大纲》正式交给大清的全权代表奕劻。《协议大纲》第二款第一条的内容是:对于9月25日上谕中所指的人犯及各国公使以后指名的人犯,按他们的罪行治以最严厉的惩罚。
英国公使看到李鸿章和奕劻的脸色比屎都难看,便问两位是不是身体不大好,来的时候没吃中药吗?
奕劻回答:我们身体很好,中药也吃了。问题是你们这惩办祸首名单不行啊,举例说端王载漪吧,他是皇室人员,是皇帝的至亲,怎么能杀头呢?我听说在以往的惯例中,也有过对他国皇室人员特殊宽待的事情,我们要求对皇室人员给予宽待。
英国公使反对奕劻的说法——补充一句:英国公使也很坏——英国公使说:祸首名单是我们与其他各国公使共同研究慎重决定的。载漪很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必须予以严惩。
奕劻说:前日我在私邸与诸位公使沟通时,我也表达了上述的立场,诸位当时都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怎么到了今天,又提出要严惩端王的事情来了啊?
蛮横的英国公使不接奕劻的话茬儿,站起身把祸首名单上的祸首名字及其罪行念了一遍,对奕劻和李鸿章说:请进行惩处吧!
李鸿章说话了,他说:公使先生所念的名单中,首列的四位像庄王载勋和山西巡抚毓贤,他们两位确实有罪,我也不包庇他们。但是另外两位,右翼总兵英年,他并没有实权可以对外洋造成什么损害,他只是随大流在反对洋人的告示上签了名而已。当然签名也是错误的,但总不至于就地正法吧?依我看,定他个斩监候的罪名就可以了。
各位也许有不知道“斩监候”是个什么东东的,明清两朝的刑律中都有把判处死刑的犯人暂时监禁,等到秋审以后再决定是不是执行死刑。后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死缓”。
李鸿章接着说:至于尚书赵舒翘,他也就是跟着刚毅前往京师近畿查看了一下义和团的情况,就他的地位而言,也没有损害外洋的权力。即便说他不应该符合刚毅,革职也就可以了,怎么还要杀头啊?
各国公使都在窃窃私语,他们似乎也认为李鸿章的话有几分道理。
李鸿章又说:前几天各位公使跟我说到祸首时,并没有尚书启秀和侍郎徐承煜啊,怎么今天的名单里又把他二人加了进来?
意大利公使说话了,他说:前日我拜谒中堂时曾经向您问及徐承煜这个人怎么样?中堂不是告诉我说这不是个好东西吗?七月初三那天,在刑场监斩侍郎许景澄和太常寺卿袁昶的不就是他吗?十七日那天监斩尚书徐用仪等人的也是他,二十一日,两宫西逃,逼迫父亲徐桐相国自杀的还是他。这种人渣如果贵国不惩办,那就由我们各国来惩办好了!
又得说几句了。
慈禧在1900年一口气杀了五个大臣: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内阁学士联元。
这五个死鬼反对慈禧胡闹,一开始是义和团自称有法术可以抵御列强军队,徐用仪认为是迷信是胡扯,要求朝廷禁止义和团,无人理睬。后来列强的军舰抵达塘沽后,被帝国主义吓破了胆的五个死鬼一起上书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要求朝廷严惩杀人放火的义和团,同时与八国联军议和。
慈禧眼里不揉沙子。
7月28日,许景澄和袁昶在菜市口刑场被处死,刑部左侍郎徐承煜监斩。袁许之死,举国称冤,只有徐承煜洋洋自得。
8月11日,徐用仪与立山、联元问斩。
三天后,联军占领北京。
徐承煜和他爹徐桐都没来得及逃,徐桐那时是大学士,看到满城降幡,觉得是奇耻大辱,本着“君辱臣死”之义,徐桐命仆人在大厅梁上结了两个绳套,然后把儿子徐承煜喊来,对他说:我是大学士,国家遭难,理当殉国。
然后盯着徐承煜。
徐承煜说:爹你放心,儿子陪你上路。
他把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看着他把脑袋伸进绳套里,将凳子一抽。老爹还在房梁上晃呢,他已然脱下官服,换上一身短打扮,出门就撒丫子跑。
可惜一头撞上了进城的日本军队。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威逼下,清廷被迫发布第三道“惩凶谕旨”:赐令载勋自尽,载漪、载澜发配边疆永远监禁;毓贤正法;董福祥革职;英年、赵舒翘定为斩监候;刚毅、徐桐及李秉衡已死,均革去原职,撤销恤典;礼部尚书启秀与刑部左侍郎徐承煜革职查办。
但是列强们还不满意,英国公使警告清廷:载漪、载澜因其系皇室人员而改为“发往边疆永远监禁”,已属从宽。其余诸臣,如果再庇护,必将决裂。此时,联军统帅瓦德西也声称要再度用兵。奕劻李鸿章急电慈禧:姑息数人,坐令宗社危亡,殊为不值。
此时的慈禧已经变成一个老乖乖了,让干啥就干啥。1月21日,发布第四道“惩凶谕旨”:除载勋已赐令自尽、毓贤即行正法外,载漪、载澜改判斩监候,发配边疆永远监禁。英年、赵舒翘赐令自尽,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并对列强指名的一百多地方官员加以惩罚。
追责已毕,祸首已杀,剩下的就是索赔了。倒也简单,按人头算,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一人一两白银。
十年后,辛亥革命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