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密室」召开的同时,中共宣传机器就打造出习近平「改革家」的形象,而纪录片更将习近平塞进1978「包产到户」的光辉历史,却被网友踢爆,指出官媒重塑历史手法低劣。更有专家指,中共曾将「刘少奇工运史」嫁接给毛泽东,当前官媒篡改历史手法是复制《毛主席去安源》。

官网为习近平「贴金」 被网友戏称「穿越」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于周一(15日)开启闭门会议,中共官媒先发文给习近平冠上「改革家」称号。《新华社》又于三中全会开幕当天,发布近45分钟的纪录片《领航新征程》,继续吹捧习近平「领航中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但却不惜重塑历史,其为习近平「贴金」的做法被网友戏称「穿越」。

其中纪录片开头称,早在1978年,习近平就到安徽滁州小岗村调研「包产到户」。片中播放了习近平于2016年4月,在小岗村主持农村改革会议时的录音,称该事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其接触农村改革的第一课。

就在当年11月,中共召开了长达36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该会议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邓小平时代的开端。官媒称,其后数十年中国改革历程中,习近平在各级职位上的历练。随后官媒「巧妙过渡」至2012年习近平登顶权力高峰,在成为中共总书记后,到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前线的深圳改革。翌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当时主导该议程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遭到习近平的掣肘,习近平也开启了其后十多年打压异已及民企、推出《国安法》等吓跑外资的黑暗时代,终至当前经济断崖式下跌的局面。

但该纪录片却将习近平塑造为「具有啃硬骨头的改革精神,引领改革全方位展开,向纵深挺进,并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在十多年间推动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生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

《新华社》也在其官方微博帐号上宣传该纪录片,时间点亦是从1978年习近平到安徽调研「包产到户」开始,但很快有就网友在留言区提出质疑。因为根据中共官方宣传,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们才签下分产到户生死状,1980年《新华社》才将其塑造成农村改革的典型,其后才引发全国干部的考察潮。

 

官媒纪录片称习近平早于1978年已曾考察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事实上该事件发生于1978年12月,两年后中共官媒报道后方成典型,引中共各级官员到此考察。(中国数位时代)
官媒纪录片称习近平早于1978年已曾考察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事实上该事件发生于1978年12月,两年后中共官媒报道后方成典型,引中共各级官员到此考察。(中国数位时代)

网友也考察出,1978年习近平正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学习,不知道他是以何身分到安徽进行调研;网友还调侃:「乾脆说大包干是习近平亲自部署、亲自指挥的。」

中国知名历史学者章立凡也在社群媒体X上评论道:「文革史是这样说的:1927年林副统帅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创造了人民的军队;1942年,他在苏联指挥了著名的史达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捩点」,以此讽刺当局为塑造领袖形像不惜篡改历史。

评论:当前官媒篡改历史手法复制《毛主席去安源》

英国华人作家、时评人张朴向本台表示,中国历史上有一幅画叫《毛主席去安源》,将原本刘少奇等人发起的工运历史,嫁接到毛泽东头上;而毛泽东是农民起义的代表,但当时工人阶级是领导阶层,所以毛泽东选择重塑历史。

张朴认为,上台后就反改革的习近平,在当前的经济困局、民怨沸腾下,不得不在表面上提出「改革」以挽政权和他本人的危局,所以也和毛泽东一样,摇身一变成为「改革家」,奈何宣传写手漏洞成笑柄。

张朴说:「我记得有一幅画叫《毛主席去安源》,是刘少奇做的事,毛泽东是甚么工人运动领袖?说到习近平,他对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很深的抵触状态,现在经济陷入绝境,人心丧尽,他要挽回他的面子,他要把他当作一个『改革的旗手』又重新推出来,可是他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业绩,现在只好东拉西扯拽出一个历史事件,把他塞进去,要给他打造成一个『改革者』的形象。」

张朴也认为,习近平提出的「改革」和以往中共历史上的「改革」一样,皆是救党行为。习近平本人的见识和极权思维,也令其根本不会真正开启改革之路。

张朴说:「共产党的改革跟我们想像的改革当然不是一样的,习近平他几乎就是一个文盲,他怎么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的改进,做出任何有远见的决定呢? 他的选择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要保住中共的政权,他怎么可能改革开放?对习近平永远不要寄予还有改革的可能和希望。」

评论:别再对习近平「改革」有期望

法国独立电影导演、时评人王龙蒙也在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习近平执政后把中国带入深渊,现在却把「改革家」的标签贴在脸上,是卸责的新手法。

王龙蒙说:「这是中国当局篡改历史的又一经典案例,宣传机器把习近平塞进一个有交光点的历史时刻,结果就是被网友抓包。习近平执政的政策是反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直接奔回毛时代的。把自己塑造成和邓小平一样,甚至高于邓小平『改革家』的形象,这纯粹是规避责任的甩包新手法。」

王龙蒙也指,中国老百姓常被中共宣传的漂亮词汇所蒙蔽,过去国际社会也盯著中共高层大会报告,以揣测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他亦呼吁大家不要再对习近平的「改革」有期望。

王龙蒙说:「就算中共官媒吹得再爆、习近平喊得再响,希望中国人、国际社会不要再上当。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说要『全面深化改革』,结果这十多年,马云等企业家被斩肥鸭、老百姓被割韭菜、国进民退、经济衰败,我们不要把虚假希望建立在她们的漂亮词汇上。」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已经进行3天,自开幕以来,中共党媒已发表了万字长文《改革家习近平》,以极尽谄媚的笔法称习近平是一位「掌舵的卓越改革家」。而同日《求是》发表署名习近平的文章《坚持自信自立》,又强调改革开放相矛盾的「制度自信」。

 

7月15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新华社》除了发表万字长文外,也发出纪录片,打造习近平「改革家」的形象。(纪录片截图)
7月15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新华社》除了发表万字长文外,也发出纪录片,打造习近平「改革家」的形象。(纪录片截图)

分拆「改革开放」含意大变

《美国之音》报道,2013年中共宣布「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习近平所谓「新时代」的中国内政和外交路线,相对于邓小平及江泽民、胡锦涛执政时期,的确发生显著变化,但习近平时代的不少改革举措都被观察家视为开倒车的「逆向改革」。

专栏作家李锐方撰文指出,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时代不同,中共十八大过后,在宣传体系中的政治语汇里,「改革开放」的使用频率明显降低,「改革」和「开放」成为了分开独立使用的政治语言,含义上亦有巨大变化,原来对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制度的学习、效法路线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如今中国官方的「改革」和「开放」,与以往的「改革开放」,其实早已不是一回事了。

记者:吴亦桐、李向阳、梁铭康(曼彻斯特) 编辑:施芷珊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