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翁小倩 小末的心愿 2025年08月15日 | 转自 新世纪

 

今天,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想跟朋友们分享几个被遗忘在角落里,逐渐模糊的故事。

2013年,厦门人和路一条喧闹的小巷里,93岁的洪发祥老人蜗居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内。屋子简陋,台风来袭时,雨水还会从墙缝渗入。他每月靠270元的低保维生,腿脚不再灵便,记忆也渐渐模糊,但军人本色未改——每天清晨6点,他准时起床,将被褥叠得方方正正,宛如军营里的老时光。

 

 

夜深人静,风雨呼啸,老人常在梦中回到70年前的抗日战场。炮火轰鸣,子弹尖啸,刺刀碰撞,战友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他猛然惊醒,眼前却只有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萧瑟。回忆往昔,老人泪流满面:我妈不让我去打仗,我是长子,死了就没人给她养老送终。可我还是去了。不能让日本人打到家门口还不还手吧!明知九死一生,我还是得去。因为大家都当聪明人,谁去抗日啊?母亲一边打他,一边哭着送他上路,那句白生我这个儿子刺痛了他一生。

2010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5周年,街道通知洪发祥去外地作报告。他满心期待,以为终于要承认他的抗战功绩。然而,到了街道办,工作人员却因他曾隶属国民党的远征军而婉拒了他的参与。老人回到小屋,把自己锁了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说话。那一刻,他的沉默比任何言语都更沉重。

被问及是否后悔参军时,93岁的他哽咽道:不后悔!再来一次,我还是要去打鬼子!只是有些不甘心。我低头过了60年,只盼能承认我们抗日的名分。到了那边,我也好跟弟兄们交代。” 

湖南炎陵人张卓豪,1925年出生,16岁时从江西一所高中投笔从戎,加入第18118师。他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衡阳会战,辗转常德、山东、山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贵州等战场,亲历了抗战的血与火。精通日语、英语、俄语的他,因丰富的战斗经历和语言天赋,被志愿者称为抗战活化石

抗战胜利后,张卓豪回到家乡,却因历史原因被怀疑、被歧视,几十年来无军籍、无工资、无退休金。25岁时,妻子难产去世,他终生未再娶,孤独守着湖南老家近70年。晚年,他的境况令人心酸:家中连电线都没有,生活困顿不堪。直到90岁左右,湖南老兵之家和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发现了他,为他接上临时电线,送去生活物资,让他过了一个明亮温饱的春节。201712月,92岁的张卓豪在志愿者帮助下重游炎帝陵,圆了20多年的心愿。

201877日,七七事变81周年纪念日,张卓豪因食道肿瘤无法进食,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3岁。志愿者回忆,他晚年曾蹲在老鼠洞旁觅食,最终死于饿疾。年轻时为国而战,战后却被怀疑、被歧视,不敢说自己是老兵……直到九十岁才重踏炎帝陵,这样一位为国洒热血的英雄,竟在贫困与孤独中走完一生,怎不令人唏嘘?

远征军老兵袁祥彬,家产被分光,送往青海湖农场劳改,生活困苦不堪。湖南老兵李锡全,流落缅甸,直到2008年才回国。他最大的心愿是找到家人,为父母磕头谢罪,可年老体弱的他跪在父母坟前时,腿已无法弯曲,只能趴在地上,泣不成声。还有老兵仵德厚,1949年后被关进监狱,妻子替他尽孝,赡养双亲。出狱后,他却未能见父亲与妻子最后一面,面对记者,他愧疚地说:我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但最对不起的就是你,老伴儿。还有,很多很多类似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在电影院里对着屏幕上虚构的故事哭的稀里哗啦的人所不想知道,或不知道的。

80年前的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奇迹。国民革命军伤亡约320万人,其中阵亡170万,受伤150万。淞沪会战,80万精锐部队伤亡30余万;台儿庄战役虽是大捷,国军也付出惨重代价。

张自忠上将。1940年。湖北枣宜。他亲率敢死队冲杀。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超过200位将军为国捐躯:赵登禹、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后壮烈牺牲,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亲率敢死队冲锋,身中数弹殞地,戴安澜在缅甸同古战役中重伤殉国……他们的牺牲,凝结成国军将士的忠诚与无畏,是蒋介石委员长领导下抗战精神的象征。

194599日,南京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侵略者冈村宁次低头走来,向何应钦将军鞠躬,双手奉上投降书,解下佩刀,象征彻底缴械。投降书上写道:吾等……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这是中国近代史  上首次以战胜国身份,在自己的首都接受侵略者投降。南京,这座曾被屠城血洗的城市,终于见证了侵略者的低头。

胜利的欢呼响彻中华大地。上海外滩,旗帜迎风招展,鞭炮声不绝于耳,碎红纸铺满街道,宛如红毯。南京夫子庙,秦淮河边,人们默默祭奠亡魂,纸钱在风中飘散。有人跪地,向北方老家叩首,告慰逝去的亲人:咱赢了!

历史有两支笔,一支记录尸骨未寒的悲壮,一支书写锣鼓喧天的胜利。不能忘记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城的血海,不能忘记台儿庄的残垣、远征军的野人山,不能忘记张自忠抬棺出战的决绝,不能忘记千千万万无名士兵,倒在荒野,尸骨无存。更不能忘记,本该是国家的骄傲,却在晚年尝尽人世清苦的洪发祥、张卓豪、袁祥彬、李锡全、仵德厚……,他们曾是战场上的英雄,他们的青春、热血,铺就了胜利的道路,他们晚年却要靠却捡垃圾、抄经文维生,甚至在贫困中离世。他们的故事,是一曲悲怆的挽歌,也是对我们良知的叩问。

谨以此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