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2025年09月09日来源:上报
9月3日阅兵日,五角大厦员工连夜观看,周边饭店的晚间订餐比平时多了几倍。 (美联社)
中国北京的「九三阅兵」,外界用各种叙事来表达看法,有惊讶、批评、不屑等各种批评声音,当然也有赞美与羡慕,但所有的反应都表明了一种重视,这种重视正好是世界格局由单极变多极的真实写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对九三阅兵的反应。
美国政府与军方的反应
9月3日阅兵日,五角大厦员工连夜观看,周边饭店的晚间订餐比平时多了几倍。次日,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接受FOX连线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川普已指示该部门推进「重振美军「的工作。美方此举并非寻求冲突,而是为了维持威慑态势和军事优势。
谈及中国九三阅兵时,赫格塞思称,「很遗憾,上届政府的软弱无能让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越加密切。这是美国领导力缺失、实力不足导致的糟糕结果,这种影响遍及全球,昨晚电视上的画面就是具体体现。」
9月5日,美国Political 网站披露,五角大厦正起草一份最新的《国防战略》,草案已于上周送达防长赫格塞思的办公桌。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该报告建议美国国防部应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安全,而非继续将重点放在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上。报导称,与美国多届政府聚焦遏制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草案显示,未来国防战略将更多聚焦于国内和地区任务。新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将推翻川普第一任期的2018年《国家防务战略》,后者将「遏制中国「置于五角大厦工作的核心。
9月4日,路透社援引两位元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美国将逐步取消对俄罗斯边境附近欧洲国家的部分安全援助,包括将不再资助训练和装备东欧国家军队的项目。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民主党领袖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参议员对此表态,称「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我们要求盟友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却削弱他们的防御战备水准,这完全没有道理。如果我们大幅削减与美国士兵并肩作战的盟军士兵的训练,这将使美国士兵面临风险。」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认为,正是上届政府的软弱无能让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越加密切。 (美联社)
「遏制中国」将发生变化
其实,美国军方及相关智库对九三阅兵展示的中国军力并不吃惊。从国防部及相关智库历年报告来看,对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动态有相当深的了解。美国智库战略研究所在今年7月发表的一篇报告,《比关心数量更重要的是:比较中美陆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力量》(More Than a Numbers Game: Comparing US and Chinese Landpower in the Pacific Requires Context),该文指出,随着美俄相继卷入地区冲突,中美都在依据战场变化重新部署陆、海、空、天、电、磁、网路等多维空间的作战形态,两军不仅彼此博弈,还在互相学习,在对未来战场的准备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备受关注的装备现代化领域,美军在退出《中导条约》后大力发展了「堤丰」「暗鹰」等远端导弹系统。但有美空军高层公开指责,陆军发展战术导弹是重复建设。在美方看来,中国陆军正通过列装红旗系列导弹升级防空能力,在沿海形成战略保护罩。近年来,美国通过不断升级的联合军演施加威慑,但军方内部也担忧演习沦为形式,遑论应对持久战和大规模冲突。鉴于中国的对抗演习独立性较强,中国陆军中规模最大的专业化蓝军旅「朱日和之狼」受到了美方重视。报告总的结论是「中美作战理念趋同,但陆地力量存在根本差异」。
有评论称「中美不可热战」正成为美国两党共识。但是,就算两党达成这一共识用处也不大,更重要的是美中必须达成这一共识,但这「共识」的基础建立在双方的战略威慑力量的平衡之上,一旦这一平衡打破,某方通过技术突破或盟友体系重构获得军事优势,共识或面临瓦解。
欧洲媒体的意识形态叙事
美国的盟友体系能否重构?大家看看欧盟各国在「九三阅兵」后忙什么就可以猜想大概。欧洲媒体在忙于意识形态叙事。
德国之声9月4日辑录了德语媒体对这场阅兵的看法,以《德语媒体:北京大阅兵 刻意挑战西方价值观》为题发表,按语列出:「习近平在93阅兵式上说,中国人『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习近平的阅兵式向川普发出了讯号:中国不再需要西方,但西方却需要中国」。 其中引用德国《商报》以「北京阅兵式上最危险的一句话」为题刊发的评论说,习近平在9月3日阅兵式上说,「中国人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这句话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权力宣言,这句话实际上塑造了一个政治纲领,「意味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联盟有能力面向未来,也意味着这个国家想要自己来对历史进行定义,并且将反对者、怀疑者自动归类到历史的错误一边。」「这句话蕴含了意识形态化历史观的巨大威力,这种历史观有着毛泽东的深深烙印。根据这种历史观,未来已经拟定,中国则在迈向这种未来;而任何不遵循这一路线的人,都是在违背历史进程」,这句话「听起来不像务实的外交政策,更不像邓小平的政策路线。它更像是一种道德绝对主义,或者说道德专政,蕴含着某种威胁:当一个人自认为是历史使命的执行者时,对话和妥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阅兵式的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印象。北京试图用钢铁洪流、进行曲、制服来巩固对历史进程的诠释权,而成为意识形态基石的,却是那句话。」慕尼克出版的《南德意志报》以《充斥着军国主义、伴随着专制者冷笑的阅兵式》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北京领导人想要通过展示先进武器来让对手感到害怕,但是这很可能只是某种程度上的虚张声势,目的是掩盖意识形态方面的虚弱。
法国的报导大抵相同,也是以意识形态叙事为主,比如《习近平集聚「混乱轴心」出席历史性阅兵》为题,发文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邀请包括普丁、金正恩、伊朗总统和缅甸军政府领导人在内的二十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展示中国军事实力,强调「反西方联盟」的凝聚力。凸显中国既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已成为一支决心与美国抗衡的领先军事力量。
当然,《纽约时报》等美国左派大媒体也同样是意识形态叙事为主。不过,左派媒体无法影响任何白宫决策。
从各方面反应来看,九三阅兵为中国周边国家、竞争对手、尤其是利害攸关的国家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美国只字未提价值观的矛盾,但意识到必须保持战略优势,是因为事有可为;德法等国只能从价值观上做文章,是因为它只剩下意识形态正确这块破旧盾牌了。台湾非常关心白宫对华政策的动向,但遇到以「战略不确定」为最大优势(美国财长贝森特对总统的评价)的美国总统川普,也只能静观其变的同时有所作为。
※作者为中国湖南邵阳人、作家、中国经济社会学者。现今流亡美国,曾任职于湖南财经学院、暨南大学和《深圳法制报》报社。长期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着有《中国:溃而不崩》、《中国的陷阱》、《雾锁中国:中国大陆控制媒体大揭密》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