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readers.net | 2025-09-21 上报 | 转自 万维读者网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BRI),以铁路、港口、能源管线、数字网络连结欧亚非,被中共塑造成中国走向世界、上兆美元级的的“世纪工程”,吸引不少基础建设不足的国家。 由中共主导的大外宣以及国际媒体更将之包装成“中国崛起”的伟大象征,连在台湾的马英九政权也大表钦佩、亟欲参与。
对部分基础建设不足、资金短缺的国家而言,一带一路的“挹注”吸引力十足,甚至让部分政权找到得以续命的“救命钱”,视习近平为大财主大恩人,却没料到眼前一本本合约是包着糖衣的毒药、是巨额的债务陷阱。
如今回顾,在中共所极力推展的光鲜形象背后,一带一路对中共也是快速累积的国际政经风险。 许多项目缺乏商业可行性,融资黑箱作业,贪腐重重,导致债务危机如骨牌倒塌,较知名者例如:斯里兰卡深海港汉班托塔港因无法偿还债务,被迫在2017年以“99年租约”租给中国国企,为中共“债务外交”敲响全球警钟; 巴基斯坦中巴经济走廊投资逾600亿美元,因电费拖欠与治安恶化而停摆,巴基斯坦电力公司因此多次威胁切断中国建设的电厂供应; 赞比亚因为中国贷款导致国家债务飙升,2020年成为非洲首个因债务违约而被迫重组的国家,北京不得不协调延期还款。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外汇承压,北京难以“大撒币”,一带一路陷入更多烂尾工程与债务谈判,许多国际政经观察家早已认为它“已死”。 但是它却死不了。
中共的政治僵尸
若从经济逻辑看,一带一路不可行,早该被淘汰,但在中共统治逻辑下却有几项重要理由:首先,强化战略纵深。 北京透过国际港口与能源管线,在美国势力以外建立准势力范围。 例如中亚铁路虽一再延宕,却能掌控重要能源管道; 吉布提港(Port de Djibouti)纵使亏损严重,却可让中共在红海入口占有军事据点。
根据维基百科,吉布提港在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位于世界上最繁忙航路之一的路口,连接欧洲、远东、非洲和波斯湾,是重要的加油和转运中心,战略与商业之地理位置优越,使其成为大国的重要军事据点,美国、法国均有驻军,中共海军于附近的多拉勒港设有解放军驻吉布提基地。
其次,这代表习近平的面子工程。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甫上台即亲手签名的政绩,几乎跟习近平划上等号。 倘若习近平承认失败已死,等于打脸自己,因此必须撑住。 我们看到它偶而会换名成“全球发展倡议”或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或者故作高深的名词,换汤不换药,却维持习近平的“印记”。
其三,转型求生。 中国经济迅速下行自顾不暇,很难再大撒币放高利贷,逐步转向利基型放贷:以所谓绿能、数字丝路、智慧城市等名目,在非洲等地区积极推动中共式网络与监控系统等基础建设,成本低廉却影响深远。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虽非以往十年高调,招牌也已经蒙上厚厚的灰尘,却仍然挣扎着往前爬,主因是中共对此“不能失败”,而不是多么成功,一带一路早已非“经济引擎”,而是中共的政治僵尸。
一带一路倡议虽非以往十年高调,招牌也已经蒙上厚厚的灰尘,却仍然挣扎着往前爬。 (资料照片/美联社)
苟延残喘的全球梦
国际社会早已察觉中共藉由一带一路扩张势力,为因应中共的一带一路倡议,美、日、欧、印曾经提出替代方案,例如“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强调相对透明与永续,让有需求的国家能够有所选择,而不是在困窘之际只能向中共低头伸手,签下不透明的高利贷卖国契约。
例如在东南亚,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迪就曾经直言中共的一带一路合约近乎“新殖民主义”,喊停东岸铁路基础建设,逼北京降价; 在东欧波兰、捷克等国,因中共的一带一路承诺落空,加上中共在台湾、乌克兰议题上的立场引发不满,退出“17+1”机制。
包括政权长期友中的南非等非洲部分国家,更是频频爆发反中抗议,质疑廉价粗糙工程与虐待劳工问题,前例等种种反弹令中共难以复制一带一路初期的扩张模式与速度。
如今,一带一路已从中共的国际进攻战略退化到防守位置。 北京要防止既有项目持续崩溃都已经手忙脚乱,遑论推动新蓝图。
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共一带一路的局限已经暴露,红极一时“中国崛起不可逆”的叙事已经破产。 然而即使如此,中国仍会加强利用政治统战、基础建设、数字渗透,持续影响力有未逮的脆弱国家。 中共一带一路僵尸化,仍然可能跳出来吓人咬人、吸干脆弱国家的血液。
一带一路不再嚣张,但尚未死亡,而是“死而不僵”,因中共的政治面子与战略价值而被吊着输血袋,从中共极力美化十多年的所谓“世纪工程”沦为“僵尸工程”,讽刺地成为当前中国国内外政经困境的具体象征。
未来,一带一路不至于翻转全球秩序,只会持续退化为中共影响区域的工具。 然而对国际社会而言,不能误判它彻底死亡,而必须认清它仍苟延残喘,仍会留下值得长期密切关注的隐患。
※作者吴奕军为巨石智库创办人,曾任网络与投资高管,著有《破局:中共赤化与国际觉醒》。